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小龙虾产区的优势

湖北小龙虾产区的优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当属潜江市。潜江市成为了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雁。自此,荆州市的小龙虾产量逐年增长,一直位居湖北省小龙虾产量的首位。2015 年,荆州市的小龙虾产量占湖北省总产量的49%,占全国总产量的30%,是名副其实的小龙虾养殖大市。

湖北小龙虾产区的优势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当属潜江市。该市在小龙虾加工、出口和产业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均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属前列。而与潜江比邻荆州,在小龙虾养殖上出类拔萃,2015 年荆州市小龙虾养殖产量达到21.1 万吨,连续多年为湖北省小龙虾养殖产量最高的地区,同时在地级市层面也多年占据着小龙虾养殖产量全国第一的位置。二者无论是地理区位、外部环境还是产业结构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潜江市坐落于湖北省的中南部,江汉平原汉江长江水系为潜江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因此该市渔业资源丰富,素来渔业产业较为发达。该市的耕地面积为105.5 万亩,水域面积为40 万亩,宜渔低湖田为30 余万亩。[4]潜江市自21 世纪初开展小龙虾养殖推广以来,通过生产技术创新、拉长完善产业链等,潜江市的小龙虾产量产值逐年上升。截至2015 年,潜江市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50 亿元,[5]占全市总产值的28%。[6]小龙虾产业已然成为潜江市名副其实的核心产业。

2015 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经达到35 万亩,比2010 年增加14.8万亩,并建成7 个万亩和32 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基地。小龙虾产量达到6 万吨,比2010 年增加3.49 万吨,小龙虾产值达到18 亿元,比2010 年增加14.3 亿元,小龙虾出口创汇1.9 亿美元(2014 年数据),比2010 年增加9900万美元。小龙虾的加工餐饮业为潜江市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2015 年带动就业7 万余人。[7]

潜江市十分重视产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在小龙虾养殖、繁育、加工、餐饮等方面获得过多项技术成果。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技术、小龙虾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等多项技术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获得了2007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先进的产业技术成就了潜江的小龙虾产业,为潜江在国内小龙虾产业占据领先发展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潜江的技术团队主持起草的《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已由中国渔业协会发布为行业标准,[8]主持起草的《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育技术规程》、参与起草的《克氏原螯虾虾稻轮作养殖技术规程》已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2015 年底,《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和《潜江龙虾虾稻共作种植技术规程》通过省地方标准的认证。潜江市成为了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在产业加工方面,潜江市依旧是湖北省小龙虾加工产业最为重要的地区。潜江作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在2015 年以前便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共有加工企业11 家,固定资产为12.6 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20 万吨以上。其中莱克集团和华山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全球BRC 认证。[9]2015 年,潜江市小龙虾出口创汇1.5 亿美元,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小龙虾的出口创汇已经成为潜江市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潜江市是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深加工基地。小龙虾虾壳的处理是难以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甲壳素深加工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解决了废弃虾壳的处理难题,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使小龙虾产业开始逐步实现由普通的农业和水产业向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延伸。据小龙虾研究领域的专家分析,小龙虾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可以产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近百项,主要是甲壳素、蛋白质碳酸钙。通过运用生化高新技术,从虾头、虾壳中制取蛋白质、虾青素、甲壳素和碳酸钙,又可生产出可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的诸多高价值衍生品。

精深加工和高价值衍生品的产业创新在潜江已从产业构想正逐步变成了产业现实。2007 年,潜江的华山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并成功地从虾壳中提炼出了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2009 年,该公司又投资4.15 亿元用于发展年处理量可达10 万吨的废弃虾壳提取氨盐项目。2015 年,华山公司生产保健食品50 亿粒,增加产值30 亿元。小龙虾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小龙虾的附加值,也大大提高了潜江市小龙虾加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潜江小龙虾闻名全国,起源于当地的一道名菜“油焖大虾”。潜江的“五七油焖大虾”名声响彻湖北乃至全国。每年食虾当季,潜江的虾街游人如织,很多是外地专门来潜江品虾的食客。潜江的“油焖大虾”更是在2011 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菜”称号。截至2015 年,潜江市的小龙虾餐饮店已有百余家,“虾皇”“小李子”“味道工厂”“小二上虾”等餐饮企业是其中的著名企业代表,在旺季日接纳消费者的数量达2 万余人次。

当地为了大力推广潜江小龙虾,提高潜江小龙虾的品牌影响力,一方面积极进行互联网的小龙虾销售平台建设,将互联网与小龙虾销售相结合,试图开拓新的销售格局。潜江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小龙虾鲜活产品交易平台——中国虾谷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小龙虾的销售瓶颈,以更便捷的方式将小龙虾销往了全国各地。另一方面,潜江市自2009 年以来坚持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龙虾节”,努力打造小龙虾的文化品牌,提高潜江小龙虾的文化价值。小龙虾文化节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呈现,不仅增加了人们对小龙虾的食用热情,也提高了潜江市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宣称“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也将小龙虾作为潜江市的“四大名片”之一。

同样位于江汉平原的荆州市,在水域和土地资源的拥有量上大大高于潜江市。荆州市国土面积为14104 平方千米,是潜江的7 倍,耕地面积为11607平方千米,是潜江市的10 倍。2015 年,荆州市小龙虾养殖面积219.3 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68 万亩。2007 年起,荆州市开始大范围推广虾稻连作的小龙虾养殖模式。自此,荆州市的小龙虾产量逐年增长,一直位居湖北省小龙虾产量的首位。2015 年,荆州市的小龙虾产量占湖北省总产量的49%,占全国总产量的30%,是名副其实的小龙虾养殖大市。正因为荆州无论是在水域面积抑或是耕地面积上都远远超过潜江,因此在养殖上,荆州的小龙虾产量一直远远领先于潜江。事实上,仅监利县一县的小龙虾养殖产量,便已超出潜江的总体产量。[10]两地养殖产量近年来的数据情况如表1-3 所示。

表1-3 2010—2015 年荆州市与潜江市小龙虾养殖产量对比表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水产局统计资料及荆州市、潜江市小龙虾工作总结报告整理。

荆州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共47 家,其中拥有小龙虾业务的企业占50%以上,年加工量为8 万余吨(2015 年数据)。荆州加工企业中取得欧美出口卫生注册的有2 家,其中德炎公司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当地近年来较为重视本土小龙虾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注册的小龙虾商标有9 个,主导的产业品牌有楚江红、桐梓湖等。当地也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品牌宣传。尽管如此,荆州较低的加工产能导致当地的鲜活虾多以外销为主,既在湖北省内各地销售,同时也销售至安徽、上海、浙江等地。较高的小龙虾养殖产量和相对落后的加工,使荆州市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加工也成为制约当地小龙虾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瓶颈。(www.xing528.com)

【注释】

[1]王卫民:《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水生生物学报》1999 年第4 期。

[2]郭晓明、朱松泉:《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动物学报》1997 年第43 期。

[3]《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 年)规划纲要》,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ubei.gov.cn/)。

[4]数据来源于潜江市水产局《2015 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5]数据来源于潜江市水产局《2015 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6]潜江市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540.2 亿元。数据来源于《2016 年潜江市政府工作 报告》。

[7]数据来源于潜江市水产局《2015 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8]2013年,中国渔业协会派往汀市实地考察的专家审定组在形成的书面意见中指出:“该规程结合了湖北汀市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养殖特点,采用了高效生态的种养技术体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该规程在汀市20 万亩稻田上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

[9]BRC是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即英国零售商协会的简称。该组织在1998年制定的BRC 食品技术标准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公认的食品规范,后来发布了更多与食品相关的全球性标准,都获得广泛实行。

[10]2010 年监利县小龙虾产量为4.31 万吨,2014 年小龙虾产量为6.35 万吨(湖北省水产局统计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