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集聚与绩效指标

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集聚与绩效指标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公式、以及乳制品产业绩效测度方法,导入乳制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1999年~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集聚程度指标与各绩效指标的得分值,具体结果如表9-2所示。表9-31999年~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程度指标与绩效指标续表4.乳制品产业省区分布情况赫芬达尔系数和空间集聚指数是一个相对测量值,并不能反映各地区产业集聚的绝对水平。

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集聚与绩效指标

根据公式(1)、(2)以及乳制品产业绩效测度方法,导入乳制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1999年~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集聚程度指标与各绩效指标的得分值,具体结果如表9-2所示。

1.赫芬达尔指数HHI分析

表9-2 1999年~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指数

由表9-2可知,从HHI指数分析来看,我国乳制品业的空间集聚度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赫芬达尔指数HHI从1999年的0.093上升到2004年的0.114,在这一时期,随着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如伊利收购上海不凡帝、联手天津康业,光明乳业先与湖南派派进行重组,而后收购江西的英雄乳业及广州的达能。2005年以后我国乳制品产业的HHI指数有所下降,从2005年0.109下降到2010年的0.089,特别是2008年~2010年,HHI有较为明显的下降。2004年以来,我国乳制品产业集聚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产业集聚度变动的原因是,1999年~2004年,是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型乳品企业伊利、蒙牛、光明等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整合行业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对市场的控制力逐步加强,乳制品产业集聚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可是,2004年以来连续发生的“阜阳婴幼儿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等乳制品安全事件使民族品牌“三鹿”破产,伊利、蒙牛信誉丧失,品牌美誉度、忠诚度下降,奶业市场格局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奶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乳品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有着较高的利润率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使得大量国内外资本大量涌入乳品行业,相互抢夺市场份额,导致乳业市场被更多企业所瓜分。这一时期我国的乳制品企业从2004年的636个增加到784个,从而使得乳制品产业集聚度出现了下降。总体来看,我国乳制品产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步发展起来,起步较晚,HHI指数多数年份小于1,仍属于集中程度较低的市场。

2.空间集聚指数EG变动趋势

从表9-2可以看出,1999年~2010年间,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指数EG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分阶段,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从1999年的0.042缓慢上升到2004年的0.048,2004年以后空间集聚指数开始有所下降,从0.048下降到2010年的0.041。Ellison和Glaeser将产业聚集度分为三个区间:第一区间为γEG<0.02,表示该产业为低度聚集;第二区间为0.02≤γEG<0.05,表示该产业为中度聚集;第三区间为γEG≥0.05,表示该产业为高度聚集。按照Ellison和Glaeser的产业集聚度划分标准,我国乳制品产业属于中度集聚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

通过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空间集聚指数对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可以对我国乳制品产业集聚有个基本的判断: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集聚指数有着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1999年~2004年呈现出上升趋势,2005年~2010年呈现出下降趋势。总体来看,中国乳制品产业集中度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高集中寡头垄断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竞争结构不利于乳业市场绩效的进一步提高,与乳业发达国家差距太大,容易造成厂商争夺原料奶,提高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了乳品加工企业的利润。

3.中国乳制品产业绩效指标分析

考察1999年~2010年间中国乳制品产业的各项绩效指标,乳品企业的利润率总体变动比较明显。1999年~2003年期间,利润率实现了较为快速的上升,从1999年的0.024上升到2003年的0.068。2004年由于“阜阳奶粉事件”的影响,使得乳品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下滑。经过行业的重新洗牌和产业调整,2007的年的利润率上升为0.060,乳品企业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可是2008年9月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奶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全面的冲击。国内乳制品没有经受得住质量的考验,全行业的诚信受到质疑,大企业牵涉其中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乳品市场销量一度急剧下降。伊利、蒙牛信誉丧失,品牌美誉度、忠诚度下降,知名乳品企业三鹿集团更是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三聚氰胺”事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国乳品企业的利润率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行业平均利润率为0.028,不到上年6.0%的一半。乳品行业盈利能力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大大下降,众多乳品加工企业陷于困境并出现了亏损。2008年我国共有乳品企业815家,其中223家亏损,亏损率达到了27.36%,比2007年高出近5个百分点。从企业来看,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企业2008年全部亏损。蒙牛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还是5.83亿元,而全年亏损9.49亿元。“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于2008年9月份,对企业的影响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由此测算,事件给蒙牛造成的亏损超过17亿元。

进入2009年以来,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各乳品企业严把质量关,积极恢复乳品市场销售,经过两年的恢复期,2010年乳品行业的利润率到达了0.091。在1999年~2010年间,乳品工业的就业系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就业系数从1999年的0.057下降到2010年的0.012,说明该行业每万元创造的就业机会逐渐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乳制品企业逐渐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从而使得劳动者的雇佣数在下降,中国乳品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从劳动生产率来看,1999年~2010年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快速的上升,从1999年的17.426万元/人上升到2010年的83.243万元/人,上升了4.8倍,说明随着乳业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快速的上升,中国乳业已经由传统乳业发展到现代乳业阶段。(www.xing528.com)

表9-3 1999年~2010年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程度指标与绩效指标

续表

4.乳制品产业省区分布情况

赫芬达尔系数和空间集聚指数是一个相对测量值,并不能反映各地区产业集聚的绝对水平。为此,以全国各省区乳品工业产值为指标,来反映区域乳品企业数目和乳品工业产值份额的分布情况9-4。由表9-4可知,乳品产业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相对集中。内蒙古、黑龙江、山东作为我国乳品工业产值最大的三个省区,企业占有率和产值占有率都超过10%。根据统计结果,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表9-4列出了2010年我国乳品企业和乳品产业就业人数占有率最高与最低的10个省区。其中,占有率排名前10位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河北、广东、辽宁、上海、陕西、河南、安徽;而占有率较低的10个省区依次为云南、广西、宁夏、吉林、甘肃、重庆、贵州、青海、西藏、海南。总体而言,我国乳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比较稳定,中国乳制品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乳品工业产值占有率较高的大都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2010年东北、西北、华北产区乳制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3.60%,特别是东北地区占有比重上升最快,2010年东北地区乳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39.70%。乳制品产业的发展受资源禀赋和产业历史基础影响比较大,我国北部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地区草场广阔,饲草料资源丰富,原料奶供应充足,具有发展乳品工业的良好资源优势,为此,这些地区的乳品企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内蒙古地区为例,2010年乳制品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7.73%,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大约3.02万人;乳制品产业产值占内蒙古GDP的比重达到3.8%,具有全国最大的两个乳品企业伊利、蒙牛。乳制品产业对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趋提高,并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地域广阔,日照充足,具有发展乳业的良好外部条件,不过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得这些地区的乳业在全国的影响不大,但从长远看,这些地区的乳品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海南、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等地区的乳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相对较差,从而导致乳业基础薄弱,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乳业在区域内的集聚受到制约。

表9-4 2010年乳制品产业占有率最高与最低的10个省区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