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坚持在“经营水利”中贯穿创新观念,抓“点”、拉“链”、带“面”,形成立体格局,实现整体推进,为新思路的实践找到了动力源泉。
1.点“水”成金,盘活资产
盘活资产的第一步,是对机井和沟渠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拍卖,全市80%的“集体井”和沟渠被农民通过政府和水利部门组织的拍卖买走,利用拍卖回收资金新建了大量工程,形成了“建设—拍卖—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盘活资产的步伐,进而将有条件形成买卖关系的水利设施推向市场。2002年以来,全市股份制新建工程5500处,筹集资金3600万元;拍卖、租赁、承包水利工程620处,回收资金960万元。同时,面对农村改革新形势,我们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全市建成供水协会150个,融资3200多万元,既为农民提供了服务,又发展了水利合作经济。省水利厅在德州市召开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研讨会,专门进行了总结推广。这些举措,使水利发展开始走出困境,进入了崭新天地。
2.以水为“链”,“联姻”市场(www.xing528.com)
德州市拥有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引黄历史早、发展潜力大,是经营水利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把发展引黄供水作为经营水利的龙头,大力发展水市场。首先是农业供水,加强对潘庄、李家岸两大引黄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科学调度分配引黄水源,发展各类节水灌溉300多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0万亩。与此同时,及时调整供水结构,扩大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与重点工业合伙兴建大型供水工程,吸引华能德州电厂投资1.5亿元,共投资2.54亿元,建成了库容5000万m3、调蓄能力达1亿m3的丁东水库,又投资5000多万元铺设并扩建接长了城市供水管道,为城区30万居民用水提供了可靠保证;还兴建了宁津水库、庆云水库,扩大城镇、工业供水能力达1.3亿m3,并积极占领乡镇供水市场,建成供水工程157处,日供水能力达到27万t。目前,全市工业及城镇生活年供水量达8000万m3,供水及水资源费收入2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由农业供水,逐步向城市、工业推进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走上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发展之路。
3.靠水带面,以水生财
立足行业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化施工业,跳出行业,拓展市场。目前,全市水利系统共拥有施工机械1200多台套,年产值6000多万元。同时,开发利用河道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水利部门拥有河堤、滩地、弃土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依托优质水源,搞好水的深加工,兴办纯净水厂5处,年产值700万元。还加大骨干水利企业培植力度,使武城水利橡塑厂发展成为全省汽车密封件和水利工程止水件的最大生产厂家,夏津县水利建筑公司发展成为鲁西北建筑骨干企业,壮大了整体经济实力,树立了良好形象。我们还充分利用大型平原水库水土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了丁东水库供水旅游综合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努力把丁东水库建成一个既能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水源“生命线”,又有现代休闲度假特色的风景带、生态区和旅游观光亮点,以库为宝,以水生财,强身壮骨促发展。2002年,全市水利系统完成经营产值6亿元,利税60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