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缘政治理论与海权思想的发展历程

地缘政治理论与海权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上述国家地理空间和国际关系的认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地缘政治理论。马汉是第一个把海权思想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高度的战略家和历史学家。在欧亚大陆中心和北方有一块九百万平方英里的区域,没有通海的水路,却适合陆地交通,这是陆权理论中的“心脏地带”。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为西方国家发起对欧亚大陆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理论与海权思想的发展历程

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是塑造人类文明性格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切合实际地缘空间的发展,都需要从空间的角度思考生存和发展。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看,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内陆国家、海洋国家与同时有海陆疆界的国家。内陆国家指四面均与陆地接壤而完全没有海岸线的国家;海洋国家主要领土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岛屿或岛屿部分;海陆疆界交接地带的国家指的是处于大陆但同时拥有海岸线的国家,亦称陆海复合型国家。基于对上述国家地理空间和国际关系的认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地缘政治理论。

海权理论由来已久,最早的海权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波斯人就已经认识到了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性。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海洋成为连接世界的通道,谁掌握了世界的海上咽喉要道,谁就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当海洋不只是一个国家的边境,或者只是环绕一个国家,而且还把一个国家分隔成两部分或者更多部分,控制海洋就不仅是一种欲望,而是一种攸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了[2]”。

美国对海权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汉是第一个把海权思想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高度的战略家和历史学家。在海权论的奠基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之中,他探讨了海权的构成要素、海军作战的原则、英法两国一百多年的海上争战史。不仅美国在海权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以强大海军为核心的海上力量,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也受到了其海权论思想的影响。马汉特别强调海权对于大国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地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海洋或借助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美国学者莫德尔斯基和汤普森认为:16世纪以来约100年的周期内都会出现一个海上霸权国,其存在对维持国际秩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葡萄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这四个霸权国家均具有海权国家的属性。长久以来,西方主流理论在对历史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海权是构成世界大国尤其是霸权国家的必要条件[3]

在1904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伦敦大会上,英国学者麦金德宣读他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文中他对世界的地缘认知进行了重新阐释。世界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涵盖地球3/4面积的海洋,二是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世界岛”,三是美洲、澳洲、日本与英伦列岛等岛屿。以麦金德为主要代表的陆权论者认为:首先,欧洲通过海权掌握了优势,但是欧亚大陆上的传统陆权国家势力仍是不可忽视的;其次,陆权国家坐落在海上力量所不能及的大陆腹地深处,有条件不受海权国家力量的影响。人类历史随着世界权力结构的转变将从海权迈入陆权时代,陆权的争夺将成为强国称霸世界的关键

在历史上海岛海洋强权与大陆陆地强权交战多次,互有输赢。当一个大陆强权在陆地不受其他挑战,并且拥有足够资源以建造舰队时,就足以击败海岛海洋强权。反之,海岛海洋强权就能胜过陆地强权。在欧亚大陆中心和北方有一块九百万平方英里的区域,没有通海的水路,却适合陆地交通,这是陆权理论中的“心脏地带”。航海者只能接触到“心脏地带”东方和南方的几块新月形边缘区域。一战期间,德国几乎成功征服东欧与“心脏地带”的事实让麦金德对陆权更为警惕,他在战后的新著中提出其著名的战略进程: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支配“心脏地带”;谁支配欧亚大陆的心脏,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所在的世界岛;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称霸全世界。(www.xing528.com)

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边缘地带是从地理看国家权力变化的第三种视角。陆权论和海权论都有各自的限制,陆权论所指称的“心脏地带”因为雨量少、人口少、天气冷、沙漠多而不易开发;海权论所指向的海洋国家,因其缺少广阔的腹地作为支撑,发展纵深有限。荷兰裔美国战略学家斯皮克曼,从地缘上看到海洋和陆地交接的边缘地带的重要性,在海上势力与陆上势力冲突时,这片区域能够成为一片巨大的缓冲地带。他将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进程改写成:谁统治边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边缘地带不仅是海陆强权冲突的缓冲地带,更是海陆势力消长的交锋区域。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为西方国家发起对欧亚大陆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曾建议美国不要摧毁德国和日本,而只需撤换当时的政权,因为,往后若有其他强国企图在欧亚大陆称霸时,边缘地带两端的德、日将可发挥重要的制衡。战后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和国务院官员乔治·凯南还有其他遏制政策的发起者都从斯皮克曼处借鉴了许多理念。

从地缘特征上看,中国既是处于太平洋边缘的国家,又是处于亚洲的陆地国家,具有上述所说的边缘地带有内接陆地、外接海洋的地缘优势。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太边缘地带呈现以美、日为代表的海洋国家与以苏联为代表的陆地国家之间的战略对峙关系。后冷战时代,这一地区仍延续着海洋与大陆势力争霸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