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说:“红豆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在企业发展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红豆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之路。
20世纪80年代,红豆开始注重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苏南乡镇企业模式比较灵活,但是在质量、技术方面不强。1986年,红豆请来上海中华第一棉纺厂原厂长宋和根和其他12位老师傅亲临工厂指导,负责把关每一道工序,从织布、成衣、打样本,到生产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为了留住这批有经验的老师傅,工厂不仅负责他们的食宿,还给每人每月500元的报酬,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笔巨资。1988年,红豆推出自己的第一个专利产品——护士衫,风靡全国。新产品推出后,红豆年利润从一年几十万元,发展到一天净赚10万元。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走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红豆的名字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早的港下针织厂,到无锡县第四针织内衣厂、无锡市太湖针织内衣总厂、江苏省红豆针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再到红豆集团。周海江说:“企业名字的变迁,一方面反映了红豆做强做大的过程,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逐步开放的过程。”
谈起当年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周海江如数家珍,他说:“20世纪90年代,红豆走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四制联动’,即:母子公司制、活成本死比例——效益承包制、内部市场制、股份合作制。
“母子公司制:原来的乡镇企业非常灵活,我们希望做大。1992年,在我们达到一个亿之后,就成立了集团。而做大之后,企业变僵化、不灵活,效率降低。于是,提出‘母子公司制’,母公司发挥规模优势,充当航母,作为载体;子公司发挥灵活优势,分别成为一个作战单位,两种优势集中发挥。
“活成本死比例——效益承包制:比如总销售额1000万元,利润100万元,各种费用开支80万元,集团即以8%的比例对子公司考核,如在这个范围上有余,即作为奖励。(www.xing528.com)
“内部市场制:走出车间门就是国内市场,走出工厂门就是国际市场。比如我们都是红豆子公司,我是成衣车间,你是织布车间,我可以买你的,也可以买外面的。因为原来计划经济时,强调内部的一定要卖给自己内部。红豆实施‘内部彻底市场制’,培养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股份合作制:当时所谓合作是建立在劳动合作基础上的股份合作。红豆主动改革,提出‘增量扩股’,即在1993年以前红豆的资产全归政府,红豆员工及全港下村民可以‘增量扩股’的方式成为红豆股东。”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制度创新阶段。
2004年,周海江担任集团总裁,开始进入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这时提出的。
周海江认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之“特”,在于把“企业党建”嵌入了现代企业制度之中。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红豆在这三个方面发力、推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格局。
周海江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融合了党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既保留了源自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长处,又避免了现代企业制度‘只注重内部利益、不保证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弊端,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能更好体现国家、企业、个人形成利益合力的优越性,更适合中国国情。”
周海江指出,在企业发展中,决策不准、人才不足、人心不齐是“三大先天性不足”,而发挥好党组织建设的政治优势,就可以积极地转化为企业的机遇优势、人才优势和和谐优势。同时,还可以精准地把握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