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有真心沟通的意识还是不够的,我们在开展实际沟通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要改善沟通效果,无非在以下两方面:①更好地理解别人;②更好地让别人理解自己。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改善沟通一定要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沟通目的和对象,选取适当的时机和沟通方式。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一个人必须知道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1)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要沟通什么,别人自然也就不可能明白我们想说什么,沟通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沟通前我们一定要对沟通目的心里有数,确定是传递信息,还是要达成共识,或者只是表明一个态度;明确沟通内容就是提前准备沟通主题和相关资料,要有清晰的沟通主线,最好事先拟好沟通提纲。否则,容易“东扯葫芦西扯瓢”、重点不突出,既浪费了双方的工作时间,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切忌由于准备不充分,当对方进一步询问细节时,不能作答而影响沟通的继续进行。
(2)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和场合。选择沟通的时机很重要。例如,向领导汇报工作,大事一般要选择早晨一上班,这个时候领导头脑比较清醒,心情比较放松,可以和下属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而在别人正要开会、外出或接待客人时,我们要汇报工作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要看对方是否方便、是否有耐心、是否有精力、是否有心情。
(3)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人是千差万别的,特长、职位、性格、年龄、沟通双方关系的远近等,对沟通都会有影响。有些人可能非常善于认识客户的需求;有些人可能非常懂得感受房间内的气氛并时时追踪气氛的变化;有些人可能非常善于建立新的联系,开发广泛的网络关系;还有一些人则可能非常善于理解组织内部的政治动态。我们要改善沟通,必须提前研究对方的背景和个性。
如按职位高低划分,则与上司沟通应做到准备充分、态度诚恳,道明原委;与同事沟通要换位思考、不急不躁、谦逊平和;与下属沟通要避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说不听。
如按年龄阶段划分,则对年轻、资历较浅的成员沟通应多鼓励、多肯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对于资历深的老员工,沟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如按双方的信任程度划分,则刚建立的关系应该更多地采取面对面的交流,多运用非语言信息的沟通,帮助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关系;关系稳定以后,再适当增加其他沟通方式来补充面对面的互动。
在心理学上,人的性格被划分为四类,即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及和平型。分析并了解人的性格特征能帮助我们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沟通方式。
活泼型——善于表现的“社会活动家”。他们乐观活泼开朗、乐于接受新事物,喜好表现,在沟通时喜欢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缺点是多变、缺乏耐心。(www.xing528.com)
活泼型的人最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同。针对他们性格中的特点,沟通时一定要简明扼要,不必绕圈子。要善于把握沟通时机。当活泼型的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时,我们需要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以满足他们喜好表现的欲望。适当的时候要赞美、肯定,令对方有一种受到重视和认同的感觉。
完美型——周密细致的“分析者”。他们的性格特点是周密细致、谨慎小心,重视逻辑、注重第一手资料,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缺点是缺乏决断。
与完美型性格的人沟通,话不要太多,但是要认真和准确,多出示数据、图表、证据材料来分析和证明自己的意见,不要太多定性的结论,减少主观色彩,以增加对方的信任。
力量型——咄咄逼人的“控制者”。他们的特点是直言好斗、咄咄逼人,自主决断、争强好胜,追求效率、缺乏耐性。
针对他们喜辩好斗的特点,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们不会自甘落后、安于寂寞。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并感谢他们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控制欲,使其有受到重视和认同的感觉。
和平型——耐心随和的“亲善者”。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沉稳随和、内向低调、心态平和、安于现状、与世无争。他们天生不易兴奋,性格较为沉静,一般不会主动地去表现自我,但其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和平型的人沟通需要有耐性,因为他们是慢性子;也不要一次塞给他们太多的信息,令其产生沟通压力。
(4)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式方法。知道了应该说什么、向谁说、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的方式要多样化。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是书面报告和口头表达,但书面报告容易掉进文山会海,失去沟通的效率,而口头表达则容易被个人主观意识所左右,有时不能客观地传达沟通内容。因此,团队内部的沟通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上文所介绍的四种沟通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在人和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往往可能是曲线,有些话不能直接说,这是职场沟通的潜规则;尽量选择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我还有一点不同意见,你看我们是不是再讨论一下”,这样的表达就比较委婉;尽量避开一些对他人而言很敏感的词汇,把握分寸,让对方容易接受和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