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区分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

正确区分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的区分是发展理念的创新。科学发展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着重解决What、How、For、By、Of五大问题。这是从人与自然这一视角解决“怎样发展”,从而走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困境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尤其经济增长逐步解决或催生解决条件。

正确区分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的区分是发展理念的创新。非科学发展被称为“增长中的贫困”“增长中的烦恼”“不带来好运的增长”“发展陷阱”或者GDP至上主义,至少有七种“增长困境”,即Jobless(无就业的增长)、Ruthless(无情的增长)、Voiceless(无声的增长)、Rootless(无根的增长)、Futureless(无望的增长)、Independenceless(低头的增长)、Controlless(失控的增长)。此外,还有中等收入“拉美陷阱”,以权力支撑财富的“西班牙幻影”,创新乏力的“日韩困境”,等等。

科学发展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着重解决What、How、For、By、Of五大问题。

1.促进创新型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着眼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后者则是涵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理论创新在内的综合性概念。我们必须完成从启蒙型、模仿型移植走向自主创新,从附庸经济、打工经济、外包经济、“世界加工厂”或者“OEM(贴牌生产)大国”一类的“躯干型国家”转向“世界工厂”“世界办公室”和“世界实验室”一类的“大脑型国家”和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此外,应该从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的大规模移植、引进和模仿,进入着力建构中国形态、中国气派或中国学派的经济学体系的新阶段,开展具有中国形态的“术语革命”(马克思语)或“话语领导权”(福柯语)运动,实现学术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2.促进协调型发展,构建经济结构合理,供求均衡,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并且统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完成从粗放式发展方式(“量”的过度扩张)向集约式发展方式(“质”的战略提升)的转型。

3.促进绿色型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型社会。绿色型发展的深层次含义是:绿色生产力或者绿色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领先因素”和“始基因素”。这是从人与自然这一视角解决“怎样发展”,从而走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困境的一个重大问题。

4.促进公平与和谐型发展,构建和谐的民富国强的小康社会。中国也面临社会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问题。这是涉及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为谁发展”“发展成果为谁拥有和享受”的重大问题。(www.xing528.com)

5.促进开放型自主发展,谨防依附型发展,构建开放型自主经济。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决“怎样发展”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就是:发展是硬道理。这种发展的本质就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因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尤其经济增长逐步解决或催生解决条件。在现阶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穿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而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醉心于利益博弈而重蹈“拉美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之覆辙,既要“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更不能舍“做大蛋糕”“做好蛋糕”之本而逐“分好蛋糕”之末,而是两者兼顾,标本兼治,在“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对发展与增长原则产生的任何怀疑、动摇或者干扰,就是一种战略性的失误,就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倒退。

(原载于《解放日报》2011年9月5日,第14版)

【注释】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