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构建学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构建学说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实际上提出了关于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路径即两条“道路”理论。“术语革命”是防止政治经济学体系僵化和固化的灵丹妙药。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及其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博大精深,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构建学说

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就是以揭示事物整体或总体的普遍联系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它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方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构建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的经济学逻辑体系;《哲学的贫困》(1847年)以论战的形式,对蒲鲁东形而上学的矛盾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进行系统的批判,与此同时也阐述了他自己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首次推出了以“总体”“整体”或“体系”为核心概念的政治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正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剖析了构建“各种经济学体系”的方法。[1]总的来看,马克思方法论有如下特征:

1.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基石,就是“总体”发展观。“总体”“总和”或“整体”这一类术语,在他看来,可以是指微观层面的“总体工人”,但主要是讲宏观层次的“有机体制”即经济的社会形态,甚至每一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马克思在1858年指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2]同时强调指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反映“生产力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运动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3]。翌年,马克思第一次正式推出关于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总体”结构,第一次公开“六册结构写作计划”逻辑,指出“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4]。六大组成部分得以呈现出其内在联系及其有序性和层次性,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这一总体的运动规律和历史结局,从而把总体方法论的使用拓宽到政治经济学领域。

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的对立统一,是“总体”发展观的体系化。马克思区分了生产总体或者具体总体(现实表象),以及作为其理论反映的思想总体、思想整体、思维总体或者精神具体(逻辑结构和思想体系)。前者决定后者,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创造主观观念的辩证法,而后者是前者的反映。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绝对精神”的总体观,指出:“具体总体作为思想总体、作为思想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为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5]

2.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总体”的发展路径。其特征是从属型和创造型并举,“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6]

而现实或者表象中的具体—抽象的规定—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具体总体”,这是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运动的总路径。仅仅依靠研究方法或者仅仅依靠叙述方法,是会半途而废的。学术界大都推崇卢森贝方法论模式,把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归结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叙述方法。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或者叙述方法仅仅是政治经济学总体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实际上提出了关于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路径即两条“道路”理论。“第一条道路”即“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的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是“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并且使用了研究方法。“第二条道路”所使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构建经济学体系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这就是叙述方法。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对立统一的。研究方法是从现象进入本质的方法,是以经济现象层次的东西为研究对象,也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7];叙述方法是关于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法,是以本质层次的概念和范畴为研究对象,是把本质逐步还原成为包含着诸多规定和关系的思想总体。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就逻辑运动的总路径和总过程而言,应该有两种方法(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和两种研究对象,它们都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4.内源性矛盾运动贯穿于逻辑运动的全过程。

5.总体的逻辑起点选择原则和方法,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www.xing528.com)

6.强调中介范畴在逻辑推进和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

7.逻辑主线及中心范畴的选择、逻辑联系或逻辑结构的布局谋篇原则。

8.警惕蒲鲁东逻辑陷阱和李嘉图逻辑陷阱。

9.注重政治经济学“术语革命”[8]

一门科学及其体系的术语长期固化,是没有有生命力的。例如化学的全部术语大约每20年就彻底更换一次。“术语革命”是防止政治经济学体系僵化和固化的灵丹妙药。

10.“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中心范畴”理论。把核心的所有制关系范畴置于首位,这一点“对于分篇具有决定的意义”。

11.关于概念的变形和商品变形理论。

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及其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博大精深,有待于进一步发掘。这一方法即列宁所概括的“《资本论》的逻辑”。马克思上升为“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乃至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的专有的思维“方式”的高度,即“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恩格斯后来把这个方法视为“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在他看来,马克思是独一无二地在辩证的运动中把握所有经济范畴并且重建整个经济学大厦的人,而且其中每一部分都相互依存和相互决定。[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