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做好教育扶持。注重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注重中医药的传统模式,拓宽工作面,实施多层次教育,建好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加强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培养,培养一批后备领军人才。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支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医药创新人才资源库。出台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医药创新人才、高端管理及市场运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力争补齐人才资源短板,从而在新品研发、市场营销平台构建、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32]。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既懂中医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期他们在紧抓技术业务发展的同时又能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能从大局上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向,紧密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紧扣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主旋律,以专业的视角找准健康服务市场定位和突破口,着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内涵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有效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还需要一批既懂中医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医药文化,承担起中医药典籍翻译、国际中医药教育等工作,更好地发扬中医药文化[36]。在中医高等教育中,重视云南地方中医药的特色,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人才,切实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改善。现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主要是规划教材,看起来似乎能够保障教学质量,但是由此所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讲授内容、标准化试题和答案等,多是整齐划一的,这样的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的思维也受到较多的囿限。可以说,仅仅依靠这些规划教材,并不能培养出适合各地区区域特点的中医人才,不利于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中医学术的普适性,还要认识到中医学术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知识全面并具有实用性的中医人才。中医学术体系要包括地方中医学、民族医药学,这样的体系才是完整的,也才会更有学术理论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笔者认为,在逐步提高教材编撰水平的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结合当地的不同特色加以发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云南是一个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省份,许多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我们能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多培养一些切合云南各地域特点的中医人才,改善这些地区的医疗状况,将能为广大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发展,并不是走到“死胡同”了。如果我们能重视中医学术的地方特色,中医学术的发展必将会具有更大的活力,云南的中医发展,也必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33](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