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展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地方政府与当地主要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当地产业甚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的政策走向和规划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进程。潜江的小龙虾产业之所以有如此发展之势,得益于地方政府对制度环境的塑造和对产业的倾力扶持。这些激励政策是潜江市虾稻连作、虾稻共作面积迅速增加的重要动因。再次,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产业品牌的打造。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尤其通过具有地方性的制度安排作用于企业的发展,通过产业政策影响着产业的发展走向。一般而言,地方政府与当地主要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影响当地产业甚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小龙虾产业也不例外。

在湖北省,省级政府相关部门自2005 年就已经开始出台一些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在水产领域,省级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项目实施上也明显对小龙虾产业予以倾斜。从2006 年开始,省政府开始逐年加大小龙虾产业扶持项目的投入力度。2006 年4 月20 日,一位省领导在潜江召开了“虾稻连作”现场会。尔后,省政府把发展虾稻连作写进了湖北省的一号文件,对这种模式加以大力推广,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虾稻连作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的应用。近几年,华山公司的甲壳素项目及莱克集团的小龙虾良种选育项目,都获得过来自省级政府的强大财政支持。2015 年6 月29 日,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到潜江调研了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项目建设情况,并提出了“要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培育‘虾稻’和‘稻虾’两大品牌,争做全国虾王”的更高要求。高级别政府官员亲临小龙虾的优势产区视察养殖基地和主要加工企业,[3]对该产业的发展做出批示或指导,本身即是政府帮助小龙虾产业拓展发展空间的一种积极信号。各层级政府对小龙虾产业给予的诸多“输血”式项目,便是对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的实质性支持。

经济发展的起点是经济的禀赋特征。在林毅夫看来,基础设施应该算作经济禀赋之一,而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有形)也包括软件(无形)。硬件基础设施是指交通系统、电信系统、电网系统等公共设施。软件基础设施主要指制度、社会资本、价值体系等[4]。按照林毅夫的观点,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即充分利用了经济的禀赋特征。小龙虾产业属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江汉平原的地理环境优势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则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 地方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发展影响尤其明显,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产业规划、指导和实质性支持上。地方政府的政策走向和规划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进程。以潜江为例。潜江的小龙虾产业之所以有如此发展之势,得益于地方政府对制度环境的塑造和对产业的倾力扶持。

在微观的实践层面,政府对小龙虾的扶持表现在诸多的政策举措上。首先是对养虾农户的财政支持。2007 年,潜江市政府为了鼓励“虾稻连作”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而出台了扶持政策,对新采用“虾稻连作”模式的养殖户,按照10 元/亩的标准进行奖励。从2010 年起,潜江市科研团队历时3 年又创新出了“虾稻共作”模式。2013 年,市政府根据全市水稻田的资源条件进行再次规划布局,鼓励养殖户集中连片展开规模经营,同时出台支持政策,对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的养殖户按照40 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2014 年,又对新发展的千亩连片养殖基地给予40 元/亩的补贴。这些激励政策是潜江市虾稻连作、虾稻共作面积迅速增加的重要动因。通过一系列的财政补贴激励,到2015 年底,潜江市已建成7 个万亩和32 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基地。在养殖面积上已经达到了35 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31.5 万亩、池塘养虾面积3.5 万亩,产量5.4 万吨,养殖产值16.2 亿元,形成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小龙虾养殖新格局。

其次,潜江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挖掘养小龙虾产业的潜力,提高小龙虾的养殖技术,专门成立了小龙虾创新研究团队。2005 年潜江市水产部门与湖北省水产科研所合作,成功进行了小龙虾的人工繁殖研究与试验,并取得成功。潜江是全国率先开展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的地区,并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在小龙虾产业链的拓展上,潜江市通过其各种创新团队的科研探索和技术研发,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再次,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产业品牌的打造。品牌实际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对新注册水产品商标并取得国家商标局批复的,每个奖励3万元;获得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 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20 万元;参加各类展销会并获奖的,每个奖励1 万元。政府在全市宣传“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宣传“潜江龙虾”鲜活品牌、“良仁”和“楚玉”等小龙虾加工品牌、“虾乡稻”优质大米等品牌。在调研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潜江龙虾”的LOGO 被当地水产局主要领导印在其个人的名片上,由此可见,当地主管官员对培育当地小龙虾产业品牌的重视和用心。打造产品品牌美誉度的诸多努力,使当地的确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知名品牌。“良仁”“楚玉”牌小龙虾以及“闽鑫”牌鱼虾饲料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为湖北名牌产品,“楚玉”牌虾仁获武汉农博会金奖,“潜江龙虾”被确认为全省农民满意优质品牌,“小李子”“何凤仙”油焖大虾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

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对产业的服务扶持功能,是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新世纪以来,当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的服务、规划和指导功能不断得到提升。就潜江而言,地方政府形成了“兴特色农业、抓龙虾产业”的共识,确立了“发展龙虾产业,建设出口基地”的战略思路,将小龙虾产业作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来进行扶持。潜江市一直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政策的引导力度,促进龙虾产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持续快速发展,优惠政策接二连三的出台,比如,为了潜江市相继出台了《潜江市鼓励市外客商投资优惠办法》《出口创汇奖励办法》,明确提出,投资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享受与外商、企业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各个方面对龙虾加工企业给予扶持。规定从事水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该市成立了潜江市汇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由市财政担保,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每年为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企业提供贷款2 亿元。这些举措显然有力促进了当地小龙虾生产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央部署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后,潜江市迅速将小龙虾养殖与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结合在一起。该市在2015 年专门制定颁发了《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小龙虾养殖作为潜江市重点扶贫项目,进一步得到潜江市政府方面的资助。依照实施方案,从2015 年9 月1日起至2018 年10 月31 日止,从事小龙虾养殖的贫困户可享受1 次企业虾苗无偿投放、1 次财政资金扶持和1 次信贷支持。小龙虾养殖精准扶贫包括养殖带动、技能培训、企业结对支持生产、资金政策帮扶生产四个方面。政府后来又加大了对小龙虾精准扶贫的财政支持力度。在2016 年关于小龙虾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会议上,潜江市政府要求市扶贫办按照200 元/亩,最高补贴10 亩2000 元的标准进行扶贫。

与潜江一水之隔的荆州,无论是在养殖面积上还是自然资源禀赋,实际上都比潜江更有优势。然而相较之下,荆州的小龙虾产业态势却远不如潜江。我们在荆州调研时,当地有企业家认为,荆州之所以不如潜江的小龙虾产业发展,原因在于荆州没有完备的产业链,当地尤其在加工业上落后于潜江市。但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荆州市较为落后的加工产业,这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事实上,荆州在小龙虾加工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只是与潜江相比,在加工规模、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占有上有所逊色。当地拥有多家小龙虾加工出口企业,而且还有在水产领域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德炎公司。德炎公司是较早从事小龙虾加工业务的企业,在一段时期里曾经是湖北省小龙虾加工业界的明星企业,得到了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从近年的发展状况来看,荆州的小龙虾加工业尤其是加工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比同样拥有明星加工企业的潜江,显得发展比较缓慢。从产业内部来看,龙头企业的缺乏、产业创新能力的羸弱以及政府扶持的阙如都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除此以外,产业外部的制度环境也对产业发展影响非常大。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荆州与潜江两地小龙虾产业在发展的制度环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www.xing528.com)

荆州市的水域面积较大,淡水资源丰富。得益于优异的资源禀赋,荆州市的水产养殖非常发达。 2015 年,该市的水产养殖面积达245 万亩,水产品产量138.7 万吨,渔业产值225 亿元。荆州拥有众多知名的水产养殖品种,水产加工品中有不少是传统优势产品和精品名牌,在全国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比如荆州大白刁、清水河蟹、荆州黄鳝、笔架鱼肚、荆州青莲乌龟等。其中,荆州大白刁、洪湖渔家生态鱼更是获得“2016 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奖(全国获得该荣誉的水产品品牌仅30 个水产品)。而在众多水产品种中,小龙虾仅占据较小的比例。由于原本在其他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荆州一开始并未将小龙虾作为水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仅仅将其当作发展现代农业的诸多模式之一。然而近年来,当地方政府意识到小龙虾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时,荆州已经失去了发展该产业的先机,因此即使在资源禀赋和水产加工技术上拥有优势,也较难追赶小龙虾产业发展已经走到前列的潜江。

荆州的小龙虾养殖总产量一直比潜江市高,同时该市养殖出来的原料小龙虾长期供给潜江的加工企业。尤其是离潜江较近的监利县,小龙虾成虾一般都销售到了潜江。我们在调研中获知,本地众多的餐饮企业反而较难收购到当地的小龙虾。监利县也拥有多家小龙虾加工企业,但是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创新能力都落后于潜江。荆州的小龙虾加工企业较少能获得政府支持。当地水产界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规模较小,无法达到国家或省级项目的申请条件,因此也就较难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荆州虽有对中小加工企业的项目支撑,但由于辖区内企业较多,而资源有限,所以荆州市的财政也难以单独给小龙虾加工企业以有力的财政支持,而只能是在政策制度上进行支持。

当地中小加工企业由于完全依靠自身累积,因此在发展速度的提升上就比较慢。从2013 年开始,荆州市开始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但更多将发展重心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小龙虾养殖。荆州市对采用稻田连作模式的养虾户给予50 元/亩的财政补贴。这种激励方式使得当地原本产量已经很高的小龙虾在养殖产量上获得进一步提高。虽然养殖户从政策激励中增加了收益,但由于加工业的发展落后,这一激励行为并未有效地帮助当地小龙虾加工企业的发展。

虽然荆州开始小龙虾养殖的时间与潜江相差无几,但前者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政策扶持等方面推进较慢。比如,2003 年就已经在潜江推广的“虾稻连作”养殖技术,到2006 年荆州才开始尝试应用,又直到2013 年荆州市政府才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产业创新的匮乏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的滞后,使产业基础原本差异并不大的两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差距日趋增大。在潜江推出“潜江油焖大虾”这种具备地域标示的食物品牌时,荆州市也只能借用潜江小龙虾的口碑和品牌来从事相同的加工业务。可以说,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政策激励上,当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倾注的注意力和扶持力度远不如潜江。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丧失先发优势的荆州小龙虾已经很难超越潜江,因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身的传统优势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注释】

[1]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农业厅:《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讨论稿)》,2016 年。

[2]符平、赵昂:《国际市场中的一体化逻辑与分割逻辑》,《江海学刊》2016 年第2 期。

[3]近十年内,历任湖北省委主要领导都曾赴潜江实地考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最近的一次是2017 年5 月16 日,省委主要领导视察了莱克集团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充分肯定了该企业在小龙虾产业领域做出的贡献。

[4]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第16 ~17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