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影响:智库报告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影响:智库报告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1月,三份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影响的研究报告在美国同时发表。除上述直接补贴方式外,报告还认为,中国政府通过间接补贴方式来进一步支持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下一个十年,中国政府承诺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组和技术创新追加109亿美元的补贴。中国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从地方政府中获得巨额补贴。而同期美国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对华贸易赤字增加了9倍。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政府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影响:智库报告分析

2012年1月,三份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影响的研究报告在美国同时发表。第一份是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的罗伯特E.斯科特(Robert E.Scott)与希拉里·魏特林(Hilary Wething)合写的《来自得到大量补贴的中国轮胎和零部件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日俱增的威胁》。第二份报告是“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乌沙C.V.海利(Usha C.V.Haley)独撰的《猛踩油门:2001年至2011年中国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补贴》研究报告。第三份是由华盛顿“斯图尔特和斯图尔特”律师事务所(Law Office of Stewart and Stewart,S&S)的特伦斯P.斯图尔特(Terence P Stewar)、伊丽莎白J.德雷克(Elizabeth J.Drake)、朱马纳·麦斯利(Jumana Misleh)等7位律师共同撰写的《中国对汽车产业的扶持项目及十二五计划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报告。

三份报告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甚至“威胁”。来自S&S律师事务所的报告着重分析了中国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在短期内将中国的汽车产业打造成世界上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产业。报告在导言部分这样写道:“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汽车制造公司处在衰退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和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2010年,中国制造的机动车辆的数量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80%,比整个欧洲制造的数量还要多。中国成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汽车制造商(包含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有增强的趋势。中国计划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以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世界领头羊。中国还致力于增加整车出口的数量、提高汽车制造产业链的价值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影响力。”S&S的报告首先概述了中国扶持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包括从2004年实施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到1991年开始将汽车制造工业定性为“支柱型产业”,再到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将新能源汽车以及部件指定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且力争在2030年让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接着,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长期以来对汽车产业实施的一系列直接与间接的补贴手段,其中直接补贴包括政府对汽车工业的财政拨款,如2002—2010年,中国政府投资约56亿元人民币(约合8.72亿美元)用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在2009年刺激计划中,中国政府分配了另外的100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用于关键汽车零部件和技术的发展,包括但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政府计划投资1150亿元人民币(180亿美元)去资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开发。[6]

报告认为,直接补贴的形式还有中国政府将特定的汽车零部件和技术列入国家鼓励的产品目录,在这些名单里的产品制造商享受减少50%的公司所得税、来自国有银行贷款优惠、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享受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出口信贷比率、中国出口和信贷保险公司的折扣优惠以及其他许多好处。

除上述直接补贴方式外,报告还认为,中国政府通过间接补贴方式来进一步支持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中国国内汽车生产商也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中关于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生产的国内成分的规定和技术转让的要求,这两项规定旨在帮助中国制造商提升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能力。报告甚至将中国地方省份为鼓励汽车产业的发展设立工业园区的措施也列为补贴。

报告在分析中国政府对汽车业提供各种形式补贴的同时,还指出这些补贴明显地违反了中国入世时的承诺。例如,对永磁稀土材料的出口限制给中国国内生产商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即在中国国内可以保证供应和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稀土出口则导致国外永磁稀土价格的提升,从而增加外国同行的制造成本。

最后报告分析了中国政府的慷慨扶持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即推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对美出口的大幅增加。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480亿美元,超过200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价值的4.5倍。2011年的前11个月,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7%。美国吸收了近1/4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如果中国按当前的出口增长速度继续下去,那么到202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可能超过美国2010年从世界各地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总量,并且占美国消费的一半以上。[7](www.xing528.com)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两份报告概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如何使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作岗位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与S&S律师事务所侧重于分析中国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各种违法形式的补贴不同,由“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乌沙C.V.海利撰写的《猛踩油门:2001年至2011年中国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补贴》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中国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补贴的具体金额及其对美中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的影响。海利认为:自2001年到2011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获得了275亿美元的补贴。下一个十年,中国政府承诺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组和技术创新追加109亿美元的补贴。中国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从地方政府中获得巨额补贴。中国政府对73家汽车公司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玻璃和冷轧钢板等方面给予补贴,包括184亿美元的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补贴。2001—2011年,中国政府通过大力提供制度性的支持以使其汽车产业获得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先优势。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了150%。中国是世界上排在德国、美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也是美国的第四大零部件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速度快于从其他国家进口零部件的速度。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增加了大约8倍,且将持续增长。而同期美国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对华贸易赤字增加了9倍。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政府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补贴包括:2001—2009年政府对73家公司的补贴大约为230亿美元;2001—2010年煤炭方面的补贴约为10亿美元;2002—2010年电力方面的补贴约为6亿美元;2004—2010年天然气方面的补贴约为16亿美元;2003—2010年冷轧钢板方面的补贴约为32亿美元;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重组政策提供的补贴约为184亿美元。海利认为,“在这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只占生产成本的5%,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其实并不享有比较优势。中国在该行业也没有技术优势、规模经济或区位优势。正是中国政府的补贴使这个产业存在并促进其持续增长”。[8]

海利同样认为,中国政府对汽车零部件的大量补贴有许多是违反WTO贸易规则的,这大大增加了美国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贸易上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海利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同,中国与日本、德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都存在贸易逆差,唯独与美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国的出口是对日本出口的3倍。仅在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就超过80亿美元且不断上升”。海利还分析了中国成为美国最大零部件供应国的原因。一是“美国公司关于在哪里生产产品和如何整合供应链,以及转让哪种技术给合资企业及子公司的决定,连同中国的补贴政策,都使美国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市场”。二是“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在美国设立了工厂,并在美国市场与美国本土的供应商开展竞争。这些外国公司把向本国转移技术作为他们的目标之一”。[9]

由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罗伯E.斯科特(Robert E.Scott)和希拉里·魏特琳(Hilary Wething)合写的报告侧重分析美国在汽车零部件上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该行业就业的“威胁”。美国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对华贸易逆差从2000年的95亿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12亿美元。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和汽车零部件超过了出口的725%。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和轮胎的大量补贴对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威胁正在不断增大。美国的每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岗位都处在中国“不公平的贸易竞争”威胁之中。上述三份报告很显然是在为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利益说话。撰写报告的三家智库得到到了制造业及劳工利益团体的资助。报告称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包含了各种形式的直接、间接补贴,构成了“对中国入世承诺的违背”,这样的指责明显与事实不符。中国鼓励发展国内汽车产业政策与日本政策扶持国内半导体、汽车等产业政策没什么两样,也与美国政府扶持国内信息产业的做法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