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界流传一句话:“保住性命才能做生意。”这句话从幽默的角度告诫我们——如果我们将自己毁灭了,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了。
有的人会说:“我没有时间运动,我不得不工作。”其实越是这种时刻你越应该说:“我必须保养好身体!”如果你失去了健康,别的什么事也别想做了,如果你不能养成健康的习惯,不能定期体检,将来你花在治病上的时间远比你保养身体的时间长得多。
有健康教育专家用“十面埋伏”来形容中年男性面临的现状。的确如此,人到中年,负担最重,压力最大,交际应酬、事业前途、妻儿老小,一个都不能少。“四十岁以前以命博钱,四十岁以后拿钱买命”,成了这个年龄的男人最好的写照。
企业家王均瑶,每天工作18个小时,平时看上去非常健康,酒量惊人。曾有名言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然而,意欲大展宏图的王均瑶,意外地在38岁死于肠癌,再也经不起任何锤炼了。演员傅彪、作家路遥、王小波、梁左等,他们走到生命终点时也都只有四十多岁。
关于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健康的关系,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健康是“1”,而财富、名誉、职位等都是“0”。有“1”在,“0”自然越多越好,如果“1”倒下了,再多的“0”也都没有了意义。
杜先生是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会计师,凡事都懂得精打细算。他开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一分钱不在他的掌控之下,他每天辛苦工作挣钱,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在他38岁的时候,他就因为过度劳累而得了甲状腺肿瘤,自此之后,他便终日与各种中、西药品为伍。医生警告他,如果他再如此操劳下去,生命就会快速老化终结。他原本计划45岁退休的时候要移民到法国南部的农庄,投资红酒生意,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这一宣布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了健康,也为自我保健指明了方向。既然60%取决于自己,那么“不能活百岁便是自己的错”,生病多也是自己的过错,是自己错误的生活方式所致。因为这些都与你采用什么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是否具备这种意识,是否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行动。
第一,暴饮暴食会损坏胃肠道功能,饮食定量定时能够使胃肠正常工作,及时、稳定地为大脑和全身提供必要的营养。
第二,不吸烟、少饮酒。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种毒素,吸烟对人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益。过量饮酒会引起酒精中毒。(www.xing528.com)
第三,在时间安排上,应该是“8—8—4—4”,即是用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4小时生活,4小时做其他事。这有什么道理呢?美国科学家的“山洞研究”已证实,人的自然生物钟需要8小时睡眠,每少睡1小时死亡率就会增加9%。在4小时日常生活中,有2小时需要与家人一起准备晚餐和共进晚餐,另外,需要用1小时运动,1小时阅读或休闲。4小时做其他事,包括上下班路程所需时间和自我安排的时间,这样的安排,既符合生物钟规律,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当工作和健康有了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工作太忙,手上的事情丢不开,下班后的应酬不能不去,这些也许是客观事实,却不能成为你为之舍弃健康的理由。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而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只有享受了生活,保住了健康,才能挣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体验生活的本质。
40岁那年,戴夫从人事经理提升为总经理。8年后,他自动“开除”了自己,舍弃堂堂“总经理”的头衔,改任没有实权的顾问。正值人生最巅峰的阶段,戴夫却奋勇地从急流中跳出,他的说法是“我不是退休,而是转进”。
“总经理”3个字对多数人而言,代表着财富、地位,是事业身份的象征。然而,短短8年的总经理生涯,令戴夫感触颇深的,是诸多的“无可奈何”与“不得而为”。他全面地打量自己,他的工作确实让他过得很光鲜,然而,除了让他每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之外,身体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大修”。这个想法促使他决定辞职。“人要回到原点,才能更轻松自在。”他说。
辞职以后,他把司机、车子一并还给了公司,应酬也减到了最低。不当总经理的戴夫,感觉突然好了起来,他把大量的精力拿来写作,抒发自己在广告领域多年的观察与心得。“我很想试试看,人生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走。”他笃定地说。事实上,戴夫在写作上很有天分,而且多年的职场经历给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现在戴夫已经是某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其间还完成了两本管理学著作。戴夫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人生辉煌。
放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意味着永远不再拥有;但是,不会放弃,想拥有一切,最终你将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有哲人忠告: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
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工作狂”,都是想在挣钱中体现自身价值,证实自我。这固然没有什么不对,社会也需要这些兢兢业业的人创造财富。但是,人生在世,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一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