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诗画美景铺展江苏大地

让诗画美景铺展江苏大地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要污染的GDP”已经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近年来,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2%、13.3%和13.6%。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数量全国第一。

让诗画美景铺展江苏大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江南?”201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赞江苏美景。近年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率先、带头、先行”的光荣使命,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使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使绿色发展成为江苏领跑全国的鲜明优势和品牌,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相得益彰、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有机融合、生态文化人文素养互为促进,一幅幅诗画美景在江苏大地铺展开来。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之美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通过全球60多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一种“倒U”形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保护的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力,环境不断恶化;当经济增长越过某一特定的“转折点”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动技术进步,环境破坏会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改善,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这被称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1)

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带,经济十分发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富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多年位于全国前列,其下辖的13个地级市更是全部进入了百强,是我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2018年江苏全年GDP总量达9.26万亿元,相比2017年整体增长了6.7%左右,人均GDP达到了11.5万元,江苏经济正在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协调好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双赢的发展道路,江苏竭力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在一次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抓生态保护不仅不会拖累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创造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经济增长”。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江苏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觉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让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不要污染的GDP”已经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加快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干部分。2018年,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家以上。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2%、13.3%和1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标志性转变;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8%和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和43.8%。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39.9%、107.1%、51.4%、36.4%和26.2%。产业结构逐步向中高端迈进。

表5.22018年江苏13个设区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

资料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构筑了产业发展的高地、创业者的沃土。作为江苏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工业园区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约化程度的关键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生态环境管控的重点。江苏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将园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大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效,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苏州高新区自2004年4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同意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被批准为全国首家ISO14000国家环境示范区后,先后制定《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生态工业、节能低碳产业,探索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色的工业共生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量质齐飞的路子,目前已基本建成以“城市园林化、开发园区化、产业生态化、环境自然化”为特征的高新区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2008年3月,苏州高新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经济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的同时,环境质量也持续改善。AQI指数从2014年的101降低到2016年的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4年的218天增长到2016年的244天,增长26天;在水环境质量方面,京杭运河高新区段的水质均达到《江苏省地面水(环境)功能类别划分》Ⅳ类水质目标要求,胥江横塘段和浒光运河高新区段的水质也均为Ⅳ类。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数量全国第一。下一步,江苏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着力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又是能源资源小省,传统的煤炭等能源资源几乎没有,江苏将文章做在绿色新能源上。近年来,江苏抓住技术革命和能源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积极扩大新能源的发展利用,重点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以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江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使产业形态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2017年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下降1500万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消费能源比重提高到9.4%,天然气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8.8%。可再生能源装机能源占比达到20.3%,光伏发电、风电并网装机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九位。其中,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能源装备水平持续提升。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多晶硅产能组建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具有国家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光伏龙头企业。盐城东台市近年来借助沿海地理优势,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0兆瓦,年提供清洁能源占全市社会用电总量一半以上,同时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风机、塔筒、风电叶片、光电晶体全产业链。因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而得名的淮安市金湖县,近年来充分利用境内水面滩涂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特点,引进光伏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渔光互补绿色富民产业,在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绿色能源改善环境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养殖生态小龙虾等水产品,努力发展“光伏+渔业”运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图5.1淮安市金湖县银涂镇宝应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李雨泽摄)

绿色金融,也称生态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运用各种金融政策和经济政策来降低绿色企业及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6年,“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基金”写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各领域的绿色金融体系。2017年,“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江苏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自2001年以来,国内首笔排污权交易、首笔跨行政区域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均在江苏诞生。200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2017年发起设立了生态环保发展基金,2018年推出了首个绿色金融产品“环保贷”。同年,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六方面的绿色金融措施,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江苏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贷款余额达8249亿元;通过资本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和绿色企业上市融资的规模明显提升;以农业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代表的绿色保险险种日趋丰富,各类绿色金融手段的运用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二)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结合之美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对城市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传统建筑和园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江苏拥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苏州园林和以“香山帮”为代表的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代城乡规划建设的宝贵资源和创新源泉。然而,在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日益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建筑市场开放和现代建造技术快速发展,传统营造技艺日渐式微,面临着传统工匠队伍老化、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历史建筑修复修缮“似是而非”、城乡空间特色湮灭等严峻问题,亟待加强保护和传承。2017年江苏出台《关于推进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传统营造智慧,深入挖掘和抢救性记录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将江苏传统建筑文化与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融入当代规划建设之中,为全面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与“两聚一高”新实践,促进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交相辉映,营造优美的江苏城乡环境形象,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南京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确立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从区域、空间、产业、文化、品质等五个方面出发,谋划了南京的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严格按照绿色发展价值观,严守生态发展底线,锚固自然生态格局与基底,更加强化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的系统性保护,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空间格局。同时,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将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和人文景观带。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的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实施机制,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和“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名城山水形胜。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同时,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建设国家文化高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体育名城和国际政府活动中心。南京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形成绿色主导型城市交通模式与出行结构。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游憩绿地体系,实现建成区4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图5.2南京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

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积极开展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的系统性整理、抢救性挖掘和原真性记录,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探索传统营造技艺融入现代建筑的合理途径,鼓励和引导现代建筑设计融入本土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南通如皋市注重对城区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使传统院落重新焕发生机。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如皋东大街,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现存民居房舍、街巷庭院多为明清两朝以及民国时期建筑。但由于年代久远,东大街的不少建筑渐显颓朽之势:墙皮剥落、门窗蠹蚀,居民私拉乱接,违章搭建。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延续文脉,保留特色”的思路,持续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利用,东大街渐渐恢复了往日清新丽人的容颜。如皋市坚持对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大力实施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生态修复和乡愁保留”工程,先后出台《如皋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自行修缮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沿河沿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力求修旧如旧,再现原有街区的历史风貌及丰富的文化特质,切实维护和延续老城区原态原貌,存储和记取如皋这座古城的文化基因。历经多年,如皋市用慢工“磨”出了精致的“细活”,恢复了大片旧房老屋,街区内道路、给水、路灯、管线实现了全面更新改造。如今的东大街,巷陌深幽,院落静谧,草木葳蕤。从外观看,外墙和屋面依然是从前的青砖灰瓦,结构也还是过去的门楼两厢,古韵流芳。但走进院内,却是一派现代气象——管道煤气、有线电视、数据网线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新风拂面。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实现了精彩的延续承接,人文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综合平衡、相得益彰,千年古城如皋从保护开发中散发出浓浓的古城“韵味”。(www.xing528.com)

宋代范成大的《吴郡志》曾有名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意是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的盛景相媲美。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城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座古城交相辉映、风貌并存,文脉肌理延续不断。今天,这座人口众多的活态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长三角地区最繁荣、最活跃的经济文化集聚地之一,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和珍贵,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瑰宝。1986年和2000年,国务院两度批复苏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正确处理好名城保

图5.3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并明确了保护原则、基本框架和保护手段。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苏州设立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古城保护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实施全面抢救和保护;合理配置资源,搬迁部分工厂、机关、医院和学校等,减轻古城人口和交通压力;相继实施了街坊“解危安居”保护与更新工程、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山塘和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以及老街巷、老新村综合整治、河道清淤和活水工程、改厕工程等一系列民生项目。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同时相继制定出台了城乡规划、古建筑保护、园林保护、河道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城市紫线管理、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规范保护工作提供了严格的制度保障。历经数十年探索创新实践,苏州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际理念、国家水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路,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肯定和赞誉。今天的苏州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又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更有开放独立生态宜居的风韵,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双面绣”的规制之美、协调之美、生态之美、艺术之美和实用之美。

(三)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融合之美

城市和乡村在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在互动互利的依存和促进中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密切合作,努力消弭城乡之间的鸿沟,率先构建省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江苏省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步推进城乡道路、公交、污水处理、区域供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努力缩短城乡“距离”,增强城乡融合基础。等级公路、通达双车道四级公路行政村占到71%,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2.4%,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达95%,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7%。建制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全覆盖,彰显了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体推进的融合之美。

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近年来,江苏省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定位,在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摒弃传统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方式,致力于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富民效应逐步显现,展现出一幅幅诗意美好、悠闲自得的乡村生活画卷。2017年,蹲了55年茅厕的太仓市城厢镇万丰村村民和城里人一样,有了卫生间,村里180户人家都接上了污水管道,生活中的污水通过人工湿地的处理又变成了清水。2015年起,苏州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行动计划,到2017年,累计治理村庄4792个,惠及近30万农户,全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80%。以山前村等四个村落合并而得名的无锡市东港镇山联村,十年前还是以采矿业为主,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山联村大力开展道路修建、河道清淤、污水接管、景观配置等工作,着力解决废旧厂房拆除、坟堆迁移等难题。目前,山联村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与条件,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生态龙虾养殖园、红豆杉鸡养殖园、生态水产精养园、乡土文化感知采摘园、特色观光农业园等特色园区,创出了生态龙虾、红豆杉鸡、

图5.4无锡市东港镇山联村

生态草鸡蛋和贡黄菊等系列特色品牌。2017年宿迁市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秉持“保护田园肌理、完善现代设施、存留记忆空间、传承乡村文脉”的理念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为方向,规划132户农户门前菜园布局优化和改造提升,真正做到“屋前有菜园、田中有果园、屋后有花园、居住在乐园”,逐步实现郝桥村的绿色发展。泗阳县张家圩镇近年来不断发力生态产业,致力于打造荷花、菊花、桃花的综合生产体系。该镇依托镇内荷藕深加工企业,让荷花荡华丽转身为荷藕产业园;建成菊花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发展桃果物流、果汁加工、休闲观光等新产业,实现桃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江苏共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9个,已确定特色田园乡村试点136个,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全省的国家级生态乡镇、村数量在全国均位于前列,展现了新时代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江苏篇章。

(四)生态文化与人文素养交融之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生态与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从根本上而言则呈现一种文化样态,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他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作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一起,共同成为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公民人文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谋划部署生态文化工作,将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创建生态示范市县的重要考核指标,深入挖掘生态人文资源,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全面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厚植生态文化根基,提升公民人文素养。

因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而闻名的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以延续传统文脉为己任,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突出自身特色,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不断丰富文化内核,打造了独具风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精致小镇,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引领城镇发展之路。在七都镇,人们可以去开弦弓村瞻仰学术泰斗,那里有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或者去太湖大学堂体会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去欣赏源于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的木偶昆曲,感受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目前,七都镇正积极融入东太湖百里风光带建设,将太湖风光、学术资源、旅游产业、音乐产业进行有效嫁接,走出一条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水利建筑,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他还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生态是大运河的生命,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江苏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动大运河生态文化保护,打造江苏生态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大运河江苏段全长约700公里,流经徐州、扬州、苏州等八个城市,联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等五大湖泊,沿线文化遗产丰富,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共有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江苏段以历经千年时光的厚重文化积淀,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近年来,江苏补短攻难,依托现代技术,引导民间力量,在持续提高水生态综合水平的同时,把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着力推动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向文化带建设转变,从单一文物部门为主向党委政府统筹、多部门协同推动转变,从以线性河道设施保护建设为主向实现河与城、河与人的和谐共生方向转变。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站在文化复兴的高度,江苏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持续推进大运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让历经沧桑的千年运河风采依然。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生态文明本质上体现出人的文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文化涵养着江苏人的“精气神”,江苏在公民人文素养上有更高的追求。宿迁,地处苏北,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2015年出台《宿迁文明20条》,包含“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宠物粪便”“不过分劝酒”“公交车上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等。2017年,宿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夺冠后,及时推出《宿迁文明20条》2.0版,增加了“楼道里不放杂物”“少用塑料袋,购物自备环保袋”“车让人,人快走”“带好孩子不吵闹,不干扰别人”“邻里遇事搭把手”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涵盖的内容

图5.5苏州工业园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由个体行为拓展到人际交往、由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空间、由行为文明上升到精神追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具时代内涵。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发述评,点赞新版文明规范接地气、有人气。六百年前,孕育了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昆山市,连续多年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居首位,近年来,昆山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市民文化素养,先后建成了昆曲博物馆、周庄古戏台、顾坚纪念馆等昆剧文化设施,成立了昆剧小梅花艺术团、昆曲研究会、玉峰曲社、戏曲联谊会等一批文艺团体。同时,昆山注重昆曲艺术的活态传承,连续多年组织昆曲回故乡、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并利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古镇古戏台、昆玉堂、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平台,长期进行昆曲艺术表演和展示活动,城市文化“精、气、神”全面提升。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导生态文明行为,通过多项措施营造社区生态文化,培育居民的生态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开展“DIY环保蜡烛”“捕梦网”“环保手工皂”“环保元宵灯”等手工活动,实现资源再利用,宣传环保低碳生活;通过推出“绿色楼道”,开展“我为自己楼道献束花”“楼道徒步环保行”“争当楼道好花匠”等活动,打造美观、绿色、低碳的生活空间;开展“爱心大置换”“废品换绿植”“书籍换积分”等活动,引领居民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生态文化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