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广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常态下,尽管广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成绩斐然,但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广东要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①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在新常态下,尽管广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成绩斐然,但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低端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新产业还不能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部分地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其二,区域发展不协调仍是最突出问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在全省范围,即使是珠三角内部,地区差异同样呈现日益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必然影响其政府财政收入,制约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导致当地人才、资金、企业等发展资源的流失,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其三,农村发展滞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土地确权等农村基础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村居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其四,民生社会事业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规模不足、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大;社会保障全省统筹不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其五,营商环境优势相对弱化。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基础性、关键性改革不到位,政务服务不够规范,营商成本偏高,对人才等高端要素吸引力减弱,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广东要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①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改变政府自身管理经济的方式,只有对体制的调整、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在2016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调研时还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严格推动执行环保、能耗、质量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能,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广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转变。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创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②用改革的办法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消除阻隔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完善制造业产业链条,强化综合制造能力优势,避免制造业过快向外转移,保持制造体系完整性。

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土地确权为突破口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农产品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①加快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加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信贷和风投创投,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科技“四众”平台等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②打造珠三角创新发展极。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创新引领作用,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构建协同高效的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形成全国领先、带动力强的创新发展极。粤东西北地区要借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抓高新区建设,实现国家级高新区地级市全覆盖,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创新发展。

③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的优势地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构建发达的中小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

④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市场、资本高效对接。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瞄准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在机器人、工作母机、超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破除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科技企业股权等交易市场建设,形成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

⑤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等人才工程,积极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入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3)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贯彻落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①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提升投资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以备案制为主要方式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为企业有序高效走出去提供支持。深化贸易监管服务改革,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

②加快外贸转型升级。进一步把外贸工作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上,推动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市场和欧美市场举办广东商品展览展销会,引导支持企业利用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文博会等展会平台拓展产品外销渠道。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形成以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外贸格局,增强开放型经济根植性。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增进外贸效益,支持出口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

③完善引进来、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广东省对外经济联系紧密和有利的地缘人缘条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地位,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高水平建设一批对外合作平台,吸引优质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获取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健全引进来、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设立更多境外经贸办事处,培育发展涉外投资贸易服务机构,利用好驻粤领事馆、国际友好城市、海外行业协会商会华侨华人力量,形成直接联系主要投资贸易伙伴的经贸网络。(www.xing528.com)

④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把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把前海横琴建设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整合自贸片区功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形成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

⑤深化粤港澳合作。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在粤港澳口岸对出入境旅客实行“合作检查、一次放行”“入境检验、出境监控”等新通关模式。

(4)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仍是最突出问题下功夫。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珠三角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地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全省产业协作新体系。增强珠三角区域服务功能,加强对粤东西北科技、金融、商务、信息等领域的服务。坚持把对口帮扶作为全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帮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产业帮扶、民生帮扶,充分发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珠三角联通粤东西北的交通网络。要以快速便捷的交通为纽带,把粤东西北与珠三角更紧密地连接起来。推进高快速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缩短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全省2小时经济圈。

②深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产业共建是在对口帮扶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对拓展珠三角发展空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实现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把握好推进产业共建的窗口期,把粤东西北地区打造成为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打牢产业基础,做大经济总量。帮扶双方要制定产业共建规划,建立定期对接机制,落实双方责任,发挥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狠抓产业共建龙头项目,探索推广“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发挥好龙头企业牵引和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力争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在粤东西北地区落户。高水平建设共建产业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动优质产业和优秀企业加快向园区集聚。强化政策协调,推动行政审批、企业资质、社会保险等全省通办、对接互认。珠三角各市要制定激励企业向粤东西北拓展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粤东西北地区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综合营商成本不高于珠三角地区。

③坚定不移推进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要集中力量建好新区起步区,集聚更多本地人口,提高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首位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5)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

①完善社会初次分配机制。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②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针对长期以来广东省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问题,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大幅提升劳动者报酬比重,在初次分配中大幅向劳动者倾斜。

③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好精准扶贫政策。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深化对口帮扶。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把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广东省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广东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积极调整广东省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加大民生和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广东省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的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广东省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省财政要积极支持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互助设施建设、养老信息系统建设、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加强对困难老年人的财政救助。

⑤务实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充分利用省级地方立法权限,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立法,健全法律法规。加快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完善财产法律保护制度,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益。加强执法监管,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注释】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页。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