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三大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三大来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同根同源同脉同祖,薪火相传,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三大来源

记 者:您在武汉大学给全校文科博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课,强调西方激进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性来源,为什么?

颜鹏飞:广义的激进经济学说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新马克思主义”“校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并且把新制度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都囊括在内。其中有以下几种理论:①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如何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兼容理论。迄今已繁衍六代的兼容论者,力主“(公有制与市场)联姻论”“中性机制论”“市场主导机制论”和“第三条道路”。②由①衍生出混合经济理论和国有化及私有化理论。③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主张新社会阶层理论、博弈论、蛤壳社会主义和息票社会主义模式)。④以依附理论和不平等交换理论为代表的不发达政治经济学(激进的发展理论)以及激进主义思路的全球化理论。⑤制度变迁和资本主义变形理论。⑥激进的政策纲领和社会模式,其中涉及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可行性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⑦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源配置可行性的大论战(20世纪上半叶)。还有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关于劳动价值论和转形理论的大论战等,都有许多可供借鉴和吸纳的合理因素和思想材料,从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性来源。

此外,国内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材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赖以产生的实践性来源;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这一理论产生的基础性来源,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其直接性来源和实践起点。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记 者: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马克思并无关于未来新社会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那么岂不是否定关于基础性来源的提法?

颜鹏飞:这种看法,人为地堵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学说的内在联系,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和生命力。两者关系既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关系,也是一种渊源和继承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同根同源同脉同祖,薪火相传,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并“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2]

要而言之,从整体(总和)、方法论(发展观)上把握马克思的学说,尤其是社会机体发展规律和辩证的新世界历史观,以及关于两种理论(狭义及广义政治经济学)演进、两种社会经济形态(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并存的学说,从中不难得出肯定的答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源头活水和理论基石无疑是马克思的学说。关于基础性来源的研究包括方法论(第①—②点)、两大理论生长点(第③—④点)。①社会机体(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从属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发展观。它为洞察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商品经济思想以及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辩证发展观。②辨证的新世界历史观:各个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不能脱离世界历史的总过程,必须受普遍规律——日趋成熟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全球化趋势——的制约,此即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普遍规律)与多样性(特殊规律)的对立统一。它为创立力图与世界市场或全球化经济相联系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③关于囊括两种不同演进路径的经济理论体系,马克思经济理论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呈现两大演进路线。前期以英国为典型,主要创建狭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即阐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市场经济学说。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或主要路径。虽然马克思在这里否认未来新社会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但在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吸纳“为几个时代共有的”有关生产力和市场经济一般的“共同规定”和“共同标志”(物质内容)。马克思在后期主要创建广义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实际上显露了关于未来新社会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思想萌芽,呈现了另一条演进路径和理论轨迹。尽管它未被后来的实践所证实,但体现了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生长点之一,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源头活水。④关于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并存的经济学说。一是以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的五社会形态理论,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而允许出现“跨越”现象;一是以生产力和交往为划分标准的三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论和相应的人的发展三阶段论,它们则不允许出现这种历史的“错位”。两种理论应该相互叠加,相辅相成。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跨越论+世界市场联系论+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论”是一个典范,生动体现了跨越(属生产关系范畴的资本主义可以逾越)与非跨越(属生产力和交往范畴的商品经济不能逾越)的辩证法。换而言之,进行社会革命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落后国家,应通过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来吸收资本主义一切积极的成果,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生长点之一,因而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石。

记 者:如何把握这三大来源的相互关系?(www.xing528.com)

颜鹏飞:遵循创造型和从属型相结合的广义唯物主义发展观,基础性来源强调本源性、始基性,源远才能流长;补充性来源则是非本源性的,带有兼容性和从属性,“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成果;而实践性来源,则是着眼于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实践之源,“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

(原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3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236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