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传统上定义为子午线1角分的长度(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等于180度。1度等于60角分。故1海里的长度是子午线长度除以180再除以60)。由于地球并非标准球体,1度的距离并不完全相当,因此海里的长度理论上并不固定。
1929年在摩纳哥召开的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International Extraordinary Hydrographic Conference),定义1海里为1.852千米。在此之前,不同国家、地区对1海里的定义稍有不同,如英国在1970年前的1海里为6 080英尺,相当于1 853.184米,而美国以前1海里为6 080.2英尺,相当于1 853.249米。
1977年7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规定仅用“海里”,淘汰“浬”和“海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所用的海里符号是nmile。
节(knot)以前是船员测船速的,每走1海里,船员就在放下的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就用节做船速的单位。1节=1海里/时,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是速度单位,海里是长度单位。陆上的车辆,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时,而海船(包括军舰)和空中的飞机的速度单位却称作“节”。(www.xing528.com)
早在16世纪,海上航行已相当发达,但当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所以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然而,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拖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计船速。那时候,计时使用的还是流沙计时器。为了较准确地计算船速,有时放出的绳索很长,便在绳索上等距离打了许多结,如此整根计速绳上又分成若干节,只要测出相同的单位时间里,绳索被拉曳的节数,自然也就测得了相应的航速。于是,“节”成了海船速度的计量单位。相应地,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计量单位,国际上也通用“节”。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已非常先进,有的随时可以数字显示,“抛绳计节”早已成为历史,但“节”作为海船航速单位仍被沿用。
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是“链”,1链等于1/10海里。此外,舰船上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长度单位也用“节”。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中国舰艇的使用标志以20米为1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