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从甘肃省民族聚居地区选取了六个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来展现这六个民族在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现状和保护措施。长期以来,甘肃藏族地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和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坚持在民族自治地方使用汉藏两种文字。

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由于文化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外来文化以及汉族文化的交融,再加上自身的应用范围不广泛,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在每年递减,尤其是一些光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处于逐步消失的边缘。笔者从甘肃省民族聚居地区选取了六个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来展现这六个民族在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1.藏族

(1)现状。甘南藏族自治州由7县(临潭、夏河、卓尼、碌曲、玛曲、迭部、舟曲)、1市(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组成,总人口约为70万人左右,藏族人口约占全州的50%。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一共有8个镇、11个乡和17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为24万人左右。全县居住着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15个少数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38%左右。

甘肃境内使用的藏语汉藏语系里的藏缅语分支,但因为地域的不同,产生了很多方言。藏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还有文字,藏文属于拼音文字。长期以来,甘肃藏族地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和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坚持在民族自治地方使用汉藏两种文字。

(2)保护措施。经过多年来的藏语文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对藏语言文字各类法规、政策的认知得到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藏语文的理念不断提高,为藏语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甘南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已成为甘南州社会各界学习、使用藏语文工作的规范准则,贯彻执行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已成为大家的自觉的行动,打开了依法治理藏语文工作新局面。

各级党政事业机关的公章、文头、牌匾、信封、会议横幅、宣传材料等均使用了藏语文,达到70%以上。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市及甘南州直机关平均达到85%以上;迭部、舟曲、卓尼达到55%以上;临潭县相对较差,藏语文使用率不到5%。各类工商户的牌匾、宣传广告均能自觉使用藏语文。玛曲、合作市已达到95%以上,夏河、碌曲两县达到90%以上,迭部、舟曲、卓尼三县也已达到50%以上,较前有了较大改观。

甘南州各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广泛使用藏语文。除州级广播、电视全程使用藏语藏文外,各县市地方广播、电视台也按各自实际全面使用藏语、藏文,尤其是夏河、玛曲、碌曲三县做得最好。《甘南日报(藏文版)》已送阅到全州各级党政机关乃至基层农牧民群众;《达赛尔》杂志作为甘南州唯一的省级藏文刊物向全国发行。各类医院、车站、银行等服务窗口基本配备了“双语”兼通的导医等服务人员。各级公、检、法根据各县市各自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了藏语文翻译人员(多为口头翻译),积极为当事人提供准确、快捷的翻译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各类案件的办理质量,保障了藏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提高了执法机关的公信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甘南州各类就业人员招录考试中按实际需要将藏语言文字作为一项考试内容列入考试,有效地提高了大家学习、使用藏语藏文的积极性。同时,近年来,州委组织部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也将藏语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在职工作人员加以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和扩大了藏语、藏文的使用度和使用面,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现在,甘南州实行“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有300多所,天祝藏族自治县开设藏汉英“三语”教学的学校也有30多所。全州、全县双语教学基本上是小学以汉语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和英语中学以汉语为主加授藏语文和英语,辅助以藏语为主加授汉语和英语的教学模式。

2.蒙古族

(1)现状。甘肃省的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全县人口约为1.5万人,其中蒙古族所占比例约为40%。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又分为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这三种方言。甘肃省的肃北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是卫拉特青海蒙古方言土语,后来,在历史的变迁、游牧民族牧场迁徙的过程中,在卫拉特方言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肃北蒙古族土语,在语言、语音上既有卫拉特西部方言又有内蒙古中部方言的特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其他民族以汉族居多,在语言上也普遍使用武威方言和张掖方言,由于民族交往、传媒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肃北县的所有蒙古族基本都会说汉语。

因为蒙古族既有语言又有文字,肃北县的蒙古族在文字使用上和我国所有蒙古族一样,都使用回鹊(古维吾尔)式蒙古文。按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自治县境内凡需要使用文字的地方必须使用蒙汉两种文字……蒙文在上、汉文在下或蒙文在左、汉文在右……印制的汉蒙文字号、书写规格、所占比例必须相等。”[2]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人们平时在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因为各种不同的因素,在牧区使用蒙古语为主,在蒙汉居住区,人们使用蒙古文和蒙古语的使用率不高,平时多数使用的是汉语,其次是蒙古语,在部分杂居区和广大散居区及城市,大部分蒙古族只通用汉语。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民族语言和文字,甘肃省肃北蒙古族的蒙古土语也逐渐标准化,和国内内蒙古等地使用的标准蒙古语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全县的中小学都采用了蒙古语八省区统编的蒙文教材,而且广泛订阅内蒙古自治区出版发行的报刊和收听广播节目。现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所有从事蒙古文语文教学、翻译工作和广播人员都在使用蒙古族标准语。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肃北县蒙语译制中心录制蒙语电视节目达到了100多个小时,并定期播放。蒙古语电视新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工饲养白唇鹿成功》和社教片《阳光之路》还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

1996年,为了促进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肃北自治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执行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已成为大家的自觉的行动,打开了依法治理蒙古语文工作的新局面。

为全面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依法保障蒙古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2014年3月7日,甘肃省肃北县举办了第二届“3.7”爱母语日活动,主要向民众展现和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雪山蒙古族服饰、马鞍以及蒙古包的制作过程,还有蒙古族的祝赞词朗诵、蒙古文字的书法展示等。同时,肃北县民宗局、县蒙古语文工作办公室和当地蒙古族学校联合开展了以“爱母语、学母语、阅读蒙文书刊、收看蒙文电视网络”为内容的主题性活动。为了发展和传承蒙古族文化,肃北县民宗局和县蒙古语文工作办公室还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7日定为全县蒙古语日。

3.哈萨克族

(1)现状。甘肃省的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酒泉市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我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成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截至2014年,全县常住人口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76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8%[3]。甘肃省阿克塞地区的哈萨克族使用的是哈萨克的东北方言,哈萨克族语言文字与新疆的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相同,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族中的一支。

(2)保护措施。甘肃省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和促进阿克塞县的哈萨克语言和文字的学习、应用、发展,专门颁发了《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哈萨克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从一定程度上,对甘肃省哈萨克族语言的保护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确保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有法可依。甘肃省各级部门都正在“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斥资鼓励少数民族用母语进行文学创作,比如,哈萨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是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受到了哈萨克族劳动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喜爱,所以,阿克塞县制定了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保护计划。

在语言文字的保护方面,阿克塞除了制定文字工作条例以外,比较重视双语教育。阿克塞县小学是全县唯一一座小学,城乡的各民族适龄儿童都集中在这一所学校进行学习,学校率先开展了以哈萨克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共设22个班,共招生800名左右,哈萨克族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5%。(www.xing528.com)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民族政策的同时,县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极力融入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大力传承、发展哈萨克族优秀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为了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县中小学将校园里的标识牌、宣传栏都采用双语标记;在哈萨克语文的教学中,不再拘泥于哈萨克语言文字的单纯教学,把哈萨克族的文化教育也融入进来,增加了哈语的格言英雄传记、诗歌散文、历史人物等丰富的教学内容,保护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对促进哈萨克族语言、文字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东乡族

(1)现状。东乡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根据临夏回族自治州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甘肃省现有东乡族55.22万人,在全州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29.29万人)、广河县(10.15万人)、和政县(6.53万人)和临夏县(3.32万人)。东乡族自治县共有24个乡镇,除了4个东乡族、汉族、回族杂居的乡镇之外,其他20个乡镇都是纯东乡族乡镇。

东乡族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在东乡县境内,有85%以上的东乡族把东乡语作为母语来使用,还有一些在东乡县杂居的少量汉族、回族也会使用东乡语和东乡族进行交流。根据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东乡族,特别是年轻人和读过书的人都会讲汉语、能看懂汉字。

(2)保护措施。为了传播广泛与国际接轨,1994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审定通过了用拉丁文做记音符号的《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方案》;2001年,马国忠和陈元龙采用拉丁文做东乡语记音符号,编写的《东乡语汉语词典》出版发行。这本双语词典首次将东乡语词汇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共收录词条10800条,填补了东乡族没有文字的空白。

目前,东乡族也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重要优势,借助东乡语母语、“小经”文字[4],辅助入学儿童进行汉语学习,保证学龄儿童到三年级能够无障碍地接受汉语教学。从2002年8月开始,到2005年7月,东乡族自治县在那勒寺小学开展了为期3年的“双语教学”试验。后来,又从2003年8月到2006年7月,在那勒寺小学进行了第二轮试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同时,相关教育部门也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提高东乡族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2014年10月,根据《甘肃省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省民委在全省开展了东乡族的语言文字普查工作和分级分类的评估工作。临夏回族自治州民委将《东乡族语言文字普查和分级分类评估工作》委托给了甘肃省东乡族文化研究会。2015年,研究会组成了东乡族语言文字资源普查小组,深入到东乡族主要聚居的7个乡镇进行田野调查。这也是甘肃省首次对东乡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性的普查,通过人物访谈、摄像、录音、“小经”文字和记音符号记录等形式,对东乡族的母语诗歌、民间故事、谚语等进行了录制,经过对访谈、声像等资料的整理、归类后,普查小组一共完成了40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和50个小时的音频资料,这种“数字化”的记录和保存使得东乡族语言得以传承和发展。

2.保安族

(1)现状。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临夏回族自治州民委提供的一份2016年数据显示,全州现在共有1.95万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属于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在语言文字的传承上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由于保安族所在地域狭小、人口稀少,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受这些要素的影响,保安族基本上既会说保安语也会说汉语,保安语的使用人口和范围也在逐渐缩小。

(2)保护措施。为了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保护工作,临夏回族自治州于2016年开展了关于保安族语言文字资源的普查及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在普查中,共收集了1万多条保安族语音发音信息,150张照片资料、将近11个小时的影像资料,制作了专题片《保安族语概况》,还撰写了2万多字的语言普查报告。

说到保安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不得不提到马沛霆,他是保安族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凭借着对母语的热爱和“文化担当”,他一直致力于对保安母族文化的研究、整理与宣传工作,并且也获得了不菲成绩,对于保安族这个民族而言,意义非常重大。2005年,马沛霆受到藏族文化网的启发,自掏腰包,将自己掌握的一些关于保安族的资料(大概有100多万字)进行了归类整理,建立起了“保安族文化网”。2008年,他建立的“保安族文化网”不仅初具规模,还进行了改版,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站即时、方便地了解保安族的历史文化,也为之后很多保安族语言、文字、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平台。

2016年,马沛霆和日本广岛大学语言学博士佐藤畅治共同编著的《保安语汉语词典》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使保安语这一“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记录工具。这本词典编纂历时11年,他们采用了一套全新的保安语记音规则,以汉语拼音的罗马字母为标准,使用《保安语使用记音符号字母表(方案)》标音,创制了保安语的记音符号。最后保留了2400多个词条,主要是以积石山县大墩村保安语发音为主,标注了国际音标和汉语注释,通俗易懂,成为了解、学习保安语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3.裕固族

(1)现状。裕固族是我国28个总人口在30万以下的民族之一,人数约在1.7万人左右,也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甘肃省的裕固族主要聚居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边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乡。

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东部裕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至今保留着很多13、14世纪的古代蒙古语的词汇和语音特点,使用东部裕固语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康乐乡、红湾寺镇等地;西部裕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至今保留着古代回鹊语和突厥语的很多词汇和发音,使用西部裕固语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明花乡和大河乡;在酒泉肃州区的黄泥堡乡主要使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东、西裕固语在语族中的关系最为亲近,但只有东、西裕固族在一起,只有两种语言都会才能使用裕固语进行正常的交流。据统计资料表明,截至目前,裕固族总人口在1.7万人以上,使用裕固语者却只占总人口的一半多,新增人口中,只掌握裕固语的比例正在迅猛下降,兼通裕固语和汉语的人数正在减少,汉语单语人的人数正在增多[5]

现在,社会对裕固族的普遍认识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其实,在历史上,裕固族的先民一直在使用回鹊文,但随着多次的迁徙、战争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回鹊文没有沿用下来。因为裕固族信仰佛教,17世纪以后,裕固族在宗教范围内和社会上层开始使用藏族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裕固族开始广泛接受汉族教育、普遍使用汉文。2010年,裕固语被国家列为九个“正处于濒危状态的弱势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2)保护措施。裕固语作为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语言,引起了我们国家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等一些组织机构的高度关注。作为裕固族来说,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母语灭绝。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甘肃省,对裕固语的保护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濒危语言方言调查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重大课题,将西部裕固语列入研究范围;2003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了裕固族文化研究室,在裕固族内部抽调了数名文化研究人员,不定期地编辑、印刷《尧熬尔文化》,其内容都是用拉丁字母标注的裕固族口头传承的文化资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用两种裕固语推出了《民族之声》节目,主要是播放裕固族的民俗等节目;2007年,在《尧熬尔文化》杂志的基础上,裕固族的文化网站《尧熬尔》正式开通,一本杂志的发行和一个网站的建立,也成为了裕固族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2010年,肃南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在国际音标的基础上,考虑到裕固族熟悉拉丁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的优势,参照其他阿尔泰语系和裕固语有关系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并制定了属于东、西裕固语所共用的拉丁字母记音符号,编纂了《东、西部裕固族汉语词典》,先后共搜集整理词汇9500余条、民歌80多首、民间故事60余篇(段)、史诗10余篇(段)、历史文化资料70余篇(段)、谚语1000余条、谜语700余条,为裕固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平台;2012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下发了《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对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为了加强对本民族教育的研究,创办了裕固族教育研究所;2015年,肃南县为了保护裕固族、藏族的语言文字,集中人力物力花了将近2个月时间,共发放问卷1288份,采集了近20个小时的音像视频资料,完成了对裕固族、藏族、蒙族语言文字的普查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