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城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回顾和总结江苏省城乡建设的探路经验,不仅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科学借鉴,更能对自身未来发展带来有益启示。(一)系统谋划,把握城乡发展新规律在如何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需要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江苏省城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回顾和总结江苏省城乡建设的探路经验,不仅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科学借鉴,更能对自身未来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一)系统谋划,把握城乡发展新规律

在如何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需要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城乡建设中涉及的每个方面都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乡村振兴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城乡建设的每一步都互相关联。

在江苏省的城乡建设中,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系统化思维,强调要系统、辩证地统筹谋划工作,根据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和内在逻辑,规划与指导城乡建设的相关工作。以顶层设计为核心、以问题导向为基点、以综合平衡为灵魂,统筹了局部与整体,兼顾了当前与未来,注重了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从而把握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规律。

顶层设计抓重点。城乡建设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战略谋划,跳出自身的区域局限。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建立全局思维、通盘考虑,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江苏省城乡建设的工作目标上,省委省政府把握了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把各地区的城乡建设工作放到了全省全局大盘子中去思考。

问题导向找需求。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城乡建设的重点放到了服务人民群众中来考量。通过问题找准目前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需求,搞清楚自身的方位和作用,弄明白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从而实现以重大问题的突破引领、带动、推进江苏省的城乡建设,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综合平衡谋长远。江苏省委省政府特别注意兼顾城乡建设中的当前需要与长远目标,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相协调,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在城乡建设的工作推进上,坚持综合施策,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谋划政策,科学配置力量,协调推进落实,从而保障了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规划引领,打造城乡空间新格局

为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规划体系,形成井然有序的全省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新模式,江苏省深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座谈会等会议精神,坚持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探索建立全区域、全时段“一本规划”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1.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为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5月发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29) ,明确了江苏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空间布局、发展形态与发展路径,并提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与关键举措,成为引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

2015年7月,《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经国务院同意,针对江苏省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省情特点,确立了“紧凑城镇、开敞区域”的省域空间发展战略,以“大疏大密”的空间结构支撑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江苏省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基本蓝图,发挥省级规划引导调控作用,推动区域和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统筹和生态网络构建,促进城市群和特色发展地区协调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水平要求,完善各市、县(市)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乡统筹规划制定,着力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交规划、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城乡风景路规划、市县抗震防灾规划等专项规划,适时优化调整村庄布局规划,深入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近年来省级层面制订的重要行动规划,主要包括《江苏省“十二五”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规划》《江苏省“十三五”美丽宜居城乡建设行动规划》《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规划》《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规划》《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等,这些规划成为推动城乡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

总体上看,江苏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一系列重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城镇体系布局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有效指导了各地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推动了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着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30) 。江苏省与全国各地一样,不断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切实加强各类各级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积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型体系,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绩效。(31) 为此,在国家确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之前,江苏省积极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的衔接,将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布局等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实行动态更新,形成了以“五美”为特色的多规融合体系,为构建新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打下了基础。

以城镇体系规划塑造城乡协调之美。塑造高品质城镇功能与活力彰显的乡村地区。健全完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分类建设发展小城镇,突出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

以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等引导景观特色之美。(32) 江苏省推进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全省市县全覆盖,强化自然山水、风景名胜与城市布局形态的有机融合,与城市文化有机衔接。塑造精美和谐的区域大地景观与特色彰显的城市风貌,充分尊重景观的地域、文化差异,打造层次丰富、特色多元的区域城乡景观,加强城市风貌的引导,规避“千城一面”。

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等构建文化交融之美。(33)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打造既融合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建筑和园林精品,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建设具有历史记忆、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多元文化城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特色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推动旧城保护与适应性再开发,实现功能提升与文化保护相结合。

以国土整治规划等造就自然环境之美。(34) 彰显江苏生态优质的资源禀赋和秀丽隽美的地域风光,加强对山水、绿地等自然资源的维护和修复,加强生活环境的综合整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系统改善。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

以生态建设规划引领和乐宜居之美。(35)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城镇,稳妥推进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绿地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三)机制创新,激发城乡联动新活力

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城乡联动,释放新活力。江苏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份,自2015年以来,围绕国家赋予的12项试点任务,在全省范围选择64个市、县、镇,开展先行探索,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2018年,江苏省政务服务改革87项创新成果发布,涵盖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在线建设等改革措施,折射出全省在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机制体制障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1.健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江苏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于2017年2月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6) ,推动江苏省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更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实施“农业+”融合发展行动和“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乡村创新创业

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创意农业,推进创意农业与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

积极发展智能农业。发挥科研、推广、市场等多主体的创新服务作用,联合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攻关与设备研发,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向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以及规模种养基地载体集聚,树立鲜明的导向、示范作用。

合理安排土地。江苏省通过发挥村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引领作用,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间,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健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

江苏省坚持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为目标,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造福人民群众为目的,以推进体制机制健全创新为保障,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联动。

建立完善跨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机制。以“1+3”功能区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要素流转。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流转、退出机制。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选择全国33个县(市)正展开试点,其中包含江苏省武进区。目前,江苏省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出台21个“三块地”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配套文件,统筹推进全区“三块地”制度改革。该区已经完成编制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的基准地价体系、率先实现资本市场集体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成功发放农房抵押贷款和“三权”抵押贷款等试点工作。武进区的“三块地”改革成果为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践支撑。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门槛。围绕“过得好”,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质量。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分步推进、稳步提高”的原则,着力扩大居住证覆盖面、拓展互认区域范围、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江苏省实现全省范围居住证互联互认、跨市信息变更“一站式办理”,地级市范围(含下辖市县)内公共服务一致、“一证通用”。

完善惠及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综合管理体制,全面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整体设计和有机衔接。加强城乡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和衔接,科学合理确定各项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www.xing528.com)

构建支持政策体系。江苏省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创新政策落实路径,加快构建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2019年1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意见的通知》(37) ,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PPP项目等。

3.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机制

城乡差距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江苏省通过加强农村建设,特别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优质化。

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落实好外省来苏和省内异地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升学的政策措施。全面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法保障同工同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服务需求。加快建立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机构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片区规划理念,形成统一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社会发展项目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做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乡镇覆盖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等指标全面提升。建设集社区公共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文化服务、社会组织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促进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建设美丽宜居村庄。2018年7月发布实施《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着重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科学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四)政策支持,释放城乡一体新动能

江苏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采用制度、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江苏省以“三居递进、五美联动”为美丽宜居城乡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释放出城乡一体新动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了《江苏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文件,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和耕地质量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装备配套到位,支持产粮大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扶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江苏以资金扶持为抓手,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升级改造和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江苏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上市,并与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开通“农业板”。省农业农村厅还创新金融服务,联合省财政厅出资1亿元设立“鑫农贷”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要求“鑫农贷”针对农业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等级低等问题,突出强调弱抵押、弱担保的特点,并以央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提供总额200亿元的贷款。(38)

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 。2017年10月,印发《关于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实施绿色发展,提高全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落实财政税费优惠政策,强化用地用电用水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强化人才科技支撑,鼓励拓展营销市场。

2.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持续提升农村水利保障能力。为推动农田水利改革,江苏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农村河道管护办法》《江苏省农村河道管护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江苏省委省政府还将体现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的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例、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标准化率等五项指标纳入全省现代化进程监测,对地方党委政府进行目标考核。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也连续多年被列入江苏省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计划。

不断优化镇村布局。2016年12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十三五”美丽宜居城乡建设规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力度,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等工作提供规划依据。针对近期亟须建设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在村域内形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做到农房建设有依据、村庄整治有安排、村庄功能布局逐步优化。

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格局。2017年7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从投入机制、管护机制、定价机制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深入指导。强化政府投入和主导责任,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提高建设和管护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以期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3.支持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旨在促进城乡居民获得机会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2017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清单》,共包括10个领域的87个服务项目。2017年8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基本公共服务变得量化、可视化。并进一步出台了《养老服务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落实财政保障。“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逐步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规模,重点向经济薄弱地区、薄弱环节和重点人群倾斜。近年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均在75%以上。(40) 2019年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旨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江苏省委相继于2017年9月和2018年5月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这些意见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城乡社区服务项目、标准相衔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注重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务。

(五)典型探路,试点城乡融合新作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实现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有关部门开展全省范围的试点示范,在城乡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多前沿性的尝试和探索,为城乡建设探索和开辟出了可复制推广的康庄大道。

在城镇建设方面,江苏省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积极开展落实“智慧江苏”建设的试点,无锡“徐霞客模式”成了新型智慧小城镇的模板;在乡村振兴方面,抓住基层群众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开展特色乡村建设,致力于乡镇企业的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诸如马庄村、永联村等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相关经验进而实现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无锡徐霞客镇:简化政务,打造智慧城镇

无锡徐霞客镇作为我国29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打造出了以“网上办、一窗办、延伸办、督着办”为特色的“徐霞客模式”,为探索和创新新型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提供了可复制的有益经验。(41) 2017年,徐霞客镇获评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优秀平台案例奖、江苏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徐霞客镇是经济发达镇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样板。

徐霞客镇借助网络精简冗余机构,审批快捷推动城乡建设,从而实现城镇的智慧管理。徐霞客镇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和手机App减少了大量的办事窗口,不仅解决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管理低效等问题,而且更快捷方便地整合分散的个人资料、实现基础信息共享、下放上级审批权限,让文件在大数据里畅通流转,让数据“跑起来”,让老百姓的脚“歇下来”,逐步呈现出一座“小城市”的管理格局,百姓办事更方便,行政审批更快捷,权力运行更透明,行政执法更规范,发展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

2018年11月13日,江苏省宣布省内49个经济发达镇都将推行徐霞客镇探索出的“1+4”基层治理新模式,其中就包括镇村治理“一张网”、政务服务“一窗口”的优秀经验模式。(42) 据统计,从2012年试点启动以来,该镇群众在政府的办事效率提升了40%,也逐步改变了镇政府以往对违法违规行为“看得见,管不着”的被动局面。徐霞客镇已建设成为互联网时代高效、便捷的服务型政府。

2.徐州马庄村:修复矿区,建设美丽乡村

徐州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千米处,隶属贾汪区潘安湖街道,有600多户人家、2740多人、5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4.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1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村落。马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居、中国幸福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成为“两个文明”融合发展的时代标兵。

马庄村通过修复矿区,重建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做强了旅游产业,从而开辟出乡村振兴的一条可行之路。曾经的马庄村位于采煤塌陷区域,在治理前已经塌陷80多年,是严重的历史包袱。为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拓展生态空间,实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从2008年开始,徐州市借鉴德国鲁尔区生态修复经验,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措施,将各类塌陷区建设成为涵养生态功能区、环境优美景观区、高效农业标杆区。(43)

马庄村不仅做强了特色工业,形成了10多家年总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村民持续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做优了品牌旅游,发挥民俗文化优势和潘安湖生态景区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成为淮海经济区旅游新热点,还发挥当地民间手工艺制作历史悠久的优势,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其中以“王秀英中药香包”为龙头的香包和面灯制作等系列产品,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此外,还做实了现代农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3.苏州永联村:股权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永联村地属张家港市南丰镇辖区,是苏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并且全国有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项省和国家级荣誉称号。永联村不仅通过延长产业链做大了集体经济的“蛋糕”,而且通过股权改革使其分得更加公平。

永联村4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经济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永联村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按照基地化、工厂化、特色化、标准化、产品化,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44) 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居民创造就业岗位、创业商机,全村除老弱病残,全部就地就业。在实现集体效益后,永联村通过股权改革实现了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在“政经分离”的实践过程中,永联村清晰界定产权,首创了保留村集体股权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永联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先后两次进行股份制改造,永联村党委坚持给永联村老百姓保留了25%的股权,75%由永钢集团经营管理层持股。如今这25%的股权,每年可为永联村带来近亿元的集体资产。村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永联村村民和永钢集团股民也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村民、股民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共同富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