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币制改革与东亚的力量平衡
在脱离银本位之前,中国必须准备除白银以外的足够准备金,无论是跟黄金挂钩的新货币也好,还是美元或英镑之类的外国货币也好。由于英美日三强在东亚地区的复杂关系,中国政府发现很难保证这一必要的资金到位。一方面,三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是否有能力进行改革表示怀疑。鉴于中国拖欠外债的规模和每年的财政赤字,他们认为借贷给中国支持其进行币制改革,就是耗散了资金的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列强都想控制中国的经济,所以对币制改革又抱以强烈的兴趣。作为从大萧条中复兴的计划的一部分,英国、美国和日本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出口市场。一旦其中之一对中国的币制改革许以承诺,另外两强就会怀疑它企图从中国经济中谋得比较优势。
日本尤其反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干预。在外相广田弘毅的指导下,日本执行着几个互相矛盾的外交政策。1931年满洲事件之后,日本试图加强对满洲的控制能力。同时,它还不希望冒险与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本政府试图避免在外交上被孤立,但也抵制除日本之外的外国势力对中国国内事务进行干涉。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天羽英二解释了日本政府对国际援华的立场。根据这份被称为“天羽声明”的文件,日本对维护东亚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因此并不总是附议他国的意见;尽管日本希望看到中国维护国家完整,恢复秩序,并实现统一,但也希望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至这些目标。所以日本反对任何以技术和财政支持为名目的国际干涉,反对任何派遣军事教官或军事顾问来华或向中国提供军用飞机的计划。[235]
日本政府一方面坚持外国政府不应该支持中国的汇率改革,另一方面自己也拒绝与中国合作,其理由是货币改革的成功要以政治一统和预算平衡为先决条件。[236]日本政府指出,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不稳定、债务拖欠以及普遍的财政困难,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缺乏公众信任。日本政府似乎觉察到中国人担心政府的行为专断。然而,这只是其拒绝借款给中国的一个理由;实际上,日本刚刚从1930年代早期严重的经济萧条中恢复过来,日本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国际贷款。[237]
日本的立场使其他国家政府对中国请求给予支持的反应变得复杂起来。由于英国外交部和财政部以及美国国务院认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面对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愿意提供贷款给中国。只有美国财政部愿意采取单边行动援助中国经济。由于负责执行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美国财政部声称任何白银政策的修改都不具有法律上的可能性。不过,它还是建议美国最好能够帮助中国完成币制改革。美国的态度在国务院和财政等部门的意见之间游移不定,最终要看罗斯福总统采取哪一个。[238]
与美国的首次接洽
由于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是搅乱中国货币市场的主要因素,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接收中国的白银,用之换取美元或黄金。1934年9月,财政部长孔祥熙,致函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询问美国政府是否愿意以黄金交换白银,以使中国能够逐步推行一种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239]美国政府内部反应并不一致。国务院敦促财政部停止收购白银或至少将价格降低到45美分,也反对由美国单方面支持中国币制改革的做法,而是坚持中国财政的任何重组都应该是一个国际项目。但是,由亨利·摩根韬执掌的财政部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摩根韬批评赫尔的反对立场,认为其对日本通过“天羽声明”表达的意见过于敏感。[240]结果让中国失望的是,美国拒绝直接从中国购买白银。赫尔拒绝支持这个选项,声称中国可通过世界市场获得黄金。[241]
虽然中国的要求被正式拒绝,但美国财政部仍然利用其对白银收购的管辖权支持中国。1934年11月中旬,摩根韬指示财政部的财务代理从中国购买1900万盎司的白银。1935年3月14日,美国财政部向国务院解释此举的目的:“做出这样一个购买决定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政府那时正在大批量出售白银,这显然是因为他们需要外国货币。”[242]中国政府担心民众察觉到政府不久就会脱离银本位,因此将原计划1935年1月末发运的白银延迟发送。但是,到1935年5月20日,已有1410万盎司的白银被运往美国。[243]
另一方面,财政部没有同意中国的请求,将银价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934年12月,孔祥熙致信给中国驻华盛顿大使施肇基,指出银价的持续上涨正在使白银流出中国,并且中国不勘容忍汇率与平价等高。孔祥熙建议美国,基于1中国元兑34美分的汇率,以每盎司45美分的价格最大限量地收购白银。美国财政部最终决定,白银收购将继续,即使这会迫使中国放弃银本位。作为一种解决办法,银价暂定为每盎司55美分。[244]
1934年12月20日,孔祥熙致电施肇基说,这将导致灾难性的通货紧缩和贸易逆差,并最终导致中国货币体系的崩溃。作为一种妥协,孔祥熙建议将价格定为每盎司50美分,相当于1中国元兑37美分,这一汇率意味着中国可以取消白银出口税,恢复人民对中国通货的信任。[245]但是,即便是55美分的价格已经得不到美国政治上的支持。“白银参议员”坚持反对这一提议,摩根韬别无选择只得很快取消了该项计划。
在经过与美国的首次接洽后,中国政府得出结论,要确保币制改革所必须的资金迅速到位,又不引起列强之间的政治冲突,向美国出售白银毕竟是最好的办法。[246]
失败的多边贷款
1月31日,中国银行总经理宋子文致信美国政府,声称中国的货币体系将有可能在6月前的某个时间崩溃,这一事件会使中国陷于日本的经济控制之下。为了防止国际性危机,中国再次要求美国收购白银。1935年2月5日,孔祥熙通过驻美大使施肇基致电美国国务卿赫尔,要求美国购买中国白银。根据中国政府拟定的计划,第一年中国将提供2亿盎司的白银,但保留了可作出调整的权利,最高调整数额为5000万盎司。此外,为了配合过渡时期的货币制度,中国政府要求一项高达1亿美元的美国政府贷款和同等数额的长期信贷,以日后输送的白银作保。如果美国同意,中国将使其货币和美元挂钩。[247]
几乎同时,孔祥熙命施肇基大使照会美国政府,中国政府也将考虑,通过一个由日本、英国、美国和法国在1920年成立的多国财团,接受一项多边贷款。[248]早在1934年秋天,当中国政府通过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Frederick Maze)跟英国政府接触时,已经提议过可能通过该财团取得贷款。英国政府拒绝中国政府的提议,即通过财团贷款启动币制改革、整理国内公债、偿还延付之外国债券利息。但是,中国政府继续寻求通过财团从英国取得贷款,因为其需要财政支援来处理逾期的国内外债务。[249]
孔祥熙在解释寻求财团贷款的原因时,警告施肇基日本意图利用中国的经济衰退增加其对中国北部经济的控制。孔祥熙指出,日本已经非正式地暗示,它可以提供大量贷款给中国以应付危机。他怀疑该贷款是要求大规模经济合作的一部分,从而使日本控制中国经济,尤其是华北经济。与此同时,日本建议中国和日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孔祥熙认为,日本正试图防止西方大国提供任何有效的协助,好让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向日本求援。孔祥熙对形势表示悲观:“在这种情形之下,西方将无从反对,因为彼等不曾利用机会来帮助中国。”[250]提议财团借款的目的即是要阻止日本控制中国经济,以及让其他几国政府在东亚保持力量平衡。[251]
针对中国第二次请求美国收购白银,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又出现不一致的反应;国务院表示反对,而财政部表示支持。1935年2月14日,在美国国务院远东部全体会议上,财政部长摩根韬批评国务院持有的意见,即向中国提供贷款应该是一项多国事务。摩根韬声称该问题是“一个纯粹的货币问题”,并应由财政部“积极”处理,他说国务院的计划将“让我们一事无成”;这件事不应该由国际联合行动来处理;并表示,美国政府应邀请宋子文来美讨论形势问题。[252]罗斯福总统既不支持外交部或也不支持财政部,指示赫尔不要对中国做出答复,或者只是通过动议,告诉他们财政部将与他们讨论中国的货币问题。罗斯福总统还认为避免跟反对美国的列强讨论白银政策问题很重要。[253]尽管摩根韬感觉总统站在他这一边,但最终国务卿赫尔拒绝了中国的建议:鉴于国际形势的不稳定,美国不能卷入中国的计划。但是赫尔说:“如果许多其他国家都同意支持中国的计划,美国也可能会支持中国。”[254]在这一节骨眼上,英国政府成为关键角色。
在英国政府内部,财政部希望中国能在英国的帮助下成功进行币制改革,如此可以加强英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财政部还希望日本能参与贷款计划,这将会缓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为解决满洲主权问题开辟道路。但另一方面,英国外交部对是否会引起日本的敌意也愈发小心谨慎。最后,英国政府决定领导一项国际合作,致力于向中国贷款以支持币制改革。[255]在制定集体援助中国的计划上,英国发挥了关键作用,援助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256]3月8日,英国政府通知中国,英国愿意帮助中国,只要该计划将有助于建立起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和平关系。3月18日,中国政府通过英国驻南京大使答复称中国欢迎英国政府的努力,愿意启动与其他政府之间的讨论。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1935年3月8日的备忘录已予以谨慎的研究,并对联合王国陛下政府所显示的友好精神表示感谢。中国政府与英王陛下政府具有同见,即一个解决中国经济与货币困难的持久而又满意的办法,只能在主要有关的外国政府友好的合作和协助之下,才能得到。中国政府也同意,要使解决中国面临的困难的任何计划能成功地实现,远东局势的缓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国切望尽其最大努力,为此做出贡献。中国政府热诚地欢迎联合王国英王陛下政府采取行动,与中、美、法、日开始谈判,中国准备参加这些主要有关政府的谈判,并乐于知道王国政府对如何使初步谈判顺利进行的看法。[257]
但是,中国政府很快发现,英国拟议的多边计划并不可行。首先,日本政府既反对借款又拒绝与列强会商,英国政府不得不将多边合作的焦点从借款本身转移到派遣财政代表赴上海进行商讨。鉴于货币金融危机加深,中国政府对拖延贷款会商大为光火。此外,英国政府正在谋求多边接洽,它可以将收到的有关中国币制改革的任何信息与其他三国政府共同分享,而对货币改革信息的任何泄露都可能会严重破坏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政府遂决定不再征求英国政府关于币制改革计划详情的意见,而是要求它敦促其他三国政府尽快派遣特使。中国政府的这种做法,使中国至多要与四个国家的专家商讨计划,因而避免了官方正式外交的麻烦。[258]但是,美国、日本、法国对英国的提议并没有迅速作出反应,因而英国政府没有委派专家来华,而是等待其他国的做出类似的举动。
最后,日本表示不同意英国的计划。[259]美国也未兑现承诺,因为美国代表来华怕其白银收购法案受到批评。[260]法国表示,如没有其他两个国家加入,法国也将不参与英国的计划。在未能实现国际合作的情况下,英国在6月宣布,将派遣弗雷德里克·李滋—罗斯爵士(Sir Frederick Leith-Ross)作为财政代表来华。[261]
中国政府热衷于向美国出售白银,在接待李滋—罗斯率领的代表团的同时,仍继续与美国政府进行磋商。1935年3月后,只有日本被拒之会场门外,无法获得有关中国币制改革的信息。[262]考虑到日本意欲控制中国经济的态度,撇开日本将对中国的外交关系构成严重的危险。然而,由于国内货币金融危机的加深,中国政府不仅没有时间与列强进行漫长的外交谈判,并且还必须避免币制改革信息的任何泄露以免扰乱市场。中国政府非常清楚列强在中国货币问题上的紧张,因此在处理这一情况上谨慎地关注着日本的行动,同时向美国和英国寻求资金支持。(www.xing528.com)
构建新货币体系:与李滋—罗斯谈判的影响
1935年9月,李滋—罗斯在英国财政部的埃德蒙·霍尔—巴赫和英格兰银行的西里尔·罗杰斯陪同下抵达上海。他们的访问在中国引起了关于英国贷款的谣言,尽管李滋—罗斯代表团一再声明此行仅仅是来考查。[263]正如所料,李滋—罗斯确是打算向中国提供贷款,并希望通过日本在贷款计划上的合作实现中日缓和。但在途径东京的时候,李滋—罗斯发现日本政府拒绝合作。[264]当其抵达中国后,英国政府仍然对是否贷款给中国犹豫不决。
中国政府希望李滋—罗斯的逗留不仅会带来英国对中国币制改革的财政支持,还会使英国支持中国经济复苏的广泛计划。在努力争取获得贷款的同时,中国政府向李滋—罗斯咨询了有关货币、银行和财政改革等问题。
9月22日,宋子文在与李滋—罗斯的第一次会晤中指出,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放弃银本位,并使中国元与外国通货挂钩。[265]在9月25日的第二次会谈中,宋子文更详细具体地告诉李滋—罗斯,他已经制定了一份关于币制改革的计划框架并准备呈给孔祥熙。[266]9月28日,在与孔祥熙的第一次会谈中,李滋—罗斯问孔祥熙,他是否已经要求美国收购中国因币制改革需要出售的白银。作为回应,孔祥熙证实了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接触:尽管华盛顿不能限制美国仅从中国购买白银,但美国财政部将会通过收购中国出售的任何白银来帮助中国。[267]
在提供了有关币制改革筹备工作的基本信息之后,9月30日,孔祥熙和宋子文共同会见了李滋—罗斯,并递交了一份启动币制改革纲要的备忘录。孔祥熙和宋子文重申可以通过向美国出售白银获得币制改革所必须的准备金,但中国需要支持财政改革的额外资金,用以资助和兑现拖欠的债务,以及为铁路和其他开发工程筹资。[268]他们指出币制改革和财政改革之间的关键联系。[269]政府需要建立当前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以便稳定金融和激发公众对币制改革计划的信心。[270]在这方面,应付现有的国内国外债务的沉重负担至为关键。宋子文解释说,在没有外国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启动币制改革,将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举动,这不仅是因为有投机活动的存在,而且还因为预算和银行的现状。如果没有外国的财政支持,中国政府将不得不诉诸于强制兑换,或延长国内债务和进一步限制偿还外债。宋子文说他不希望看到由此带来的对信贷的冲击。[271]
9月30日的备忘录详细解释了货币体系的转变将需要经济政策的广泛协调。例如,需要平衡预算、减轻债务负担,政府肯定要削减军费这项最大预算开支。问题是,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削减军费预算将不得不由新的开发项目来平衡,如以建坝、修路等项目来吸收被遣散的士兵。[272]
为了资助币制改革和其他连带项目,孔祥熙和宋子文要求一项1000万英镑的长期贷款和1000万英镑的银行信贷,以待清理白银为担保条件。李滋—罗斯说除了白银信贷以外,中国不可能为这一广泛的计划取得高于1000万英镑的支持,并且答应将对备忘录做更详细的分析。[273]
国民政府的外国顾问也提出币制改革与预算改革之间的密切联系,如亚瑟·杨格(Arthur Young)和奥利弗·罗格哈德(Oliver Lockhart)。尽管李滋—罗斯也认同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会提升政府信誉,因而是币制改革成功的关键,但他对这一问题的视角却有不同。在9月30日的备忘录之后,又有10月2日的币制改革纲要,10月4日的关于预算状况的备忘录。李滋—罗斯对中国政府提出的计划发表评论,强调货币管理机构应尽可能保持独立于政府压力之外。李滋—罗斯严厉批评中国官员未能坚持这一点:“在所讨论的备忘录里,这一基本原则甚至未被提及,要想继续前进,对之予以毫不迟疑地承认看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这一原则上,任何币制改革计划才最终说得上是好还是坏。”在当时的中国,财政部长还兼任着中央银行的总裁。李滋—罗斯强烈敦促中国政府让中央银行在新的货币体系下独立于政府之外。[274]他建议中央银行的总裁和副总裁可以由政府提名,但要有较长时间的任期,比如说五年,而且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可以由股东选举产生。同时,应该让其他银行和公众尽可能多地认购中央银行股票。[275]
李滋—罗斯还反对通过财政资助以外国贷款转换国内债务的主张。尽管中国政府声称至少支付给债券持有人一部分本金以提供其市场折现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李滋—罗斯警告这些举动仅仅会增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负担。他建议,中国政府应该鼓励人们购买长期债券。[276]
10月11日,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币制和财政改革的补充备忘录,吸收了李滋—罗斯的很多重要建议,如向公众开放中央银行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以及将现存国内债务转换成长期公债。[277]事实证明,与李滋—罗斯的谈判不仅影响了备忘录的措辞,而且还影响了11月3日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后实际执行的政策,包括政府声明承诺在18个月内实现预算平衡,为中央银行聘请外国顾问,发行长期公债以统一现有短期债券。[278]在为新的货币体系和相关的广泛经济改革寻求外国贷款的同时,中国政府非常关心作为未来债权人的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英国特使李滋—罗斯力主的一点建议是,中央银行的独立和平衡预算是确保对新币制信心的关键;随之而来的币制和银行系统的稳定将鼓励外国政府向中国贷款和私人来华投资。
但是,把李滋—罗斯当做是中国币制改革的设计者会是一个误导。[279]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改革框架在他访问中国之前已被制定出来:根据宋子文的说法,该计划已在6月份完成,那时李滋—罗斯来华还在等待中。[280]中国政府拒绝了英国政府提出的要求,认为不能接受币制改革后实行中国元与英镑的固定汇率。李滋—罗斯还建议日本银行应该参与英国在上海的银行安排的银行贷款,但这项建议也未被接受。宋子文表示,他担心日本对中国币制改革的态度,并且声称要尽快推进计划以使日本面对一个既成事实。[281]宋的理由是,日本将设法阻止英国的贷款,但一旦他们发现英国已同意贷款,日本银行就会参与该计划,而不是将自己排除在外。[282]
由于允诺安排的贷款还没有被伦敦确认,李滋—罗斯在具体问题上的谈判力是有限的。10月29日,也就是宣布币制改革的前五天,宋子文拒绝了李滋—罗斯的建议,他建议在没有制定出深思熟虑的计划之前应暂缓实施改革。宋子文说,需要明确的贷款前景这一点可以作为推迟行动的理由,但是还有众多因素使得行动不能再拖延下去。[283]
正如宋子文所说的,10月底,公众的不信任越来越影响到中国通货的命运。中国经济变化不定的未来,特别是反复出现政府要使中国元贬值的谣言,刺激人们将现金兑换成外币或者基本商品。从1935年2月以来,上海批发价格逐渐下降,到9月,已经比上一年平均水平低了6.4%。[284]然而,10月,偏软的走势突然逆转。随着棉花、小麦、豆油等基本商品交易在10月份逐渐趋热,在本月的最后两个星期,价格上涨了近15%。[285]截至10月,金融市场的波动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由于预计会贬值,大量的投机者——很多人据说跟政治关联密切——都在积极购买外汇。根据外币计算的中国元价值下降。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价差使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吸收资金进行兑换交易取代了贸易和工业。[286]例如,某人用现金购买外汇,并在11月份出手,就可以获得35%的利润。[287]到11月初,市场低迷,人们普遍希望政府有所行动。[288]
向美国出售白银
为币制改革准备外汇储备的问题,在改革开始生效的1935年11月4日之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向美国大量出售白银看来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是形势仍不明朗。
直到1935年上半年,美国政府都不愿意从中国大量收购白银,因为这会使它受到所谓“白银参议员”的指责,说政府正在帮助中国放弃银本位。到1935年下半年,随着白银参议员的影响降低,美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在国际舞台上,美国和日本仍然对李滋—罗斯代表团心存怀疑,生怕新的中国通货会跟英镑挂钩。[289]同时,中国政府也时而警告美国,如果其货币和金融体系在高银价的压力下崩溃,日本将主导中国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开始支持财政部的立场,通过从中国收购白银支持中国的币制改革。[290]
1935年10月26日,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接到指示,要以每盎司65美分的价格提供5000万盎司白银给美国,并在两个月内交货;接下来四个月内再追加5000万盎司,并且要求美国再在其后未来六个月内接收1亿盎司。所得收益将用于稳定汇率。
鉴于列强在意欲主宰中国经济问题上的竞争,美国财政部长摩根韬接受中国要美国支持的请求。正如他对罗斯福总统所说的,“在李滋—罗斯仍然坐镇中国的时候,让中国向我们走来,这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291]不过,他要求中国政府进一步提供新的财政和货币计划以及资金将如何被使用的信息。[292]
11月1日,星期五,孔祥熙命令施肇基告诉摩根韬说,中国即将推行币制改革,大概就在这周末。除了提供一个计划纲要外,施肇基还奉命提及中国政府可能会在伦敦市场销售债券,并解释说,如果能够实现,中国的新通货将与英镑挂钩,而不是其他币种或黄金。[293]当11月2日施肇基会见摩根韬的时候,摩根韬表示他已经取得了罗斯福总统的批准收购1亿盎司的白银。这个提议基于几个条件:(1)收益将仅被用于稳定通货,(2)中国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通货稳定委员会,其中要包括美国的银行家,(3)中国的新通货要与美元挂钩,并且中国同意让美国在其自己选择的水平上自由兑换。因为中国政府不同意关于货币挂钩的条款,这项协议直至11月13日尚未最后达成。但是,鉴于摩根韬在1月下旬的态度,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会有一份关于白银销售的计划。[294]
尽管形势仍然不稳定,中国政府还是决定在11月初推行币制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