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反轰炸中牺牲和受伤的海员受到了抚恤。第二天,“中114”艇把数千指战员安全送达崇明,当天又把换防部队安全运回上海。1972年4月6日,美国为制止越南南方军民的大规模进攻,宣布恢复对越南北方的全面轰炸,并于5月8日下令对越南北方港口布雷封锁,加强对北方的轰炸和炮击,限外国海员在3天内离开越南北方港口。为此,两轮均荣获越南政府的褒奖,授予一级劳动勋章。

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图6-11 “光华”轮船长陈宏泽[21]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撤离大陆,并对原有的航运业进行大肆劫掠和破坏,将大量轮船连同海员劫往台湾,把不能撤走的船舶或凿沉,或炸毁,留下的几乎都是不能用的小船,给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急需恢复和开通航线,建立正常的航运秩序。在这期间,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海员事迹。

1960年,大批华侨在印度尼西亚受到迫害,急需返回祖国。为接运印尼华侨回国和发展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我国政府以26万英镑买下一艘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旧客货轮。1960年7月,陈宏泽船长(见图6-11)率领接船船员乘飞机辗转到达罗马尼亚的康斯坦萨港接船。登船后映入眼帘的一切使陈宏泽和海员们大吃一惊,船破得不能再破。陈宏泽理解国家当时的困难,不可能花太多的外汇买新船。而有的船员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花钱买这么一艘破旧船。陈船长就耐心地跟大伙解释:国家困难呀!新船咱们一时买不起。

船接回来后,改名为“光华”轮。由于船舶破旧,急需到香港修理,为此,陈船长在船上进行了修船动员,对大家讲了国家外汇来之不易的情况,提出修船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节约外汇开支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修好船舶,做到符合安全、适合远洋客运要求、达到取得国际证书的标准。他和政委、轮机长一道发动各部门船员,认真编制了一个切合实际的修理单。在香港近两个月的修理中,他带领船员们处处精打细算。船上的12只已经使用了30年的木质救生艇,实在不能修理,换新的费用很大,他便带领几名船员跑遍了香港的所有拆船厂,寻找合适的铁壳艇,终于把这些木质救生艇都更换了。解决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问题,只花了买新艇十分之一的钱。

1961年4月28日,陈宏泽船长驾驶“光华”轮,直驶印尼雅加达。同年5月2日夜,“光华”轮穿过了乌戎潘当海峡,在进入爪哇海后不久,即遇上大风暴。黑沉沉的乌云笼罩着海面,海浪在咆哮。陈船长镇静地观察着海面,不时地下着舵令。他已有两天两夜未下驾驶台,额头不时冒着豆大的汗珠,多年的胃病使他觉得五脏六腑都在翻江倒海。值班二副一再劝他下去休息,他一次又一次拒绝了,他说:“二副,还记得开航仪式时,我们对祖国人民立下的誓言吗?人在船在,接回难侨,完成首航。”值班二副望着消瘦的船长,动情地点了点头。在陈船长的指挥下,光华轮在巨浪中顽强地前进。1961年5月3日,“光华”轮抵达雅加达,盼归已久的印尼难侨在中国驻印尼使馆和侨团的组织下依次登船,同年5月17日,抵达黄埔,胜利完成首航接侨任务[21]

陈宏泽船长成功驾驶远洋船“光华”轮首航印度尼西亚,标志着我国自主的远洋船舶从此进入国际航运市场。为了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陈宏泽船长费尽了心血。在他的努力下,中远史上第一套船舶管理的规章制度产生了。这套规章制度对“光华”轮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许多基本原则至今仍被沿用。并且,在陈宏泽船长的努力下,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船员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光华”轮上第一次使用我国政府自己颁发的船舶法定证书——船舶安全设备证书、船舶无线电安全证书等,结束了我国依赖苏联政府颁发证书的局面,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垄断,为新中国的远洋航运独立自主地走向世界闯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上海在解放前,一半以上的粮食要靠美国自缅甸、暹罗(泰国旧称)运来,煤要从秦皇岛、台湾甚至印度部分城市运来,尤其煤的需要量较大,每月消耗达15万吨。上海解放初期,由于遭受经济封锁,上海煤粮供应受到严重威胁。1949年7月初,上海煤、粮油存量熬不过半月,城市面临饥饿和停电的危险。当时长江沿线灯标被敌人破坏了不少,加以上游洪水水位甚高,航道变化大,给夜航增加了很多困难。但船员仍然排除了这些障碍,有的船为了做到安全生产,预先在上海计算好潮水,利用夜航到江阴隐蔽,就这样白昼隐蔽,夜间航行,坚持着煤粮的运输。一直到1950年“二六”轰炸后,我国加强了空防力量,人民空军的英勇保卫阻止了敌人对上海的轰炸,白昼航行才得以恢复。在反轰炸时期,海员英勇斗争的事迹数不胜数,很多海员受到军管会和第三野战军的表扬。在反轰炸中牺牲和受伤的海员受到了抚恤。自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的一年中,海员们胜利地完成了200万吨物资的运输任务。当时,海员在军运任务中做出了很大贡献。1949年6月22日,“中114”号艇运送解放军赴崇明堡镇,凌晨五点半在东沟码头上完部队,开船不久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扫射和轰炸。船长机智果断,顺水靠上虬江码头,使数千名战士顺利疏散,海员们也投入了救护受伤战士的工作中。第二天,“中114”艇把数千指战员安全送达崇明,当天又把换防部队安全运回上海。在长江口被封锁期间,运输的重点主要放在长江线。自1949年5月至年底的7个月,上海航运业共完成了87万吨物资运输任务,这其中还组织了4 100余艘,累计吨位86 000吨的木帆船投入运输。在抢运煤粮中,几乎动员组织了所有的船舶,从而保证了上海煤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22]

1972年4月6日,美国为制止越南南方军民的大规模进攻,宣布恢复对越南北方的全面轰炸,并于5月8日下令对越南北方港口布雷封锁,加强对北方的轰炸和炮击,限外国海员在3天内离开越南北方港口。

在越南人民最困难的时候,于美国布雷前已到达宇岛的广州海运“红旗160”“红旗152”两轮,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怀和指示下,坚守“阵地”,坚持斗争。为此,两轮均荣获越南政府的褒奖,授予一级劳动勋章。

1972年5月底,广州海运增遣“红旗150”“红旗162”(见图6-12)两轮编队航行,前往宇岛。之后,“红旗150”轮又从宇岛继续往南航行120多海里,到达广平省罗岛海面,开辟了更靠近越南南方的第二个卸货点。1972年6月中旬又增调“1018”轮和“红旗091”轮到达宇岛。(www.xing528.com)

图6-12 “红旗162”轮

这些正义而果敢的行动大出美方所料,美国气急败坏,对广州海运船舶大量布雷,形成包围圈,仅通往公海的航道未封死,每天出动飞机数百架次,投弹数千枚,照明弹通宵达旦,军舰距船舶仅4海里日夜巡弋,不时炮击岛屿和海岸,以封锁船岸之间的交通。此时的宇岛、罗岛两岛海面,事实上已成为广州海运船员积极配合越方进行反封锁斗争的激烈战场。

1972年8月22日,“红旗151”轮船长、政委等坐救生艇去“红旗160”轮联系工作。返程途中,救生艇被美机炸沉。随艇船长周茂臣、副政委马传珠、水手张祥彬、水手谢茂良、机工方淑通共5人不幸牺牲。同年8月2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追授“红旗151”轮5位烈士“一级战功勋章”。

1972年台风多次袭击越南中部沿海,宇岛、罗岛锚地素无抗风先例。为了坚守阵地,不让敌舰布雷封死,7216号台风吹袭越南时,“红旗151”“红旗152”轮在宇岛锚地就地抗击台风。在布雷海区抗击台风,需要勇气和智慧。来袭的台风中心风力达10级,而两船为卸完货留守待命的空船,条件非常不利。但海员们沉着机智,选择锚地,抛好锚,台风中心经过时开车用舵,与暴风雨搏斗了整整一天,取得胜利。在7211和7220号台风来袭时,“红旗151”“红旗160”“红旗162”轮也分别在宇、罗岛采取“敌(机、舰)离(离开避风)我才离,敌回我先回”的策略,为守卫锚地不让敌舰布雷,于锚地附近海上游动“飘浮”抗击台风,取得成功,夺得了船舶和阵地两全的胜利[23]

广州海运船员积极配合越方进行反封锁斗争,运送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越南人民抗战,为越南抗美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支持。

1978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繁忙的汉堡港一改往常,码头上人头攒动,货主、代理、大小工头、理货组长和工人们都激动不已,“汉川”“汉川”之声不绝。“汉川”轮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一艘远洋货轮。早在1978年3月21日,“汉川”号在驶欧途中接到公司电报,返航时在汉堡港装运天津化纤厂成套设备,国内急用!但抵港之后,港口却给安排了一些杂货。原来代理认为中国船根本运不了这套设备,因为这套设备极不规则,且又贵重,很多都是超长、超高、超重件。而“汉川”号的船长贝汉廷组织驾驶员们精心设计配载,将全部成套设备在德国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装上“汉川”轮,由此轰动了汉堡港,扬我国威[24]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月25日,贝汉廷船长指挥“柳林海”轮从上海港出发,横跨浩瀚的太平洋,于4月18日抵达美国西雅图港,中断30年的中美海上运输航线恢复了[25]。西雅图港务局局长丁斯莫尔先生对当年中国“柳林海”轮船长贝汉廷说:“虽然你们开来的是空船,但却装满了友谊。”贝汉廷受命指挥“柳林海”轮完成首航任务后,为这次特殊航行做了精心而充分的准备,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柳林海”轮前往美国途中,美国有关方面发来电报,询问“柳林海”轮的英文名称是什么。这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工作严谨的贝船长找到船上的翻译一同仔细地探讨船名准确的译文,回报中还专门附文,介绍了中国船名的命名规律以及船名所在的地点河南柳林的情况。图6-13为“柳林海”轮首航美国西雅图港的照片[26]

图6-13 “柳林海”轮首航美国西雅图港

“柳林海”轮停靠西雅图港期间,贝汉廷船长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拜访了港口和当地许多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他还通过电视向美国观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流利的英语、独特的人格魅力使美国人叹服,使“中国”“柳林海”和“贝汉廷”成为当时媒体最热门的名词。当地人称赞贝船长和中国海员“具有中华民族优美的风格”,“不但是海员,而且是友好使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