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葛培健带领着团队从抓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战略调整、抓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抓束缚内部创业激情的体制机制入手,真抓实干,在年底用数据说话,用业绩鼓劲。事实证明,2014年的低调带来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增长,特别是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达14亿元,与租赁业务一起创历史最高,投资业务也冲出了存量阵地,开辟了“投资+退出”的循环模式。2014年5月初股票价格6元多,而年底股票价格已高达14元,增幅2倍。有了业绩做支撑,没有人再怀疑,没有人再观望,大家对2015年的转型越来越充满期待。
有了好的“群众”基础,转型便可以顺势而为。科技地产的转型也从低调转为全面推进。2015年年初,为使张江高科的团队具有整合能力、服务能力、创新思维,张江高科首先以内部机制的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调整组织结构,设立产业地产事业部、产业投资事业部、资产经营事业部,想以此为业务核心,用基金管理的模式探索园区运营的新模式。将企业责任中心下沉,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金公司(筹)正式上马。
但是,问题是:“番号”有了,“将”从何处来?
于是,与组织架构调整相配套的内部体制改革就包括了打破“铁交椅”。也就是通过中层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将全部10个部门经理职位拿出来,在全集团系统内公开招聘,公开PK,以“票”取人,能者上。
地产基金管理公司,一个全新的部门,从来没有如此正规地作为一个部门来运作。这名“统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面对挑战,解决困难。
赵海生,时任张江集团财务部资金经理,在看到这个岗位后,勇敢地报名。他回忆道,当时什么都不想,就想着这个基金管理公司是非常有前景的,能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里把张江高科的基金操盘模式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做得顺风顺水,个人的职业生涯也算是值了。
带着这样的豪气,在PK会上,过关斩将,经过组织考察,最终赵海生成为了张江高科基金管理公司(筹)的负责人。2015年7月经过筹备,设立了上海江浩矩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各项手续的办理。江浩矩鼎的作用就是作为某支母基金的投资平台,根据不同项目及不同合伙机构共同投资设立科技地产子基金。
同时,公司从加强科技地产与基金公司联动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产业地产事业部深耕科技地产的优势,为基金公司带来丰富的项目资源。但是,让基金公司独立于产业地产事业部外,是希望基金公司的业务开展能大刀阔斧,不拘泥于传统地产受制于业绩指标考核,用“减负”的方式真正把科技地产的基金模式做活。因此,时任产业地产事业部总经理的严晓岚自始至终全方位支持着基金公司的业务开展。两人从“科技地产+基金操盘”的不同维度,互相配合,共同助力张江高科科技地产的转型探索。
尝试弯道超车,谋划布局先行。
2015年张江高科的科技地产依然是主营业务。未来的科技地产更要承担起与产业投资、创新服务共同推动张江高科转型的重任。要想在科技投行的道路上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基金团队的谋篇布局就得先行。
赵海生和他的团队认为,张江高科的科技地产一定要有“创新模式、做大做强、资源整合、三环闭合”的思路。要让科技地产为创新服务提供空间方案,为产业投资提供项目池。
与此同时,大家都不断思考“项目公司化、公司股权化、股权基金化、基金证券化”,未来张江高科的科技地产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就是要有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地产模式”。怎么做呢?
通过基金操盘,加快对区外资产的收购,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保持张江高科的规模活力,并不断尝试复制该路径,最终形成可循环模式。(www.xing528.com)
大家把目光逐步聚焦到了目标量化的制定上。从区内建设与区外收购相结合,到区内加大保有面积,区外控制扩张面积,再到逐渐扩大年度新增面积总规模……方案一步步细化,数字一步步量化。大家比较谨慎,都认为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着力储备、蓄势而为,谋求正式的“华丽登场”。
要有与产业投资互通的思维。
说实话,科技地产基金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科技地产基金模式与资本市场的融会贯通是必不可少的。而张江高科在科技地产与资本市场都有丰富的资源。有了这样的资源,基金操盘可将现有的政策性纽带转变为股权性纽带,引入广泛的社会资本,放大杠杆效应,加快资本回笼,降低自持风险,提高产业地产收益率,就“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对功能性项目,也可以有PPP的思考,把基金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效应放到最大。
此外,张江高科的基金团队还时刻牢记自身拥有的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天然优势。在他们看来,对于基金化的科技地产,也要思考用收购LP份额的形式将基金控制的资产转化为上市公司成熟资产,或将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基金,通过控制资产、股权有进有退。同时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搭建一个入口,实现科技地产的价值再发现,寻求增值的实现。
自2014年张江高科启动转型科技投行的工作后,基金团队也思考着如何与科技投行相结合。要有“投行思维”!葛培健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即“项目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有合理的退出途径,张江高科要有‘为退而投’的理念”。
2015年基金公司成立之初,虽然运作还不成熟,一切处于初试阶段,但思维的放开有助于脑洞大开、突破条条框框。正所谓,“世间万物各有道,待到终点齐相会”。
张江高科基金团队在这方面从一开始就敢为人先。
2015年下半年,基金团队不断地深入到项目中去,与很多行业领先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联系,为收获的那一天储备了很多项目资源。2015年里,江浩矩鼎公司与产业地产事业部实地走访调研了40多个项目,包括同类型科技园、高端写字楼、商务中心、老厂房改造项目等,遍及全上海。可谓“搜宝走遍大上海,只为地产基金梦”。其中多个项目已通过了公司总办会与董事会,进入到了实质收购阶段。
据赵海生介绍,江浩矩鼎已建立联系的投资机构超过30家,其中包括国资央企背景龙头团队、外资基金团队、本地投资团队等,银行类机构超过20家。合作方式随着不同项目和不同机构的特征及偏好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例如,与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信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与上海万科、华润置地、中信泰富以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产业联合。
合作的方式很多,团队坦言,从来没有这么累。
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却是乐呵呵的。
2015年江浩矩鼎在调研中聚焦到了一个项目:某上海市区核心板块的高品质办公物业。在调研过程中,江浩矩鼎团队发现,该板块地处核心商务区,商业成熟、人文气息浓郁,科研资源发达。同时,该项目已近满租状态,租金水平属于标准的“潜力股”,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块“创新创业的金三角”地带。对于张江高科这类致力于科创事业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也是基金操盘打响第一枪的好机会。投资后很有可能实现高租金、高收益,还能在合适的机会选择退出。
但是,这毕竟是国资背景,投资决策必须谨慎。团队回来后反复调研,撰写可行性报告,会同财务、法务团队进行反复的数字沟通、条款商榷。
终于,2016年年初,这个项目得到了浦东新区国资委的认可与批复,当拿到那张批复公文时,张江高科所有参与此案的人都会心地笑了。这一笑,是一次压力的释放,也意味着张江高科科技地产转型的首战即将告捷。虽然路还很长,但起码走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