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总体”发展观和方法论,构建反映“生产力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运动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4]。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就是以揭示事物整体或总体的普遍联系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方法。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结晶,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哲学的贫困》(1847年)不再采用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的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且批判蒲鲁东构建的形而上学的矛盾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
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首次推出了以“总体”“整体”或“体系”为核心概念的政治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正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剖析了构建“各种经济体系”的方法[5]。
1.第一次推出“总体”“生产总体”“具体总体”“思想总体”“生产关系的总和”“总的合力”“总体工人”等范畴,并且用以阐释“有机体制”即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总体的发展规律。“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并且区分了生产。”[6]总体或者具体总体(现实表象),以及作为其理论反映的思想总体、思想整体、思维总体或者精神具体(逻辑结构和思想体系)。(www.xing528.com)
2.首次提出了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五册结构”和“六册结构写作计划”,即资本(资本家为主体)、土地所有制(地主为主体)、雇佣劳动(工人为主体)、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提供了建立科学体系的框架和方法,从整体上代表了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最高成就。
以后,马克思推出了《资本论》四卷结构。《资本论》第1卷阐述价值的生产过程存在着剥削;第2卷阐述价值的流通或者实现过程存在着剥削;第3卷阐述资本主义总过程存在着剥削,以及商人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转型;第4卷是剩余价值理论思想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形成史告诉我们,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亦即“一个在价值上建立起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国家”[7],进行了科学的剖析,从总体上逻辑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内部联系、逻辑结构和运动规律。马克思把这种总体或者结构方法上升为“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乃至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的专有的思维“方式”的高度,即列宁所概括的“大写的《资本论》的逻辑”[8]。恩格斯后来把这个方法视为“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