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案例分析

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9月9日,五粮液盘中突发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不过,当事人五粮液一直表示不知内情,仅在9月30日发布公告,对数据差错等部分问题作出说明。因此,我对五粮液集团进行如此大规模、跨行业扩张表示担忧。同时也希望五粮液集团及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在扩张道路上,能够谨慎行事,当心“欲速则不达”。

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案例分析

2009年9月9日,五粮液盘中突发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9年9月23日,证监会对该事件作出通报,指出五粮液涉嫌三方面违法违规:一是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二是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三是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

不过,当事人五粮液一直表示不知内情,仅在9月30日发布公告,对数据差错等部分问题作出说明。

证监会调查确认:一是五粮液违反了关联交易制度;二是投资及投资损失的信息没及时披露(时间从2006年起,长达三年多);三是虚增利润;四是证券投资损失1.6亿元。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佼佼者,五粮液市值超过1000亿元,其存在财务造假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了:国家监管部门在监管机制稽查上的严重漏洞。在经过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后,竟然才被立案调查。而且,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有人对五粮液的投资与报告中数据的真实性提出高度质疑,可是作为监管部门却没能查出来,才让五粮液造假行为拖延至今才被揭开。这既是五粮液公司领导者的责任,也是监管没到位的体现。因为他们工作的失职与治理的缺陷,导致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五粮液时做出了“失误”的决策

所以,我们从五粮液的造假丑闻背后,可以发现其所犯的错误行为。

1.过于依赖多元化扩张战略

五粮液在当地政府四川宜宾市政府的协助下,确立了其集团多元化的长期战略,并提出了千亿产值的战略目标。可是现在五粮液的主业白酒的销售额才100亿元,所以,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也只有走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董事长王国春更是打造了一个极具庞大的多元化产业链。公开资料显示,五粮液集团旗下有17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包括普什集团、丽彩集团、环球集团、安吉物流、五粮液进出口公司等,业务领域涉及服装汽车、塑胶、模具、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并以环保、保健、饮料、药业、精化、电子家纺等为配套发展产业,以进出口贸易、投资咨询、维修服务等为配套服务产业。

所以,在这个多元化战略指导下,虽然有政府的绝对支持,投资所需的资金没问题,但其投资中的失误却屡屡发生,如早期投资芯片及制药集团均以失败而告终,投入酒精还没进入生产阶段就中途退出,以及投资“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也亏损了几千万元,还有证券投资也产生了重大损失等。

说句理性的话,海尔当年坚持多元化战略都没达到业界预期效果。因此,我对五粮液集团进行如此大规模、跨行业扩张表示担忧。我不敢说五粮液集团的公司治理永远会输给海尔,但至少在3~5年内,很难超越海尔。在这种环境下,业界对五粮液集团跨行业大规模扩张感到忧虑,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也希望五粮液集团及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在扩张道路上,能够谨慎行事,当心“欲速则不达”。我们应把“小心无大错”的醒世格言铭记于心。在此我建议,分析世界500强的主营业务占其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以及它们所涉及的行业数量,应该对五粮液集团后期的扩张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同时,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企业家当然也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国外的很多治理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在自身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应谨防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如日本航空公司破产,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政客间博弈的牺牲品。

企业做大做强是应该的,但绝对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做大做强而进行盲目、无序的扩张。丰田公司的召回门事件,也是因其家族一味盲目扩张,追求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从而忽视了对安全的把关,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额损失,初步估计损失高达50亿美元。因此,丰田的召回门事件对那些处于高速扩张时期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中国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有一次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的一席话,对企业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启示。他说:“对于未来的并购,我可以明确表态,中国移动不会投资地产能源等非电信主业的产业。我们的收购一直集中于电信业务,未来也会继续探索并购目标,通过并购充分发挥公司主业的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EPS(每股收益)。对于并购,我们一直很谨慎,目前暂时还没有新的目标。”

“对于并购,我们一直很谨慎”!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要的就是这种极其理性、成熟的投资思维与境界。这种视野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它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可复制性,完全值得我们大力去推广与倡导。如果当初三九集团、中天置业、三株药业、合俊集团、TCL海外收购案、大宇集团、丰田公司等企业的企业家,也能像中国移动公司董事长王建宙在实行战略扩张时,保持这么清醒、这么理性,那么,他们今天就会做得更好。

2.内部监管机制的缺失

出现几年的造假丑闻及报表数据严重失真,竟然没有被公司监管部门揭露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其公司的监管部门均难逃严重失职的责任。同时,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监管部门失职,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应引起政府与企业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3.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监管缺失

在五粮液集团造假丑闻被揭露前几年,一直有人不断地在怀疑、举报,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却没能认真对待,才使这个造假事件直至2009年才被揭露,这充分反映了监管部门在监管机制上的缺陷。

所以,政府监管部门也应从以上事件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改革,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旦资本市场时机成熟,适时推出类似于美国《萨班斯法案》的相关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公司与高管的处罚力度与监管力度,并保护好中小投资者,以完善资本市场与投资环境。这对于国家、上市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共赢的一种举措。

注意:

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子公司及其金融衍生品投资方面的风险控制,因为在中国经常发生类似的失控事件。同时,关联交易、同业竞争、重大交易、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也都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的中航油巨亏事件,其导火线是公司总裁私自参与投资金融衍生品。还有新加坡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很多企业家都跟风炒期货,最终导致破产的企业时有发生。据我了解,这三年至少有十几位企业家,因参与炒期货而破产,涉及各个行业。因此,在投资金融衍生品时,一是决策时要慎重;二是对其风险的评估要理性、专业、系统、客观。

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或CEO,在这方面的监管,更要引起高度关注。如果你的企业有参与此类投资,一定要谨记慎之又慎,切不可盲目,以防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8.防范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www.xing528.com)

在上市公司治理系统中,会计师事务所是个十分关键的角色。

从中国的中天勤与银广夏到美国的安达信与安然、施乐毕马威,那些大肆造假的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帮助或协助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监督公司与独立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审计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责。

第一,审计委员会要向董事会提交有关独立审计师的资质、绩效和独立性的评估结论报告。因为审计师必须绝对与公司无任何利益关联,才能保证其彻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第二,每半年审计委员会、监事会都要认真、全面地对公司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进行一次评估,直至评估结果满意。

第三,必须建立一套健全、严格的审计规则来监控审计师与公司高管的行为。并确实百分之百地检查、监督到位。

第四,要严格预防审计师被经理人收买、控制。同时,审计委员会中的成员不能是由公司的经理人担任,尤其不能由董事长、总经理或财务负责人担任,否则审计委员会会形同虚设。

很多公司治理的失败,就是败在没有对审计师事务所与公司高管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制衡与监控!因此,这一条极其重要,它是关系到公司治理成败的分水邻。很多公司治理的失败,就是败在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而其败的根源不是没有建立一套监督监管体系,就是其监督监管制度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因此,企业家尤其是那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企业家,一定要非常清醒,时刻保持高度关注,切不可马虎大意。

9.上市后注意事项

(1)上市后,企业家需注意团队绩效下降的风险。

研究表明:企业上市之后,有50%以上的公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团队绩效下降问题,即创业激情没了。

原因在于:出了那么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一些人开始买好车、住别墅,心态上也不像以前那么拼命了。因此,在这个阶段或特殊时期内,他们的心态与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会被外部大量的负面信息所干扰,如奔驰又升级了,法拉利保时捷又出新款了,以及北京、深圳、海南等某高端别墅区,开盘的促销力度很大等。

如果团队出了这些问题,企业家不及时给予提醒与改善,其上市后的整个经理层团队,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上市后的业绩表现。

解决方案

有新成立的子公司,把49%的股份让利给企业的经理层团队。这样,才能预防以上现象的发生。或者加强对经理层的考核淘汰制与激励力度,都可以有效化解此类风险。当然,企业家的引导与教育相配合是必需的。

(2)上市后,做好被监督心态及被监管机制。

企业一旦上市后,就受到证监会、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媒体、分析师及全体股东的随时监督与监控。而这些在上市以前,几乎是没有的现象。因此,企业上市后,企业家及经理层必然会感觉到上市以前所没有的压力感。所以,调整好这些负面心态,给自己整个团队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前建立、完善各项被监督机制与流程。

2)调整好被监督的良好心态。

3)成立公司治理小组,向行业公司治理做得最优秀的企业学习,以达到迅速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目的。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更要注意到这一点。因为美国很多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定,包括信息披露等,很多与中国交易所规定的制度不同。如果你忽视了,那么,美国的处罚力度可比中国重多了。因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每100家企业中,平均就有4家被集体诉讼过,这个风险不可不防。

10.建立《及时停牌机制》及《重大危机处理机制》

出现与公司有关的重大坏消息时,股票要及时停牌。否则,股票下跌损失会很重,而且公司的后续公关及主动出击等策略,都会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位置。

如2008年9月20日,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蒙牛也被检出有三聚氰胺,香港蒙牛股票没有及时停牌,当天就大跌62%。

作为一名投资者,如果投资了你的公司,因重大利空而没及时停牌,导致股票大跌,那么,这些投资者在理性方面肯定不如以前。所以,争取主动权,及时停牌,将是你最佳的进攻策略。而且,对于你后期开展危机公关是非常有益的。因此上市企业,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及时停牌机制》及《重大危机处理机制》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