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对《资本论》中所运用的“方法”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把《资本论》的方法理解为“形而上学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把《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理解为“实在论”、把叙述方法理解为“辩证法的”,也是不正确的。
第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所谓“唯物”,就是把一切观念或理念的东西,理解为“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不是相反,把人们的观念或理念理解为事物本身产生的原因。辩证法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对于一切事物总是从联系和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因而,“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世界观,从而也是一种方法论。马克思是自觉把唯物辩证法引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人,也因此,马克思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
第三,“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17]这就是说,“研究”与“叙述”是完整的科学研究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有区别的。研究阶段的内容是收集材料(即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归纳与推理,分析与综合,发现因果关系和规律)——形成概念与判断(即命题或理论观点)。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也就是从具体(现象)上升到抽象(本质)的过程。叙述阶段的内容则是陈述事物本身的发展,并且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加以解释。
由于在形式上,理论外在地表现为由一系列范畴或概念组成的一个体系,因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而实际上,由于马克思坚持唯物主义方法,所以,理论结构的“先验性”即“主观性”(也就是各范畴的排列看起来完全是由马克思自己人为地决定的)完全只是一个“表面”现象。(www.xing528.com)
另外,如前所引,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过:“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18]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还说:“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9]这两句话表明,马克思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而不是“结晶体”。任何一个活的有机体,它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而表现为一个整体。正像一个活的人,不是手、胳膊、腿、头等各种器官的简单堆积一样,任何一个社会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因此,在理论上,对于“社会有机体”的剖析,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而只能运用辩证法。
马克思运用辩证法来分析社会及其经济运动,首先在方法上,就比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胜出一筹。自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越来越将经济学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物理学”或“经济力学”。一方面,这为数学被大量引入经济学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所谓“现代经济学”离真实的历史和现实越来越远,从而离真正的科学也越来越远。可以说,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徒有科学的外表与形式而全无科学的内容与实质。
还需要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虽然把社会理解为一种“有机体”,但绝没有简单地照搬生物或生物有机体的演化规律,并以此来代替对于社会有机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因为毕竟人类社会这个有机体与自然或生物有机体是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东西。基于生物演化的生物学理论或定律,对于以社会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而言,顶多只具有“隐喻”或“类比”的意义。真理往前再多走一步,就会走向谬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