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增添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要释放和转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蓄积势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国情和当前,面向世界和未来,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举措,发展势能不断蓄积,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奠定了基础、蓄积了能量。这种长期蓄积的大量势能要转化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比如,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出现新亮点、新态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接二连三,龙头企业前延后伸,“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业态引入农业领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城郊农业、文化创意农业、农家乐等发展十分迅猛。农业投资主要是投向了这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如果说农业、农村是目前工商资本的投资热土,那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这片投资热土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所在。所以,党中央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新热点果断决策、顺势而为,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www.xing528.com)
二是要积极创造农业发展新动能。要全面深化城乡二元体制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合作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金融制度及农业科技创新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保险制度等改革,同时各项改革要统筹推进,相互衔接,互为促进,协同发力,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有效释放和放大制度改革红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包括以培育职业农民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以发展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组织结构;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以培育特色村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为途径,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以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以推进农业种植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途径,拓展和优化农业农村价值链结构;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以树立大资源、大市场理念为引导,以国内外资源优势和市场供需为依据,调整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市场结构等,提升结构调整优化的系统性、融合性和协同性,集成增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要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要大力支持农村生活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化治理行动,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等,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孕育涵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加快科技创新,创造新动能。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整合研发力量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打造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和研发平台等,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培育,增加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加强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等,增加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从农业科技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创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完善政策体系,催生新动能。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加大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力度,既要注重政策“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政策“质”的提高,切实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政策体系设计上,要把顶层设计政策和鼓励基层创新政策、把深化改革政策和促进发展政策、把“输血”政策与“造血”政策、把改造动能存量政策与挖掘动能增量政策、把中央战略性政策与地方特色性政策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在政策结构优化取向上,要注重长远、强化基础、补齐短板、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激发活力、催生动力,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经营主体、重点产业和产品等的支持,尤其要重点支持短缺、特色、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绿色产业产品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等的发展。通过政策体系完善、力度加大、务实高效,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