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把全省21个民族县(市)中的18个县(市)纳入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将东乡族自治县等6个民族县纳入深度贫困县,通过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项目上大帮扶、产业上大扶持、教育上大投入等措施,精准帮扶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1+17”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制定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扶持政策,在项目实施、资金安排、惠民保障上向民族地区倾斜。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中药材、商贸流通、清真食品、民族医药、文化旅游、民族用品加工等民族产业,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截至2016年底,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114.4万人,减少到43.81万人,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10月,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大中专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民族乡(镇)工作方案》,组织108所大中专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从2016年至2020年对口支援全省36个民族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支援民族乡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技能培训、实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运用等工作,为全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全面实施“1414”对口支援行动计划,由1名省委或省政府领导负责,4个单位对口支援1个示范县市区,每年至少办成4件实事。9个市(州)和17个示范县(市、区)还参照“1414”对口支援做法,分层分级开展对口支援,基本形成了省、市(州)援县、县援乡、乡援村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www.xing528.com)
省财政每年安排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共2亿元、临夏回族自治州1亿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补助民族乡镇发展资金3600万元。动员省内经济条件较好的10个市和11家省属国有企业支援甘南藏区发展。张掖市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资金从每年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市、县区民族乡发展配套资金从每年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支援藏区发展资金从400万元提高到900万元。2016年,全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6.19亿元,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4.77亿元,同比增长11.1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9亿元,同比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6.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8.37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63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5元,同比增长9.2%,除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其他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