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丰县基层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救治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效果显著

信丰县基层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救治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效果显著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健康扶贫病房,开通了健康扶贫“绿色通道”。2017年以来,信丰县共免费救治尿毒症等8种重大疾病患者138例,救治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118人。贫困人口14种重大疾病累计救治309人,累计救治费用1890275元,个人自费额仅为127471元,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

信丰县基层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救治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效果显著

一、吉水县实施健康扶贫“七个一”

吉水县将每一项健康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并结合实际落实“七个一”工作机制,助力健康扶贫民生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成立“一个工作室”,责任落实精准。县卫计委和各基层医疗机构都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健康扶贫工作室,指定了专人负责健康扶贫日常工作,明确了健康扶贫工作职责;制作、张贴了“健康扶贫工作动态管理图”,详细标注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因病致贫返贫人数等基础信息,实行挂图作业,确保了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效果。

制作“一套宣传图册”,政策宣传精准。县卫计委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印发了健康扶贫宣传单和宣传折页8万余份,制作了健康扶贫宣传折扇2万余把,编印了《吉水县2017年度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五道医疗保险线政策一览表》2万余份,建立了“健康吉水”微信公众号。各基层医疗机构均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和健康扶贫政策措施。

建立“一本工作台账”,信息管理精准。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贫困人口开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地毯式”摸排,精准掌握因病致贫返贫相关情况,建立了“吉水县健康扶贫工作台账”,详细登记贫困人口家庭基本情况、患病和就医信息,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实行精准管理。同时,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查核实核准新增贫困人口信息和疾病情况,对已脱贫人口加强跟进服务和定期回访,实时监测。

发放“一张就医识别卡”,贫困患者看病就医精准。县卫计委为每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制作了“吉水县健康扶贫就医识别卡”,标明家庭医生姓名和联系方式、贫困人口姓名、健康扶贫政策,将此卡发放到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手执“吉水县健康扶贫就医识别卡”到县内任何一家公立医院,都可以享受健康扶贫的所有优惠政策,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组建“一支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县卫计委在县直医疗机构遴选了63名精干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县级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村卫生室医生各1名),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合理分工,强化协作,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了帮扶合力。采取分村包户的办法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贫困户详细讲解家庭医生签约的好处和服务方法,张贴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一览表”“家庭医生签约流程图”“家庭医生签约公示牌”,建立了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为贫困患者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预约、转诊、随访等服务,在医护人员和贫困人口之间架起了一道健康保障桥梁。全县贫困人口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贫困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均达到了100%。

实施“一站式服务”,诊疗服务流程精准。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健康扶贫病房,开通了健康扶贫“绿色通道”。扶贫病房床头卡、病历夹均有温馨的健康扶贫标识,室内张贴了“吉水县健康扶贫政策”,公告了“扶贫病床申请使用流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行门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注射手续费、诊察费,住院期间的注射费、换药手续费、“三大常规”(血液、大便、小便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床位费、护理费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结算后需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由医疗机构予以免除,并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免”登记本和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出入院登记本,详细记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和就医信息,方便管理;在县医院、县中医院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了医疗救助报销“一站式”即时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无须“跑”来“跑”去报销费用。

打造“一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服务环境建设精准。县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吉水县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统筹390万元财政资金全面建设39个贫困村公有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每新建1所补助10万元、每改扩建1所补助3万元,严格按照“八室一间”的规范设置,并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诊疗服务水平,为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医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

二、信丰县健康扶贫收到五个“持续”良好成效

信丰县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的目标要求,制定了23条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并把23条政策措施变为群众有切身感受的工作成效。

兜底保障制度持续完善。信丰县在稳固“四道保障线”政策,使个人自付比例下降至10%以内的基础上,开展了贫困人口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该县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结算综合服务窗口,安装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系统,贫困人口入院治疗后只需凭“一卡通”即时结算。

扶贫政策持续完善。信丰县实施了设置扶贫病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减免目录外费用5%等一系列政策,普惠贫困人口。

重大卫生健康民生红利持续释放。2017年以来,信丰县共免费救治尿毒症等8种重大疾病患者138例,救治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118人。贫困人口14种重大疾病累计救治309人,累计救治费用1890275元,个人自费额仅为127471元,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www.xing528.com)

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该县各乡(镇)对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管理,给因病贫困家庭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一名医护人员、组建了一个医疗帮扶团队,实施了精准救治。同时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落实了医疗随访、慢病管理、康复指导等“一对一”签约服务。

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持续提升。信丰县各定点医疗机构都加强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各出入院登记处、宣传栏均张贴了醒目的健康扶贫宣传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门诊诊疗和住院治疗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宣传。

三、万安县“一站式”结算助力健康扶贫工程

万安县有效整合卫计、民政、医保、保险等部门资源,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财政自主提高补偿标准、特大病患者住院治疗再次救助和爱心基金等“七道保障线”集中,成立全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实现一个平台并联审批、一条龙经办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夯实基础,让数据资源充分共享。一是抓软件资源的整合。在县人民医院设立绿色通道合署办公室,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财政自主提高补偿互联互通“一站式”服务。二是抓硬件基础的夯实。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县卫计委委托软件公司开发建设“一站式结算报账系统”,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同步完成各项医疗补偿结算工作。

优化服务,让群众办事更简便。一是优先扶贫政策宣传。设立专门咨询台和电话热线,配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解答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健康扶贫联系卡,方便贫困户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就诊和转诊。同时,发布微信公众号,公布办事流程,及时发布更新有关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优先落实扶贫病床。对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免收床位费,各医疗机构还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出台了减免相关检查、化验等费用的政策。三是优先办理入院手续。凡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站式”工作人员只要对患者身份证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证件齐全者,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不再收取住院押金。

深化改革,让群众办事更满意。一是工作进一步高效。通过“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患者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二是补偿进一步到位。通过同步结算系统,五项补偿数据一目了然,保证了各项补偿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三是服务进一步贴心。“一站式”结算工作的实施,使农村贫困对象就医报账变得更加舒心省心,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红利。

四、村级免费诊疗的“余江模式”

2017年6月以来,鹰潭市余江县在前期3个乡镇29个村开展先行先试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完善,在全县11个乡镇、7个场128个村全面铺开、整县推进,深入探索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村级免费诊疗,让全县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做到了“小病不出村”,还做到了“免费挂号、免费诊疗”,提升了农村群众免费诊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一,免费诊疗的来源合理,无须政府额外买单。余江县没有单独设立政府财政专项基金,而是以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为契机,从医保基金中切出一部分,成立门诊统筹基金,免除的参保人员门诊费用从门诊统筹基金中据实划拨,以县为单位统一核算,运用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医保局在预算的范围内如实支付,政府不再另外增加费用,即实行“全县统筹、总额预算、量化考评、弹性支付”的管理模式。坚持免费门诊基金与医保资金的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只要农民群众参加医保,资金来源就有长效保障,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无须增拨财政资金为村民的免费医疗买单。

第二,合理使用门诊统筹基金,保证村医正常收入。根据常年农村门诊医疗实际,全县统一核算,确定2017年门诊统筹基金按参保人每人85元预算,其中每人60元作为基本医疗基金,每人25元作为参保人员在县、乡两级医院门诊人次非正常分流的调节基金。一方面在宏观层面设定全县村医的门诊标准工作量,根据全县历年数据调查分析,确定村级卫生室与县乡两级医院门诊人次比例大致为67:33,意思就是只要村级卫生室完成县内门诊总量的67%,就可以获得每人60元的基本医疗基金收入。如果超额完成县内门诊总量的67%,每增加1个病人就可以增加20元的收入(即从每人25元的调节基金中支付)。简单地说,就是村医服务质量不好、留不住病人、治不好病,收入就要减少。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设定绩效性工资和用药合理性的工资考核办法。每人60元的免费基本医疗基金又分为三部分:药品费、考核资金、村医技术劳务工资。而村医技术劳务工资在扣除药品费用及考核资金后,按照均衡性、绩效性、合理性原则,一半用于所有村医平均分配的基础性工资,另一半用于按服务人次分配的绩效性工资和用药合理性的合理性工资。为体现多劳多得,服务质量好的多得,设定了绩效性工资核定办法(技术劳务工资总额的50%×当月门诊人次÷当月门诊总人次)。同时,为避免出现村医多拿节余少开药的现象,将村医工资与就诊人员的药费挂钩,设定了药品系数〔标准均次费-(标准均次费-实际均次费)〕÷标准均次费×100%。村医收入与绩效和合理用药挂钩,在制度上倒逼村医提升医疗水平,合理开药,这样既可提高村医看病积极性,又增加了村医收入,稳定了医疗队伍。以2017年6月为例,全县村医基础性工资为每人2041元,最后加上绩效性工资和用药合理性工资,村医最低的仅有2700元左右,最多的高达8000多元。

第三,加强管理,提升村医服务质量。一是全天候服务。村医实行八小时挂牌上岗、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公开举报电话,对无正当理由缺岗、空岗,不提供门诊免费服务等行为进行处罚。下班后(含晚上)离卫计室较远的乡村医师可以带急诊箱回家,以便应对急诊。二是全环节管理。制定了《村级免费诊疗试点实施办法(试行)》《补充意见》等方案,对各村卫计室实行统一调配医生、统一购药、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四统一”管理。公示村卫计室必须配备不少于200种的常见药品清单,基本满足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需求。三是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医疗费用审核、定期预警、动态调度、违规台账、举报奖励、责任追究、满意度评价等一系列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如,由县卫计委牵头组织医保局、医保所、防保站、村委会相关单位人员和参合人员代表对村卫计室进行考核;组织“每月一调研、季度一座谈、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结”,完善具体操作细则,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不出村、只要花1元挂号费就能看好常见病,对老百姓而言是大实惠。由于小病免费了,减轻了看病负担,试点地区的村民“小病拖、大病扛”的就医观念已成过去式,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了主动就医、提前预防的新观念。新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村医主动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也使村医们主动宣传这一原则。对医生而言,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已没有意义,浪费药品的现象没有了,这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实行免费门诊后,既稳定了村医收入,又合理拉开了差距,稳定了村医队伍,筑牢了农村卫生网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