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资源表现,因此其数量与质量可以用与人有关的数量和质量来予以衡量。
(一)人力资源的数量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就是其拥有的员工数量。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人口资源包括下列八个部分,如图1-3所示。
图1-3中,①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社会劳动人口,即“适龄就业人口”,这个标准在我国是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当然这一年龄段目前已经有些地方发生了变化;②是尚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实际已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就业人口”,如一些原因所导致的辍学就业等,这种情况在我国虽然较少,但是仍然有;③是已经超过法定劳动年龄,实际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就业人口”,这种情况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很多超过退休年龄的人仍然返聘回企业,成为某些企业的重要就业力量;④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有能力有愿望参加社会劳动,但是实际上并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亦称“求业人口”,这包括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暂时性“失业”人员;⑤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就学人口,我国很多大学生都属于这种状况;⑥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家务劳动人口,比如“全职太太”;⑦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现役军人;⑧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以内的其他人口,比如游手好闲不愿工作但具备工作能力的人口。
图中,①、②、③构成人力资源主体,称“就业人口”;①、②、③、④构成“现实人力资源”;⑤、⑥、⑦、⑧由于未构成现实社会的劳动力供给,称之为“潜在人力资源”。
图1-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数量构成
(二)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人口的整体素质上。可以分为人力资源总体质量和人力资源个体质量。总体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意愿,是对该国或该地区人力资源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衡量;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健康卫生指标、受教育程度指标、劳动者技术等级情况、劳动者态度等指标。人力资源的个体质量主要是反映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体能素质、智能素质及一些非智力因素。
1.人力资源质量的构成
关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构成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实践,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质量由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几个部分组成。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形成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基础,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身体素质的衡量指标包括体质、营养构成、精神状态、忍耐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衡量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状况。受教育状况既包括学校教育的情况,也包括非学校教育如自学的情况。在学校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都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素养既包括人们的学历等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也包括参加实践的情况。
(3)能力素质
这是指一个人具有从事某些职业劳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它关系到劳动者能从事哪些行业的工作。这些技能大多数是通过职业培训或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但也有很多是靠自学或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能力素质要求可能会不断变化,比如,当社会主要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时,可能只会对劳动者的低端劳动技能提出要求;而随着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据主要地位时,大多数低端劳动技能的掌握者都面临着提升劳动技能的压力。
(4)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涉及劳动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内容,会对他们从事工作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持有何种态度、能否与他人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否将工作与家庭做好区分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
2.人力资源质量的衡量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没有单位,也难以直接衡量。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质量的要素是很多的,通常可以通过教育与培训投入的多少、专业技能结构、社会风尚、经济发展状况与潜力等多方面来进行衡量。
(1)从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多少衡量
可以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状况来衡量该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常见的一些具体指标可以有两个方面:一是条件投入,如校舍面积、仪器设备、实验基地、教育与管理人员等;二是运行投入,如教育与培训人员的工资水平、管理费用、办公费用、教材费用、设施维护费用、教学费用等等。
小资料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长0.9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比上年增加539.40万人,增长2.00%;专任教师16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45.96万人,增长2.83%。
二、学前教育
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比上年增加1.17万所,增长4.60%。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863.91万人,比上年减少74.04万人,下降3.82%;在 园 幼 儿4656.42万 人,比上 年 增 加56.28万人,增长1.22%。幼儿园教职工453.15万人,比上年增加33.86万人,增长8.08%;专任教师258.14万人,比上年增加14.92万人,增长6.1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三、义务教育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2%。
1.小学
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6.18万所,在校生10339.25万人;毕业生1616.4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
小学教职工573.25万人,专任教师609.19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生师比为16.97∶1。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78619.53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88.47%,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4.23%,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3.8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3.70%,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3.72%,各项比例比上年均有提高。
2.初中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0万所(含职业初中11所),比上年增加88所。在校生4652.59万人,毕业生1367.7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9%。
初中教职工419.38万人,专任教师363.90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6%,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生师比为12.79∶1。(www.xing528.com)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64368.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361.39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2.5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5.91%,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5.45%,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5.21%,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5.64%,各项比例较上年均有提高。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424.04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48.39万人,在初中就读375.65万人。
四、特殊教育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上年增加45所,增长2.14%;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87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增长4.78%。
五、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3万所,比上年减少298所,下降1.21%;招生1349.76万人,比上年减少32.73万人,下降2.37%;在校学生3934.67万人,比上年减少36.32万人,下降0.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普通高中
全国普通高中1.37万所,在校生2375.37万人,毕业生779.24万人。
普通高中教职工274.25万人,专任教师181.26万人。生师比为13.10∶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41%,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54206.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94.31万平方米。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1.77%,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3.8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2.71%,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2.91%,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3.70%。
2.成人高中
全国成人高中354所,比上年减少38所;在校生4.03万人,毕业生3.60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2633人,专任教师2129人。
3.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2万所,比上年减少442所,下降4.14%。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22所,比上年减少24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097所,比上年减少121所;职业高中3431所,比上年减少186所;技工学校2379所,比上年减少111所。
六、高等教育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77所,比上年减少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职(专科)院校6837人。
(2)从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结构的状况衡量
通常认为,专业技能的结构合理状况会影响到人力资源质量的状况。但是,不能仅仅衡量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状况,而应当看这种结构是否与社会需要相匹配。如果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中,有大部分与第三产业有关,而该社会中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结构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占到了大部分,那么两者就能匹配,是合理的;反之,则说明不够合理。
(3)从社会风尚状况来衡量
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们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等优良作风为主要追求的社会风尚,那么整个社会所能集聚的力量无疑是十分庞大的;而如果一个社会中以溜须拍马、腐朽堕落等为主要社会风尚,则很难说该社会中的人力资源质量良好。比如,中国近代晚晴社会的不良社会风尚就是导致当时中国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观 点
习近平: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2016年12月12日20:2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习近平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
(4)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潜力衡量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潜力和人力资源质量状况可以说是相互关联、互为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给人力资源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比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精神、教育等多方面得到极大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又给人力资源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今天的人们应该思考学些什么、掌握哪些技能方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质量又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潜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与我国当时解放了的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紧密相关;而当前我国各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具备,促进了我国在交通、通信、航天、大数据等行业方面的飞速发展。
(三)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丰度不仅要用其数量来计量,也要用质量来评价。数量反映了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数,质量反映了可以推动哪种类型、哪种复杂程度和多大数量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替代数量,而人力资源的数量较难以替代质量。比如,一个科研人员的工作或许能替代好几个普通工人的工作成果,但许多个普通工人在一起也未必能研发出高科技成果。因此,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开发人力资源质量显得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