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近年来,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井冈山立足红、绿资源优势,以旅游扶贫为突破口,大力推行“四带动四同步”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把扶贫当“主业”,让旅游唱“主角”,着力使旅游和扶贫相融合,有效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井冈山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旅游餐饮、旅游服务的就业人员达4万人,占全山人口的25%。
一、景村融合带动产业扶贫,实现培育优势产业与扩大群众创业同步
井冈山始终坚持“做大旅游、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的工作思路,以旅游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实现更具特色的“农旅互补”“商旅共赢”有机融合发展模式。
以“家”为根本,发展乡村农家乐。依托来山旅游的客源市场,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鼓励扶持大家发展游客喜爱的“农家乐”产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各类经济实体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农家乐项目。目前,全山已有“农家乐”近500家,实现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直接解决就业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有效改变了农户“靠山吃山”的传统生产生活观念,促进了农户增收。
以“红”为特色,开发旅游农产品。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创新红色拓展训练载体,推出了集培训、参与、互动为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山体念。为对接相应的消费市场,连片规划建设,重点培植了游客喜爱且能辐射千家万户的油茶、茶叶、柰李、金橘、有机大米、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特别是以当年红军生活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为主要特色的“红色”农产品。目前,全市共建有各类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41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42家,带动农户2万余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
以“富”为根本,壮大涉旅轻工业。凭借着井冈山映山红陶瓷有限公司、井冈酒业、竹工艺品公司等多家企业,大力发展陶瓷业、红米酒、竹制品、伟人塑像等产业,不仅可以让农户参与其中,还给周边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岗位,增加工资性报酬。目前,井冈陶瓷、竹凉席、文化衫、根雕纪念品等成为井冈之行的最好纪念。全山靠加工经营红色旅游产品发家致富的农民已达2000余户,开发特色“红色品牌”20多种,涌现出遍布全市城乡的土特产加工企业110多家,有30多个专业村、近万人从事“红色品牌”商品的生产。
二、精品示范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乡村旅游同步
井冈山全力打造城郊沿线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带,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要求,谋划实施以田园花海、农业观光、民风古韵、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田园骑行等为主题的精品乡村旅游带,科学编制全山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主要呈以下特点:
统筹规划、园村一体。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重点统筹结合安居工程、乡村景点打造等要求,突出生态保护优先,围绕产业园区“嵌入式”布局乡村,做到建、改、保“三结合”,并强力实施改水改厕改厨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如拿山乡渥田村通过整合和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把丰富村庄文化内涵赋予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注重用文化来提升村庄品位,打造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亮点。
因地制宜、一村一景。井冈山的乡村也是景区。井冈山始终按照景区带乡村、乡村促景区的工作思路,遵循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的理念,在茨坪、茅坪、大井等环景区融合带,发展红色培训、特色乡村、运动休闲等旅游接待服务。如茅坪乡依托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出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山地人家”项目,20栋精美别致的乡村庭院小楼栉次鳞比,特色鲜明,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旅游扶贫发展新路。(www.xing528.com)
配套完善、打造特色。充分挖掘提升农村自然生态、秀丽田园风光、浓郁民俗文化遍布城乡各地的优势,坚持山、水、田、林、路和谐统一,打造“村在景中、户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宜居、和谐美丽乡村。重点推进了厦坪、拿山、黄坳、长坪、罗浮等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了渥田、菖蒲、大井等一批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旅游扶贫特色村。
三、能力扶贫带动群众参与,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与强化基层管理同步
井冈山通过号召全山企事业单位、宾招单位和驻山单位定点挂村帮扶,组建了25个扶贫团、126个驻村工作队,每个村下派第一书记,积极帮助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帮扶引导其参与旅游发展,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为解决农村群众观念较落后、致富技能低等现实情况,通过市、乡、村三级立体宣传动员,一方面引导群众参与雨露计划、实用人才技术等系列培训,逐步树立起旅游意识、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群众与游客互动交流能力,增强发展观念,进一步提高群众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旅游宾招单位就业专题招聘,帮助贫困对象找工作等方式,安排群众进入当地宾招单位等旅游服务行业,从事服务员、保安、保洁等旅游服务工作岗位。同时,在景区周边合理规划区域内设置商贸摊位,发动和指导当地群众从事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和绿色食品买卖,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据统计,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旅游服务的人员近2万人,占总人口的12%,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四、政策扶持带动区域共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与扶贫开发效益同步
坚持以政策扶持带动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把集中连片旅游扶贫、区域开放合作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共建“区域发展带动旅游扶贫,旅游扶贫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共建旅游经济圈。充分依托旅游业经济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深化与衡山、韶山合作交流,深度挖掘珠三角区域等发达地区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港澳等新兴市场,构建了“湘赣旅游圈”“粤港澳旅游圈”。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来山培训观光涌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打破“等、靠、要”的禁锢思想,激发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以旅游带来的新信息、新观点、新思路,拓宽群众发展新路径。
共建旅游扶贫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对接吉安“三山一江”战略,推进井冈山、永新、遂川、青原区红色旅游一体化,探索建立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生态屏障区“三区一体”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从更高的层面推进区域旅游扶贫工作开展,逐步形成一体化、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的旅游扶贫运行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