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以及意识观念陈旧等问题的影响,尚有很多的非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应该在理清非遗资源的同时,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远发展的新路子。让民族地区的非遗资源“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振兴和文化事业繁荣的宝贵财富。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浩繁的系统工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自觉的良好保护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持久开展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无现成的方法、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言,必须深刻理解、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价值,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界定,明确保护目标的前提条件。再者,很多人认为开发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会对一个地区,提高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会由此萌发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譬如,甘南的九色香巴拉节文化旅游节、临夏康乐县莲花山的花儿会、陇南文县的白马人文化旅游节等都是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成功典范。无不是借弘扬民间艺术文化为契机,来开展经贸活动,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掌握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的有效方法,更是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的人员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登记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通过普查与登记,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
此外,在民族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要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群众的创造性,普查工作中要遵循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工作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和保护范围,采取有效措施,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要抓紧征集,最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政府部门应发挥组织作用,筹集资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展示中心,以便更好地运用大量传统实物展陈的方式去展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www.xing528.com)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活态流变的文化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和形成的。其中人是创造和延续文化样式的主体,各种民俗事象、技艺技巧以至意识情感都灌注于创造者的思想行为之中,人的消失无疑是非物质遗产最大的损失。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它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所以往往依附于其传人的继承,许多民间、民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人一旦消亡,这种无形的文化也将随之消亡。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无形文化必须有继承才能得以传承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对无形文化持有人如老艺人、老工匠等进行保护,并鼓励他(她)们“师徒相授”,培养继承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对人的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目前看来做得还不够,还要加大力度,使更多的老艺人和传承者得到帮助,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里来,形成政府与专家、基层文化工作者与传承人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
保护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把握好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对象是传承人,要综合遗产本身的发展规律、群众的需求、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将保护、传承、发展等问题纳入到保护规划之中。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才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此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保护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使非物质文化保护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做到科学规划、保护、传承和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动非遗文化事业发展,满足各民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将非遗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市场接轨,以全新的理念,创新保护与传承方式。譬如,开发建立甘肃特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影像资源库,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影像技术,将所有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大数据的理念建立文化资源库,非物质文化基因库,为实现科学保护而服务。此外,非遗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非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非遗与文化市场需要相结合,非遗与文化事业走出去战略相结合。以崭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去整合非遗资源,发掘非遗资源潜力,并引入现代科技元素、使其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相契合成为培育和充实文化旅游、文化市场的重要资源,让非遗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