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1909年创办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将南洋公学改为高等实业学堂,初期即增设船政一科,学制两年。宣统三年(1911年),鉴于航海专业与一般工程专业性质有别,为振兴航业,广植人才,航政科分出另设专校,定名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选定吴淞炮台湾为校址。1912年校舍建成后,高等商船学堂改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见图1-4)。
图1-4 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4]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创立之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在华船员被大量征调回国参战,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以其出色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得到广泛好评,大受航运业界青睐。强烈的国家责任感是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一个重要传统。早在学校创办之初,监督唐文治就在开学典礼致辞中指出,一船生命财产之安危,均操于船长手中,试想所负之责任,又何等重大。同时诸生亦应当记住,商船驶到外国,实际是国家的努力所达到之处。他鼓励学生要勇挑重担,以振兴中华航海事业为己任。这种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校毕业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振兴航运事业、收回国家航权的斗争中。
北洋政府时期,船政科、吴淞商船学校的学子们凭借勇气和智慧,站上了历来为洋人霸占的船舶驾驶台。时任校长萨镇冰评价,吴淞商船学校毕业出来的百余学生,努力奋斗,代替了外国人把持高级船员的职务,表现了非常好的成绩。
抗日战争期间,吴淞学子们同仇敌忾,参加了中国实业史上由民生公司卢作孚指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大撤退(2),在炮火、炸弹下肩负民族的兴亡,保存了中国民族航运工业的命脉。抗战胜利,为复苏中华航运,仍坚持努力。(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驾船起义、北归,组织香港招商局起义等震惊中外的义举中,都有吴淞商船学校毕业生的身影,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封锁、反轰炸的斗争中,为新中国航海事业奠基立业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航海事业百废待兴。吴淞学子以最大的热忱,积极投入祖国的航运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其他如核工业、潜艇水下发射、船舶设计、计算机工业、航天科技、历法改革等科研领域以及航海教育、保卫海疆、航企管理等各条战线上也都取得伟绩。在不懈的奋斗精神指引下,吴淞学子中不仅有劳动模范、巾帼轮机长,也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航海事业储备了坚实的力量[4]。
吴淞商船学校历经晚清、民国与新中国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学校虽几度易名,甚至停办、合并、外迁、重建和调整,但教育要旨源流相承、专业学科逐趋成熟,校基日固。如今的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校徽上都有1909年字样,标志着“吴淞商船”是两校的源头。正如前交通部部长钱永昌说道:我国航海院校特别是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都在吴淞商船学校的根基上,似干枝般都有了茁壮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