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发展:机遇与挑战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发展: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在语音及文字识别、机器辅助翻译等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成果。从甘肃省六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措施来看,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自身语言、文字的保护。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发展:机遇与挑战

1.国家出台新文件、新规划。近年来,国家也从政策和规划入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做出了一些新要求和新规定。《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新闻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了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不仅是党中央对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关系的总结,也是对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具有里程碑意义。

2.国家着力推进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藏文、蒙古文、哈萨克文等传统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了信息化、规范化的建设。一些少数民族文种的网站或网页初步建成,从2005年7月,第一家西藏藏语言文字网开通,到2011年1月,我国已开通藏文网站58家[6]。我国第一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即维吾尔文手机于2004年1月面市;2007年,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推出了蒙古文手机,为蒙古族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7]。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在语音及文字识别、机器辅助翻译等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成果。

3.政府组织保护、抢救濒危语言。国家政府层面在保护、抢救濒危语言、文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针对一些比较有活力的民族语言,在贯彻执行语言平等政策的同时,加强双语教育的实施,尽可能地创造民族语言的教学和使用环境。从而能够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率。200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了将来深入有效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始着手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的试点,采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语音有声资料。国家还将许多以濒危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等内容列入到了国家或者各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进行必要的抢救、整理和保护,甘肃省的六种少数民族语言都在其中。

4.地方建设少数民族法院干警“双语”人才培训中心。为了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甘肃省高院对少数民族语言人才的培训工作也有了新要求,甘肃省建成了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原甘南州少数民族法院干警“双语”人才培训中心)。2014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法官学院的关心支持下,连续举办了全国法院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培训班、藏汉双语研修班、藏区法院院长培训班、全国法院少数民族地区法官培训班等,是甘肃省民族地区法官队伍“双语”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1.法律保障不足。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上,我们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也在法律保障、政策支持以及规划引导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深入探索。但这些法律、政策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而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的是单行条例,也就是仅仅针对几个地区的几个少数民族,许多条款在各个少数民族中无法全面落实,也就无法具体解决甘肃省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2.使用范围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个民族杂居、散居的情况也是愈发地普遍。再加上地理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机会减少,尤其是接受现代教育青少年中,汉语言和文字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只能凭借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发展的范围也就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几方面的因素都会使民族语言的传播、传承、发展受到限制。

3.竞争力欠缺。从目前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上来看,汉语因为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文献资料较为完整,在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上占有很强的主导地位。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来说,毕竟民族人口有限,在使用范围和传播范围上来说,也有很多的局限性。除和同民族交流,不同民族间基本上使用汉语来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和工作者需要走出去,在汉语言地区使用最多的还是汉语,无形当中影响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推广和使用,造成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率降低的局面。

4.媒体宣传不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对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话、手机已经不再陌生。从先前对甘肃省六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现状梳理来看,有一些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本民族的杂志、报纸、广播节目等,但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毕竟是个别的民族,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5.民族教育缓慢。从甘肃省六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措施来看,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自身语言、文字的保护。由于少数民族普遍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认知,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多民族地区虽然开办了一些民族学校,但都存在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编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