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概念与依据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概念与依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由此可见,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将其依法纳入法治轨道是有着宪法依据的。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概念与依据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理顺民族关系、化解民族矛盾、解决民族问题。其中既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处理好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就是全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实现法律对民族事务治理从具体事项到治理过程的全覆盖,保障民族事务治理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民族事务治理新理念。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1.宪法依据。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第一部宪法及其以后历次修改的宪法,对民族方面内容均有规定。现行1982年宪法的138个条文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民族方面内容的高达28个条(款)之多[6],充分反映出民族工作在中国宪法体系和宪政进程中的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由此可见,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将其依法纳入法治轨道是有着宪法依据的。

2.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我国先后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等民族工作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立法法》《商标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广告法》《出版管理条例》《电信条例》等涉及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规章,都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供了依据。(www.xing528.com)

3.规范性文件依据。规范性文件在某一领域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是行政管理权和行政强制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切身利益。我国各级机关、团体、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许多涉及民族事务,如《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国家民委公安部和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等,对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2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8],表明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依据”地位。由此可见,规范性文件也可作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