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迪康失败案例:探究根源

分析迪康失败案例:探究根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年后,2008年6月19日,四川蓝光集团以3.2亿元拍下迪康药业29.9%的股权,成为迪康药业的实际控制人。曾雁鸣15年的创业历程,以失败宣告落幕。迪康集团的失败,败在其缺乏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面,我们就对迪康集团失败的原因进行剖析:1.跨行业扩张2003年6月,迪康集团投入3.01亿元收购成商集团65.75%的股权。而以上几点,作为上市后的迪康药业,居然都没有执行、治理到位。

分析迪康失败案例:探究根源

2006年3月8日,迪康集团董事长曾雁鸣为了解决债务危机,不得不卖掉总部大楼。

两年后,2008年6月19日,四川蓝光集团以3.2亿元拍下迪康药业29.9%的股权,成为迪康药业的实际控制人。曾雁鸣15年的创业历程,以失败宣告落幕。

迪康集团的失败,败在其缺乏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一个没有程序公正的治理环境中,最终导致其经理层在扩张时盲目、决策时不规范,而企业的创始人曾雁鸣也犯了公司治理中致命的错误,即“用人不当”。

当一个企业做大了,甚至也上市了之后,很多当初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发现自己的战略高度、思维、境界与视野的缺陷,尤其是自己对公司的治理能力的欠缺,感觉非常有压力,甚至有种陌生、似懂非懂的感觉。于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过来为企业操盘,这是非常正确的明智之举。但错就错在没有用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来对CEO及经理层团队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制衡,包括建立一套非常完善、标准化的董事会战略决策机制等。

因此,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不懂公司治理,在企业取得成功上市的同时,也是其失败的开始,而公司治理就成了一道企业家迈不过的坎。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学好公司治理、学好战略定位与战略营销,包括战略扩张模式定位、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定位、盈利模式定位、遵循资本扩张定律等。

下面,我们就对迪康集团失败的原因进行剖析:

1.跨行业扩张

2003年6月,迪康集团投入3.01亿元收购成商集团65.75%的股权。之后,迪康集团又收购了衡平信托,再通过衡平信托控制了宝盈基金,实现了完全不同概念的跨行业扩张。最终因跨行业扩张的决策失误,再加上监管机制的严重缺失,把原来好好的一个优质企业,推向被人并购的无奈结局。

2.董事会的战略决策机制没有建立

收购成商集团前,曾雁鸣所信任的迪康管理层只拜访过一次被收购公司,而且仅仅是为了拿财务报表。由此我们很难相信,迪康的决策层进行了严格而全面的投资评估分析。这跟陈同海案犯的是同一个错误。陈同海也仅仅用了40分钟与有意向合作的公司沟通,没有经过与董事会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投资2亿元入股该公司。因此,学好公司治理,做好风险控制体系,对一位想成功的企业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用人策略的失误(www.xing528.com)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迪康药业创始人曾雁鸣的公司治理信条。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对CEO、CFO、COO的任命,必须是在提名委员会的程序与流程下来完成的。而且,所有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是在公司董事会机构框架内完成。同时,还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持续的监督机制、项目审批与评估流程。而以上几点,作为上市后的迪康药业,居然都没有执行、治理到位。在企业作重大决策时,有时仅仅为了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治理信条,对公司管理层在作重大决策时过于放任,把监管的治理古训抛在脑后,最终酿成严重的后果。当迪康药业的创始人曾雁鸣发现这个严重的错误后,为时已晚,悔之莫及。

所以,迪康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集团董事长曾雁鸣没有能力迈过公司治理这道坎所致。不单是迪康药业如此,就连那些世界顶级企业,也有很多迈不过公司治理这道坎,最终导致破产或给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如美国的通用公司、克莱斯勒、雷曼兄弟、安然公司、安达信事务所、麦道夫骗局,日本航空公司、丰田召回事件、八佰伴集团,新加坡巴林银行倒闭,韩国大宇集团倒闭,迪拜危机,冰岛国家差点破产,还有中国的三九集团、中航油巨亏、中储棉巨亏、陈同海案、中天置业、合俊集团、三株药业、巨人集团早期失败、东方通信整合失败、三鹿毒奶粉事件等,都是其企业家过不了公司治理这道坎,才使企业在发展与扩张中被公司治理这道无形的坎给绊倒了。

还有五粮液造假丑闻、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家电、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不断发生的矿难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担忧。这些鲜活的治理失败案例,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企业家的思维与方式。

当然,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在当今的企业家当中,十个企业家至少有两个犯了过度自负的心态,至少有五个企业没有一套系统性的战略定位、战略规划与战略营销,甚至有一至两个企业家连什么是公司治理都不懂。这也难怪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到三年。

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定要深层次地去剖析这些企业治理失败的根源是什么?那些成功的企业,它们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模式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去预防,才能让我们企业的成功更有资本、更加理性与务实。

一个企业家,尤其是刚介入一个新行业的企业家,一定要向行业内做得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学习。这是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战略成功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很多企业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是犯了极其低级的战略性错误,最终让很多企业走了很多歪路,甚至经营多年但没赚到钱,直至倒闭。珠宝业内就有一家做批发的企业,企业家还相当有实力,但做了三年都没赚到钱。

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家,在介入新行业投资时,不但没有向行业成功的企业学习,甚至连最基本的战略定位、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定位、盈利模式定位、战略营销都没有。这是非常盲目的一种投资行为,希望能引起企业家的高度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