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历程及成果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历程及成果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平衡水资源,农业灌溉是耗水大户,自然成了平衡水资源的首选目标,于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到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面对新的所有制形式,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转移到了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1987年,莱芜市调集所有大、中型水库灌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渠道整修,石渠、混凝土渠及全部进行混凝土铺底,防渗渠道逐步形成规模,量水设施得到完善和改进。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历程及成果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不足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平衡水资源,农业灌溉是耗水大户,自然成了平衡水资源的首选目标,于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到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1976年在当时矿山公社西关大队首建单喷头固定式喷灌一处,输水管道是地下埋设铸铁管,水源引用牟汶河水,喷灌面积150亩,对这一省水、节地、节能、省工、增产的灌溉方式,当时莱芜县委多次召开现场推广会。至1980年底,莱芜县发展喷灌128处,喷灌机具237台套、3162马力,埋设塑料管18980m,铁管6570m。实际喷灌面积达到7990亩。当时属集体所有制形式,建、管、用以及作物种植形式全部由生产队负责。

1981年开始,推行多喷头喷灌,首先在苗山、辛庄两个公社16个大队发展花生喷灌面积3150亩,成功后,当时的莱芜县委、县政府在工程现场召开了由全县公社分管领导参加的喷灌推广会议,到1983年,喷灌面积扩大到1.51万亩。在当时所有制形式下发展很快,形成了一次灌溉形式革命。通过对比,增产效果显著,较其他灌水形式增产22%~28%。

1988年,莱芜市试验推广了另一种节水灌溉形式——滴灌,先后在南冶镇农场、白马峪、谭家楼、尚家庄等4个单位进行果树滴灌试验,试验面积500亩,年滴灌8~10次、灌溉定额100m3/亩,较畦灌省水70%,增产20%~30%,取得成功。(www.xing528.com)

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变革,生产方式由原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块由大变小,作物种植品种多样化,一度影响了大田喷灌、滴灌的发展。面对新的所有制形式,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转移到了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1987年,莱芜市调集所有大、中型水库灌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渠道整修,石渠、混凝土渠及全部进行混凝土铺底,防渗渠道逐步形成规模,量水设施得到完善和改进。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3~0.45提高到0.43~0.55,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一度改变了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状况。

随着我国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塑料管材应运而生,这一输水糙率低、轻便、抗腐蚀、投资少的新型输水材料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一诞生,便使高架扬水站成为过去,平原地面输水渠逐步转入地下,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