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沉寂了两年半的A股市场,以张江高科作为重启新股发行后挂牌上市的第一家,开启了新的一轮周期,A股市场随之迎来了历时五年的大牛市。张江高科从上市起,就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使命,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都对它寄予了厚望。
上市后的张江高科就此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随着张江园区这块曾经阡陌纵横的田间土地上发生着的科技聚合的沧桑巨变,张江高科力图业绩稳定,高速增长,也于资本市场上着力奋发。1996—2001年的五年间,张江高科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4.3倍,总资产增长5.5倍,净资产增长6.7倍!这期间,张江高科密集实施高比例送转股,1996年中期实施10送2转3,1997年中期10送3,2000年10送3.1转2.3,2001年更是实施10送3转7。加上1998年实施的10配2.31股,2001年实施的10配8股的超配,五年间,张江高科的股本扩张了9.35倍。
五年间,张江高科于资本市场动作频频,表现可圈可点。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10配8股的超配。如此罕见的高比例的配售,源于其时张江高科承载着科技创新空间建设的急迫历史使命。
1999年下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步伐;把张江建成四个基地,即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和辐射的基地,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把张江打造成为上海发展科技产业的一个品牌、一个标志!
1997年“聚焦张江”前的张江技创区一角
举全市之力聚焦张江,张江沸腾了!聚焦张江首先就是要建设好张江园区,张江高科责无旁贷。给了你一双腾飞的翅膀,你能飞多高,飞多远?这成了张江高科必须回答的问题。历史在那一刻叩问着这块土地,叩问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1999年8月26日,“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就此拉开了序幕,彼时张江高科承担的开发任务,正是张江园区首期开发的起源地——技术创新区。
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平台,张江高科成为资本市场“聚焦张江”的纽带,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它吸收资本市场的资金,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它,得以参与张江园区的建设,分享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成果。2000年4月29日,张江高科一届十四次董事会果断推出了每10股配8股的超配方案,震动了整个资本市场。
本次配股,是服务于“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适应于“聚焦张江”的园区建设的急迫需要,为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园区,加速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辐射和服务作用;同时,也为了寻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公司的高科技投资资源,增添并完善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两大投资集群,努力使公司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张江高科推出此次超配股的重大议案,目的是通过张江技术创新区的建设,来实现政府和张江高科公司股东“双赢”的目标。在为股东获取重大投资回报的同时,促进上海乃至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本次配股中,控股股东张江集团以土地认购,流通股东以现金认购,资本市场的资金和园区创新的土地,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张江技术创新区,根据建设内容及要求的不同,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依次分为四个开发项目:张江技术创新区内的生物医药创新园、信息技术创新园、高校技术创新园及光电技术创新园。
其中,生物医药创新园开发项目充分利用上海市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结合园区内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按照技术创新模式和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的系统化要求,建设一批功能性设施,使之在园区内良好的软环境支撑下,形成国内最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与创业示范基地。(www.xing528.com)
信息技术创新园开发项目将充分利用上海在软件和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市场及专有人才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根据现代软件和网络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全面提高软件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结合园区内国家上海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建设相应的市政设施、通讯管道、通讯光缆、信息、软件通用孵化楼及专业孵化楼等。
高校技术创新园开发项目将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研究水平、科研成果、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校技术创新园在投资方向和政策上将以高校科研孵化基地为切入点,围绕科技孵化这一主要功能,引进上海市及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鼓励师生和科研人员从事高科技项目孵化、创新和创业。结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特点,按照国际水准的高科技园区标准,完善规划、优化环境、建设相应的市政设施、通讯管道、通讯光缆、通用孵化楼及专业孵化楼、专业实验室等,使之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整个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在园区内的发展。
光电技术创新园开发项目将充分利用我国在光电技术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同期研究水平差距不大的有利条件,并辅以吸引人才、项目,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在园区内全面促进和提高我国光电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该领域内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形成产业化,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技术产业集团的形成。
这四个项目均是政府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的上海乃至全国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之一,是上海市“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为实现长远的发展,同时兼顾股东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张江高科创新性地将上述项目的建设采取“公司建设、政府租用”的方式进行。张江高科与浦东新区政府签订《张江技术创新区建设与租用协议》,浦东新区政府将采取租用方式、在相当的时间内每年给予张江高科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的租金,保证了20年内以上项目的年平均保底收益率11.1%。同时,控股股东张江集团将对建成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有选择的股权投资,并对张江高科出具了不可撤销的承诺书,承诺将在张江高科认为适当和需要的时候,将其在该园中所获得的股权转让给张江高科。
浦东新区政府、控股股东、资本市场等各方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多赢,每10股配售8股虽属超配,依然得到市场认可。
一页一页的历史翻过来,一章一章的业绩跃然纸上……
陆怡皓在担任张江高科总经理期间,加班是家常便饭,一碗馄饨加两个荷包蛋是工作餐的标配,自己不离开公司,秘书也必须寸步不离,当年充满激情和干劲儿的勤奋工作不仅让张江高科声名鹊起,也使得自己的几任秘书迅速成长成才。凭借着张江人的勤奋、努力和智慧,张江高科曾先后进入了上证30、上证50、中证100等指数名单,并在最受尊重的25家中国上市公司票选中名列第8,中央电视台特意在走进上证30的30家上市公司中选中张江高科,予以大力宣传,张江高科扬名中国。
在采访周丽辉时,谈到当年创业,她眼眶里泪光闪闪,不无自豪地说,我有过与前辈们17个日夜在办公室奋斗的经历,并参与了公司改革发展、投资、融资、配股,每个方案的出台,每个政策的落实,每个风险的预测,每个重大的决策,都让我有种惊心动魄的触动。她说,我与这个公司一起成长起来,董事长、总经理隔几年就换一届,但是公司的目标、公司的脚步、公司的发展却没有动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