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山东省经营水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最大的落后在观念上,最大的隐忧在产权上,最大的制约在机制上,最大的障碍在政策上。经营水利,重在落实,必须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经营水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抓住一个根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一轮关于经营水利的大讨论,牢固树立起经营水利的理念,充分认识水利行业部分走向市场、部分领域完全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经营水利事关水利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重点要做到“四破四立”:一是破除患得患失、求稳怕乱的消极思想,树立新发展观。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倡导创业有功、守业有过、败业有罪,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破除言义讳利、轻商抑商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经营观。经营水利没有绝对的禁区。以新观念研究水利,看到涉水资源和水利资产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将无形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优势及时转化为决策和实践,加快资本的聚集、增值,再聚集、再增值的循环过程;以新方式运作水利,先规划、后实施,先包装、后推出,先经营、后建设,通过精心运作,获取更大的效益;以新手段管理水利,走企业化、社会化的路子,上一个项目,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破除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小农经济意识,树立新资源观。把“涉水资源”看作一个资源的聚合体,物质的、有形的资源,精神的、无形的资源,政策的、智力的资源,都是可经营的资源。四是破除重管理轻扶持、重控制轻服务的思维定式,树立新服务观。服务无止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既要对工程的建管实施政策引导,统一规划,加强监督,又要提供好规划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树立行业和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2.创造两个前提,理顺体制,打好基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年投入,山东省已形成水利固定资产200多亿元,这笔巨大的资产是实施经营水利的基础。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产权不明晰、所有权虚置、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山东省大部分水利资产处于转动缓慢状态。许多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无法发挥最大效益;许多经营项目有了效益人人伸手,出现困难无人过问,难成气候。理顺体制、明晰产权和类型,是经营水利的两个重要前提,也是绕不开的两道关口,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一是尽快组织开展水利项目确权划界、资产评估的全面核查,组织开展水利项目类型划分,为经营水利的发展铺平道路。对于原确权划界手续不完备的,进一步明晰水利工程占地权属。对于新建水利工程要及时划定管理保护范围,办理确权划界手续。对于各类水利工程,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划分工程类型,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二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三层架构体系。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水利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实行真正的宏观间接管理;组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明确水利国有资产的出资主体,从价值形态上调整运营水利单位、企业的产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赋予水利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法人财产权,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三是省、市两级设立经营水利管理机构,明确职能,统一组织协调。选择一批有关经营水利的重点课题,组织力量展开深入研究,尽快形成成熟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思路,转入领导决策和具体的工作推动。
3.完善三项机制,规范操作,高效运作
一是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按照无形资源有形化、计划资源市场化、公共资源商品化的思路,加大政府投入与进行资本运作并举,形成政府稳定投入、市场灵活融资、依法收足规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核心是水价改革,使水价真正体现出水的成本,体现出水的商品价值。各级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参股、财政投资、以奖代补、民建公助、贴息贷款、担保贷款、建立基金等途径引导投资。鼓励支持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水利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各级水利部门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BOT、TOT等方式,经营产权、股权、使用权、经营权、养护权、冠名权等,融通社会资金;也可以通过信托投资公司,接受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委托,将闲散小股资金集中投入重大工程。二是建立有效的行业管理机制。改进计划管理,改革审批制度,既要管住,又要简化。改进管理方法,推行项目管理,对水利项目从立项、论证、设计、资金筹集与投向到建设、运营、管理、投资回收与分配,都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加强中介服务。使行业管理从单一型、分割型向综合型、整体型转变,运行机制从封闭型、垄断型向开放型、市场型转变。三是建立公正规范高效的服务机制。讲信用,公开有关项目信息、投资信息;讲方法,推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资本金制等;讲程序,规范运作,阳光作业,接受监督,确保公平竞争。(www.xing528.com)
4.配套四项政策,加强引导,促进发展
一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经营水利发展的意见》,明确经营水利的内涵、意义、目标、任务、原则要求、战略布局、工作思路等,提出深化水利改革、扩大水利开放、促进经营水利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制定出台《公益性水利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公益性水利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以实物形态管理为主,经费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制定出台《水利工程水价管理办法》,规范供水定价行为,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按照一次核定、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核定水价中的工程成本、资源成本及必要的利润,使价格真正反映出商品水的价值。四是制定出台《经营水利具体扶持办法》,明确鼓励或支持经营的类型、范围和领域,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奖励补助、公开命名表彰等方式,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
作者:
张曼志 刘肖军 王金光 程大年 牟爱华 史继臻
2002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