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流域治理的常见模式类型

小流域治理的常见模式类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新格局,确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五成”综合治理模式,即地成、水成、林成、路成、主导产业成。莱芜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了以治水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前提,以聚流和合理利用径流为目标,使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流域治理的常见模式类型

1.“五成”治理模式

莱芜市委、市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山顶松柏槐,山腰干鲜果,山脚高效田,沟谷节节拦,田边生物堰,路渠绕山转”的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立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新格局,确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五成”综合治理模式,即地成、水成、林成、路成、主导产业成。地成,主要是对顺坡地按等高线围山转规划设计进行规模治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水成,是在治理区内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合理布局水源工程,提高地表水拦蓄利用水平,就地解决灌溉用水问题;林成,主要是充分利用治理区内的荒坡、隙地、地边、地堰,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绿化防护,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路成,即合理布设道路,方便生产经营;主导产业成,即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将各种优势有机结合,注重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确定主导产品,并形成主导产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稳固的经济增长点。

2.示范带动模式

以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带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市、区、乡镇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基地。抓典型、树样板,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例如,莱芜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科技含量较高,他们将目前先进的智能化节水喷灌设施引入园区,形成了中华寿桃金太阳杏、黄金梨、葡萄、树莓、枣树柏树等17个品种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带动全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走上了高层次发展的轨道。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巩固其治理成果。例如,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政府在实施棋山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中,制定了机关干部承包小流域治理示范基地“五不变,两优先,一补贴”(编制和级别不变,政治待遇不变,工资及福利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在同等条件下提拔重用优先,职称评定优先;每人每天补助2元)的激励政策,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25名农、林、水、牧、科委、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干部组织起了专职科技示范服务队,由一名副镇长带队对治理后的小流域进行承包管理,服务队以每亩每年300~35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返包土地1000亩,引进六大系列20余个果树新品种共15万株,建成以桃、枣、杏、石榴李子为主,每个品种200亩的5个园区示范服务基地。科技示范服务队通过示范做给群众看,通过服务指导帮助群众干,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优良果树品种率达98%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3.生态观光模式(www.xing528.com)

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旅游观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流域的风景资源优势,不仅符合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位享受,而且将会极大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例如,莱芜市莱城区的房干小流域,二十年如一日,长年治理不停步,使山山绿化、沟沟闸坝,大抓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生姜种植。2000年人均收入达4500元,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家家住进了面积200m2的二层别墅式楼房,把昔日穷山恶水的“要饭村”,改变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生态村。房干的山山水水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9年以来,房干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开发了九龙大峡谷、金泰山等八大景点,吸引了省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被评为全省首批国家A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以上。并带动了官正、龙尾、王石门等周围小流域的生态旅游开发。

4.沟道梯级开发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其核心就是解决径流的科学拦蓄和合理利用问题。莱芜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了以治水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前提,以聚流和合理利用径流为目标,使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形成“骨干工程控制,沟谷节节拦蓄,谷、塘、库、坝、渠结合,合理调配利用径流资源”的沟道梯级开发模式。该模式总体要求是,通过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优化配置、输水工程配套,形成整体功能较强的系统拦蓄防护体系。在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上游合理布设控制性较强的小(2)型以上聚流工程;下游沟谷、河道因地制宜布设塘坝、蓄水谷坊、拦河坝等群小水源工程,做到节节拦蓄、层层设防;各项蓄水工程上部支毛沟内合理布设拦沙谷坊群,控制泥沙下泄,有效保护水源工程;在各项蓄水工程部位,利用高差优势,沿山坡等高线按照一定比降布设防渗渠(塑制管)引水到灌溉区(农田、果园)内的连通集流池,做到拦蓄径流与节约用水并重,发展无动力式微喷(滴)节水灌溉。例如邢家峪小流域按照沟道梯级开发模式,把原计划东水西调,将雪野水库的水通过两级提水到山上,改为西水东调,在山沟上建拦河坝6座、小(2)型水库2座、蓄水池3个、铺设管道3000m,利用自然高差实现自流喷灌4000亩,发展生姜面积500亩、经济林果500亩。工程建设不仅比原计划节约经费46万元,而且减少了工程运行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