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起,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199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455亿美元,是1980年的14倍。1998年,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额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3.6%。但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建立后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开始下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至199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逐步落实,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纺织品及成衣对美国出口又迅速增加,见表5-2:
表5-2 2003—2005年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金额统计
(www.xing528.com)
如表5-2所示,据美方统计,2003年和2004年,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分别为142.05亿元和178.01亿美元。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超过257亿美元,同比增长44.60%,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6.89%。与此同时,美国从其他国家、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额(除东盟和最不发达国家外)全部呈下滑之势。
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对美国纺织业造成了冲击,主要表现为纺织品贸易严重不平衡和美国纺织业失业率剧增。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在生产和出口服装和服饰等成衣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美国,随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纺织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2002年1月1日,美国部分取消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幅增长,对美国的出口增长迅速。资料显示,2004年1月至7月,我国纺织品行业基建投资增幅高达132.7%,是2003年同期增速的1.5倍;纺织品服装企业一年之内增长27.8%,达3.84万家。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中国输美纺织品大幅度提升,甚至出现了“井喷”现象。据美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月至5月,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94.72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61.67亿美元)增长53.6%,明显高于美国同期全球进口11.2%的增长速度;并且,在2005年1月至5月中,中国输出美纺织品在美国进口中的比重从往年的18.7%上升到2005年的25.88%。[9]
与中国纺织业产量大增、出口旺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美国纺织业的企业、人员数减少,产值、利润下滑严重。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表示,自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执行以来,由于进口产品的增多,已有2/3的就业岗位流失。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的纺织行业不断走下坡路。失业问题在纺织行业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1980年至2000年,美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就业人口分别下降了30%和50%。美国行业工会声称,在过去的3年内,美国的纺织业已经失去了35万个工作岗位。根据WTO的研究报告,2002年美国纺织服装工业从业人员约84.7万人,比1995年减少了44%。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至2003年上半年,美国共有290多家纺织厂关闭,20万工人失去工作,约占其纺织业就业人员总数的30%。仅在2003年7月,美国纺织成衣行业平均每天有587人失业,单月失业人口达1.82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减少了60400人。仅2001年至2003年,美国纺织业共失去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3月,美国纺织服装业共失去7600个工作岗位。2005年第一季度美国纺织服装业总计失去17200个工作岗位。自2001年1月以来,美国纺织服装业就业人数已从105万人下降至665900人,共失去381300个工作岗位,占2001年1月就业人数的36.4%。[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