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制作了各种电子指南针,手机中就有这个软件,甚至在卫星导航系统中也会用到。尽管磁罗经是现代船舶传统和必备的航海指向仪器,具备稳定可靠的特殊性能。但受地磁场分布不均的影响,磁罗经正确的指北能力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差别较大,需要专门校正才能精确。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精准的指向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指向设备方面出现了使用陀螺效应的电罗经指向设备——陀螺罗经。
陀螺罗经是利用陀螺仪的特性,在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下,借助力矩器使陀螺仪主轴自动地找北,并精确地跟踪地理子午面运动的指向仪器。由于这类罗经工作时需要电驱动,也成为电罗经。
21世纪又发展了一种固态电子磁罗经,可给出船舶的数字航向,其功能已从单纯的航向指示变为一个航向传感器,与陀螺罗经一样可向雷达和自动舵等船舶设备提供磁罗经航向信息。与传统的磁罗经相比,固态电子磁罗经没有转动的机械部件,体积小、重量轻、指向精度高、价格低,能更好适应船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航海仪器厂试产航海-Ⅰ型陀螺罗经,自20世纪70年代起自行设计制造。1978年,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承担交通部陀螺罗经重点项目,研制出小型轻便的CLP-1型陀螺罗经。同年11月,交通部在江苏省太仓县召开CLP-1型陀螺罗经技术鉴定会,通过了该项成果的技术鉴定,并同意小批量投入生产。CLP-1型陀螺罗经采用了静止型电源和航向信号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工作稳定可靠,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当时国产陀螺罗经的品种还有航海-D型、航海-01型、LH-3型和JYJD型。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船舶导航仪器逐步发生变化。1980—1990年间,陀螺罗经已有部分采用集成元件作伺服放大电路,设备发展趋于小型化、可靠性好、寿命长和使用简单。
(1) 《萍洲可谈》,宋朝记述有关典章制度、风土民俗及海上交通贸易等的笔记体著作,撰成于宣和元年(1119年),作者朱彧,生卒年不详。
(2) 《韩非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共二十卷。
(3)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是战国权谋大师“谋圣鬼谷子”王诩重要著作,共有十四篇。
(4) 王充,公元27—约公元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批评家。
(5) 《论衡》,大约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
(6)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
(7) 《山海经图赞》,一部有独立品格的学术著作,是“山海经图”与赞体文学的结合,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画内容加以评述的一种文体,反映了汉魏六朝以郭璞为代表的学者对《山海经》的理解和观点。
(8)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9) 《本草经集注》,古代医学名著,是陶弘景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命名为《本草经集注》。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
(10) 崔豹,255—320年,字正雄,西晋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人。
(11) 《古今注》,共三卷,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著作,对了解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古代典章制度和习俗有一定帮助。
(12) 马缟,854—938年,字里不详,唐末以明经及第,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
(13) 《中华古今注》,书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古今注》大致相同,二书部分内容重复。
(14) 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5) 丁度,990—1053年,字公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北宋大臣、训诂学家。
(16) 《武经总要》,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兵书,是宋朝仁宗时期依照以往官修正史的组织形式,专门设局,由翰林学士丁度和曾公亮总领一班通晓军事的文人于1040年编写而成的,分前、后两集,每集20卷,计40卷。(www.xing528.com)
(17) 出自曾公亮丁度的《武经总要》。
(18)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
(19)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20) 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四,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21)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地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22) 寇宗奭,宋朝药物学家,生卒年与生平均不详,曾任澧洲(湖南澧县)县吏,宋政和(1111—1117年)年间任医官,授通直郎,通明医理,尤精于本草学。
(23) 《本草衍义》,原名《本草广义》,刊于公元1116年(宋政和元年),为药论性本草,共20卷。
(24) 朱继芳,南宋诗人,建宁建安人,字季实,号静佳,南宋理宗绍定五年进士。
(25) 《航海》诗全文:“地角与开倪,茫茫何处期。星回析木次,日挂扶桑枝。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飘然一桴意,持此欲安之。”
(26) 赵汝适,1170—1231年,字伯可,宋朝宗室进士出身,乾道六年(1170年)生于台州天台县(今属浙江省临海市),地理学家。
(27) 《诸蕃志》,宋朝海外地理名著,成书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分上、下两卷。
(28) 出自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志物》。
(29) 吴自牧,约127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钱塘人,生卒年亦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
(30) 《梦粱录》,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共20卷。
(31) 汪大渊,1311—?年,字焕章,南昌人(今南昌市青云谱区施尧村汪家垄)。
(32) 《岛夷志略》,元朝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原名《岛夷志》,清代改名《岛夷志略》,全书共分100条,前99条记载和涉及的地点总计220个,均系作者亲睹。
(33) 周达观,约1266—1346年,字达可,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属浙江)人,元朝地理学家。
(34) 《真腊风土记》,一部介绍位于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真腊历史、文化的中国古籍。
(35) 《海道经》,成于明代,共一卷,作者不详。内容记述了自江浙到辽宁沿海的航路指南和预测沿海气象变化的歌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