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理为决定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及其变革的基石和终极力量。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只有把社会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2]
马克思主义不仅高度重视物质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而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创新发展在推动人类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3]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5]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在机器和新的工具机的技术发明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6]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新特征,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对科学技术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过深刻分析。根据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
关于人类文明史,古代诗人曾经用黄金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来刻画和形容,把人类文明史看作是一部不断退化和衰落的历史。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人类社会史,于是就有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一部发展史。从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革命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人类产业革命史,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毫无疑问,由于科技革命成为推动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认识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未来趋势,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当代科技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深刻认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习近平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7]
由此可见,当代科技革命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其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新的信息技术日益与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相融合,使物质生产和服务日益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并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具体来说:
第一,新的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当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包括开采业、制造业、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和金融业、现代服务业、教育和医疗、居民生活、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使人类从工业社会发展为信息社会。在许多产业中,信息技术被运用于产品设计、模具生产、原材料准备、试产、制造、产品仓储和运输等各个环节,并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连接成一个智能系统,由一个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在一些行业的许多环节还大量地运用了机器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生产体系,极大地降低了从产品设计到正式投产的时间、原材料的储备和浪费、生产时间和产品差错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第二,当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生产和流通等环节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机器和技术对一般劳动的替代,从而对人类劳动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一方面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对劳动需求的显著减少,另一方面信息行业的巨大发展以及一系列新型行业的不断产生又形成了对劳动的新需求。信息社会的来临,无论是否会在社会整体层面上导致大量失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对于人类劳动和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由此产生了劳动在不同行业的不断转换和就业的不稳定、劳动者心理上的不安定感,这一点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必然趋势。
第三,当代科学创新所推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一方面加速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即现代信息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日益成为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和更加重要的行业;另一方面导致人类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人类对于物质产品的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例日益下降,并且日益个性化和差别化,而人类对于信息产品和服务、文化和精神产品及服务等的需求快速增长。新的产业结构和新的需求结构,都进一步使社会生产对于人类劳动的内涵、技能、性质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对人类劳动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并提出了新的要求。(www.xing528.com)
第四,当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由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的扁平化管理结构转变。由于市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趋于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小型化,这就使企业必须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结构日趋扁平化,而当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第五,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了市场经济内生的计划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当代信息技术的订制化生产模式的大量运用,使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够越来越准确快速地反映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产定销的传统供给模式越来越让位于以需定产的新模式,从而形成了市场经济内生的计划性。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大大下降,这就极大地节约了社会经济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市场经济的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和展现,并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新的计划经济奠定了新的微观基础。
第六,新的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上的运用,同样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政府管理方面来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交互式网络等技术,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宏观信息,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更有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意见互通与交流,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和社会,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总之,新的科技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既为实现人类彻底解放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优越性的进一步发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我们还必须看到另外一面,即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主要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从而使科学技术及其创新发展都表现为满足资本增值需要的手段。从目的和动机上来看,追求无止境的价值财富而不是谋求人类劳动的自由解放,是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根本目的和动机;从动力上来看,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残酷竞争而不是人类的共同自觉行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和革命的基本动力;从科技成果的运用和结果上来看,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世界不平衡,同时还存在科学技术的大量滥用和非法利用,使人类遭受了各类困苦和威胁,以至于人们产生了新的科学技术是否会最终毁灭人类的极大忧虑。
面对当代科技革命的滚滚浪潮,我们既需要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需要从以人民为中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出发,深刻认识和有效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给当代人类社会所提出的严峻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