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述十三大确定的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时,邓小平指出:“现在一百年已经过去三十八年,还有六十二年,所以说我们的路还很长。以后的六十二年,我们还要夹着尾巴做人。”[41]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最初30年。对于初级阶段的起始年份,依照前文确定的宽泛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说明,应该是从无产阶级政权确立开始。因此,邓小平的说法是非常准确的。至于这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何时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则不能拘于100年的说法。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特别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42]2016年习近平正是引用这段话来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43]。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是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当我们通过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赶超式发展、成功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时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任务才可能完成。也就是说,除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初30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根本任务的时候,侧重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考察,因为此前一段时间,各方面政策都是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出发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首先是:无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各种专政机关掌握在人民手中,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意识形态居于指导地位。这些显著特征,也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涵。
除此之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问题,首先表现为生产力水平落后及相应的社会生产落后。这不仅在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主要还是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迈进所需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使在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中取得优势,若距离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所需的生产力要求依然遥远,也不能说脱离了“不发达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各种历史的自然的因素还对社会关系产生作用,还具有“人依赖人”的社会特征。因此,通过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的发展,促使人与人的关系充分体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迈向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为资本提供适当的活动空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所要求的。但是,由于我国已经处于宽泛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生产的商品化,是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时,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生产率得到空前提高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资本主义只让少数人获得大量财富和自由发展、却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陷入“极度贫困”“异化”甚至“过早死亡”等悲惨境况的问题。因此,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要打破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被少数人垄断的社会制度,消灭私有制及剥削制度,建立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有鉴于此,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评价其发达抑或不发达,不仅要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程度,还要关注经济发展中平衡性、充分性、可持续性以及人的发展等质量问题。从发展的全面性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问题不仅指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还是社会与经济能否协调发展的问题,因而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40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已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当前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多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在世界横向比较中占有优势。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是因为,评价发达或不发达,不能仅仅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而主要应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迈进所需的生产力水平为参照。
经济发展的质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可持续性等发展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体验与个人发展问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体验及个人发展等发展质量问题还依然很严峻。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层发展不平衡等,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不充分、社会创新能力发展不充分、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不充分等方面。同时,由于国家发展在很多层面和区域呈现出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等境况,我国部分群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很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发展的全面性上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还很不健全,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国家安全还面临一些挑战,社会文明水平、道德水平尚需提高。在社会建设方面,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现象依然较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从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的全面性三个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彻底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问题,还需要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赶超式发展。因此,“不发达”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www.xing528.com)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时代特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矛盾。经过艰辛的努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只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展现出新的内涵,其具体表现形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社会主要矛盾的整体性质来看,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物质文化需要,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社会生产落后的表现。当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必然意味着具体内容存在很大差别。从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从主要矛盾出发,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外交往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和平交往,最大限度地吸收当今时代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赶超式发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建立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任务。对此,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具有非常明确的认识。他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44]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的经典说明。
这个根本任务是跟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路线直接联系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十三大报告首次完整地提出来的,它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基本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根本目标。它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经过多年探索凝集而成的全党共识。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重申了这一基本路线。十七大根据实践的新要求,在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将“和谐”一词加入党的基本路线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偏离”“不偏废”的“三不”原则,赋予了党的基本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将党的基本路线提升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含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根本任务、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在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了脚跟,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4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奇迹,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又具体体现为一定时期内的战略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开始后,邓小平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三步走”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制定以后,1990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又在1995年和1997年实现国内经济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依据这一情况,十五大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做出了更加细致、具体的规划,提出了新世纪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进一步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到和谐、美丽方面。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后,我国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界定为“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就与“中国梦”统一起来了。而依照十九大前后做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并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时期来说,这些战略发展目标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所要求的具体发展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每隔一定时间,为适应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新进展,具体发展目标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