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在当下:儒家经典孔孟的人生智慧

乐在当下:儒家经典孔孟的人生智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儒家的智慧为当今世界所重视,因为它能够有利于世界和谐,有利于人生幸福。儒家的代表,当推孔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对他的评价,含有赞扬之意,唯有乐在当下,追求“益者之乐”,摒除“损者之乐”,才是可以时常享受的真正的快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快乐观,并有所发展。

乐在当下:儒家经典孔孟的人生智慧

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儒家的智慧为当今世界所重视,因为它能够有利于世界和谐,有利于人生幸福。

儒家的代表,当推孔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在《论语》里提到,三种快乐有益,三种快乐无益。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节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矜自喜为快乐,以游荡无度为快乐,以宴饮作乐为快乐,这就是有害的。”

礼乐节制、与人为善、多交贤友,人们可以从此三乐中得到教益,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进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都需要我们克制自然的愿望,接受道德的指引,所以这益者三乐虽好,做起来却不容易。佚游之乐、宴乐之乐符合人们喜欢享受的天性,实行容易,却不好控制,一不留神,就滑入了浪荡子的行列里。

儒家贴近人世,对人间的功名利禄、美食美色,孔子都持宽容态度,没有这些东西的点缀,人生也未免太清苦、太枯燥了些。我们只要能调节好“损者之乐”与“益者之乐”的关系,就不失为一个贤达之人。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有益的快乐与无益的快乐的选择中左右摇摆。贤哲的“益者三乐”是我们的目标,“损者三乐”是我们的底线,我们要享受人生,同时也要珍惜人生。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度日。刚有了一点财产,便说:‘差不多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便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美无缺了。’”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子荆是个不为物累、知足常乐的人,有一点财产就认为差不多了,再多一些,就当是帝王神仙的生活。这就给自己以后的日子留下一段回落的空间,有了抗击任何变故的心理承受力。孔子对他的评价,含有赞扬之意,唯有乐在当下,追求“益者之乐”,摒除“损者之乐”,才是可以时常享受的真正的快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快乐观,并有所发展。

《孟子·尽心上》记载: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www.xing528.com)

大意是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不在其中,即有三种快乐超过了称王天下带来的快乐。

第一种,“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人生的快乐在于人性可以发展,而人性可以发展的时候就跟父母健在、兄弟姐妹没有任何灾难连在一起了。

第二种快乐叫作“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现在所说的“俯仰无愧”,即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低头看人也不觉得惭愧。孟子所说的天就是人的心,抬头看天即是扪心自问。

第三种快乐叫作“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英才即有心上进者。受教者有上进心的话,教导者就能感觉到当老师的快乐,因为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发展。这样的快乐,难以形容。

人活在世上对天要有个交代。人跟动物不一样,人有人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好好做一个人。好好做一个人是说把握人性向善的要求,设法择善固执,追求止于至善。这就是快乐的坚实基础。

儒家学说放到每一个人身上,一方面你要活在人群里面,没有人际关系的网络,根本不可能生存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你不能选择你周边的人,因为很多已经定了。很多时候,在颠沛流离之际,你才能真正看透人生里面什么是不必要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人首先是面对自己的人性,人性向善,真诚引发力量,要由内而发;快乐亦是由内而发。

我们平常看故事喜欢一个快乐的结局,觉得圆满了、团圆了。但是很多事情做了半天也没有结束。儒家不在乎结局是否圆满,而在于你是否继续在做,要有恒心,由内而发。

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要提高能力、修养心灵,更要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追求,宜降低欲望,去除妄念,这样才能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