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宿命中的治理漏洞:太子奶破产案例剖析

宿命中的治理漏洞:太子奶破产案例剖析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下半年,号称中国最大的乳酸菌奶饮料企业——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直至2010年7月,当地政府不得不以法律手段,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处理,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因公司治理的欠缺,最终使公司走向破产的命运,最后发展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所以,这是直接导致太子奶没落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太子奶的悲剧在企业家的身上重演。

2008年下半年,号称中国最大的乳酸菌奶饮料企业——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之后因破产重组处理不当,最终演变成影响湖南株洲市社会稳定的过激行为。成千上万的债权人、员工以堵路、堵政府大门的方式,要向当地政府讨个说法。直至2010年7月,当地政府不得不以法律手段,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处理,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先生,出身贫民家庭。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原因,造就了李途纯从小就极其勤奋、努力、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加上他抓住了中国乳酸菌奶行业的细分市场,获得了早期的成功。并且他曾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很有爱心的慈善家,曾先后在湖南、四川等地创建上百所希望小学。

早在2006年,太子奶就成功引入了诸如英联、高盛、摩根等世界顶级风投约7000万美元资本的投资。2007年,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际六大财团也先后为公司注资了5亿元人民币。但因公司治理的欠缺,最终使公司走向破产的命运,最后发展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这不得不引起企业家的关注和思考。

那么李途纯为何会惨遭“滑铁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落后的家族式管理

在太子奶不断做强做大后,董事长李途纯仍然沿用早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集团很多重要岗位都是由其家族成员担任。其中,包括早期并肩创业的一些员工,也得到李途纯的重用。但是曾经聘请过的经理人,进入公司却难以受到重用。而很多集团高管在治理的理念、高度与视野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公司的治理水平,停滞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对于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的理念与思维,包括决策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与监控制度,更是无从谈起。

由于没有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有力推动与协助,集团内部的派系明争暗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队潜能的发挥。

所以,这是直接导致太子奶没落的根源。

2.盲目扩张

太子奶在取得第一步成功之后,就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张,而且是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扩张。这为其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首先,2005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1亿元之后,在其后的三年里,销售一直不好。直到2008年公司销售额也不到12.5亿元。我们发现在最近的三年时间里,公司增长的幅度还不到15%,但其却还在大幅度融资。到2008年为止,公司全部的负债金额高达26亿元。

理性的企业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都发展不了,即使再注资其成功率也是极低的。因为这是战略层面与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不是资金所能解决的。

其次,在2000年至2007年间,太子奶先后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进行生产基地扩张,在国内的生产线有50条之多。但因后来的销售不能有效地同步增长,最终因其扩张的盲目性,导致部分生产线处于半停工状态。

3.铺张浪费

李途纯在取得成功之后,其新的办公楼投资就超过亿元,单个水龙头配件多达上万元,集团的主要办公场所都铺上厚厚、豪华的地毯。他还曾经想在办公楼的顶层再临时加建一个露天游泳池,最终因担心负荷过重而放弃。

我们要向李途纯早期创业的那种精神、那种创业者的本质学习,可是一旦我们取得成功之后,我们坚决不能让李途纯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我在与众多企业家探讨与沟通时发现,有部分企业家总是对诸如太子奶、三九集团、合俊集团、迪康药业、中天置业、三株药业等企业的破产的原因,理解为不懂做企业与管理所致,好像自己不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一样,总是有点不以为然、过度自负,尤其是现在成功的企业家表现得更是明显。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过度自负心态。如果不及时给予调整,一不小心,就可能重蹈覆辙。

企业家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大多数会开始骄傲与自负,甚至是过度自负与刚愎自用。这除了源于人性本能的弱点之外,更多的是企业家没有足够的治理高度、视野与境界所致。因为,这些企业家认为自己公司的治理水平、高度与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满意的层次,甚至有种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高傲心态。正是人性本能的弱点加上高傲的心态,最终制约了他们进一步的成长空间,甚至从此开始走向没落。

中国的三九集团、太子奶集团、中天置业、三株药业、合俊集团、中航油巨亏、陈同海案,韩国大宇集团,美国通用汽车,日本八佰伴集团、日航破产等,也就成了企业家们难以迈过的一道坎。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定要谦虚、理性、务实,一定要遵循集体、民主、公正的决策体系。现在很多企业家,在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就开始过度自负、骄傲,甚至刚愎自用。这在企业经营中,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

某家中等规模的企业,企业家在早期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后来因企业家过度自负,行事管理也开始变得骄傲、冲动。最终导致这几年企业业绩开始大幅度下降,但他自己却还在说:“管理我自己都是专家了。”而事实是,其公司的高管近几年来不断流失,甚至成了行业的“黄埔军校”。

还有些企业家,会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错误思维。其实,有这种思维的企业家,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因为,真正优秀的经理人,任何一个企业都流失不起。不要说是一名优秀的经理人,就是一名普通的好员工,也是如此。

企业家做得好不好,不是企业家自己说了算,业内的高管及企业家们给你的评价才是最公正的。如果连业内的高管及企业家们,都说你做得不好,你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www.xing528.com)

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但要学习公司治理、精通公司治理,而且每天还要谦虚地检讨自己,勇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听取、接受公司外部人员对自己最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太子奶的悲剧在企业家的身上重演。

现在有些企业家,只喜欢听对企业赞美的信息,对于外部真诚、公正的评价却很难听得进去。像这样的企业家,是很难做大的。一位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但要听对企业赞美的信息,更要想办法倾听外部对企业的批判。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更充分、更及时地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如果一位企业家,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他还能获得巨大的成就吗?

同样,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连什么是公司治理都不懂,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开始骄傲与过度自负,甚至刚愎自用,那么,请问,我们何谈基业长青?

通过对太子奶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两点治理经验:

1.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需具备的条件

首先,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博大胸怀的企业文化与爱国行为,拥有一定高度的系统性战略思维及公司治理思维意识与视野,准确清晰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布局,有效的战略营销策略与可迅速复制的盈利模式,以及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定位、品牌包装与产品概念包装,从而打造出企业持久性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

其次,在遵循资本扩张定律的原则上,理性扩张并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务实、不过度自负的良好心态;在高度关注并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与决策体系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有效、高度配合的职业经理层团队,并将真正意义上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长青的动力与源泉。

最后,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除了给企业指明准确的战略方向,还须选出一位优秀的CEO,因为CEO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董事会治理的核心。

2.企业家过度自负的风险

企业家在创业之初,一般都非常谦虚。但在企业取得一定成功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家都会出现自负的心态,个别企业家甚至发展到过度自负的程度,从而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很多变数。

应该说,适当的自负心态,有时是对企业发展有益。但如果企业家的这种自负发展到了过度自负,肯定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与决策中,其经营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通常,企业家过度自负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企业作决策时,往往没有采取集体、民主决策,常常自以为是,很难采纳别人的意见。

(2)在扩张时,谨慎度明显不足,表现出其不成熟、不理性的一面。

(3)当作出的决策产生亏损时,不会主动承认其失败,甚至还表现出该项目运营良好的某种姿态。

企业家一般在创业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会表现出过度自负的心态。还有一种情况,当企业做得非常成功,甚至成为行业老大后,也会表现出过度自负的心态。

例如:

(1)日本丰田公司,这次之所以会召回超过1000万辆车辆,跟企业成为全球行业老大后,整个管理层出现大面积的过度自负、骄傲心态是息息相关的。早在去年丰田公司就已经发现了踏板有问题,但却一直不予重视,没有及时给予处理,才发展至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

(2)日本的日航公司及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结局,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管理层犯了大企业病及过度自负。

(3)福特一世及福特二世两人,都是在企业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犯了过度自负、刚愎自用的毛病,最终给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

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不管取得多大成就,也千万不要有过度自负的心态。一定要按公司治理的相关程序与流程进行规范化运作,把企业治理行为置于大众、监管部门与媒体的监督、监管之内。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能长青,才能造就百年品牌。

[1]达沃斯论坛是瑞士一个独立的非官方机构。1971年,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创建“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迄今已举办了30多届。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分别在中国的天津、大连成功举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