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NTR投票前的产业结盟游说: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PNTR投票前的产业结盟游说: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2000年3月8日,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交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PNTR案便成了产业地理政治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焦点。表3-3是美国三大产业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行业协会组织。表3-3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行业协会资料来源:李晓岗:《推动中美贸易问题的非政治化——美国工商利益集团就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游说》,《美国研究》2005年第4期。

PNTR投票前的产业结盟游说: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从1997年到1999年,农工商产业界坚持不懈的游说努力与克林顿政府的对华全面接触政策相结合,促使国会在这三年都通过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审查。[85]PNTR是“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的简称,它由MFN即“最惠国待遇”(Most Favored Nations)更名而来。1998年,克林顿政府决定从1998年起将MFN改为NTR(Normal Trade Relations,正常贸易关系)。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了双边贸易协议,中国同意广泛地开放农业电信等一系列国内市场;相应地,美国国会则必须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以保证中国商品以其他国家产品相同的低关税进入美国市场。但是,由于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边协议与“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相冲突,该协议必须获得国会的批准才能最终生效。为此,2000年3月8日,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交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PNTR案便成了产业地理政治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焦点。[86]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华投资一直呈上升态势。至1999年,美国在华投资项目已达29000个,在华直接投资额(以合同金额排序)居各国对华投资的首位,投资范围遍布中国的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投资领域包括机械石油通信化工保险轻工业等10多个产业。在名列《财富》杂志前500名的美国公司中,已有100多家在华投资。[87]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贸易也发展迅速。美国对华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200.3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949亿多美元(美方统计),10年增加了近10倍。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农、工、商产业的在华利益越来越大。

同样,中国入世也将给美国进出口产业带来更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府院对给予中国MFN的年度审查让美国商界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游说,产业界利益集团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以避免他们在华巨额投资成为两国冲突的“人质”,并从巨大的中国市场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中美经贸发展中正在或预期获得的巨大利益促使美国商界积极向国会游说以批准PNTR。

由于PNTR投票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经贸问题的投票,它还掺杂了安全、民主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试图影响国会PNTR投票的不仅包括美国纺织飞机制造、农业等产业界利益团体,而且非经济利益集团也参与进来,当然它们选择加入产业界劳工团体和纺织业利益集团的反对派阵营。支持和反对PNTR的两大阵营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影响议员的投票立场,彼此之间展开了自1990年首次围绕对华MFN激烈辩论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世纪游说大战”。表3-3是美国三大产业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行业协会组织。

表3-3 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行业协会

资料来源:李晓岗:《推动中美贸易问题的非政治化——美国工商利益集团就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游说》,《美国研究》2005年第4期。

当然,除上述行业协会外,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行业协会还有全国制造商联盟、食品杂货制造商协会、软件产业协会、美国制药协会等。一些在中国有着巨大商业利益或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的大公司也积极推动国会批准PNTR。如美国国际集团、波音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微软、英特尔惠普等著名跨国公司除了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游说活动外,公司领导人还直接出面去华盛顿做议员的工作,动员议员投票支持PNTR。

按照游说对象是否是特定对象来划分,农工商利益集团的游说方式可分为针对不特定议员群体或国会整体的笼统性游说和针对特定选区议员的具体性游说。笼统性游说方式主要有发表报告、政治广告、竞选捐款、联名致信、出席听证会作证、演讲、集会等。发表报告如商业圆桌会议2003年3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拒绝“正常贸易地位”会切断与中国联系的渠道,削弱美国工商业、宗教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促进中国法治和民主原则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88]政治广告如埃克森石油公司在《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上用大版面进行宣传,呼吁国会表现出“远见卓识”,批准“正常贸易地位”,并说这将“扩大美国的牛市”。[89]竞选捐款如从1999年1月到2000年5月,仅商业圆桌会议这一个组织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和个人捐款为两党及其候选人提供的捐款就高达5800万美元,几乎是所有工会组织捐款总和(3100万美元)的2倍。[90]硅谷的高科技公司破例加入华盛顿的政治游说,在网络上设置支持PNTR的网页,启用资助支持对华PNTR议案议员竞选连任的资金。联名写信如2000年1月6日,农业零售商协会、美国谷物保护协会、美国小麦协会、美国种子贸易协会、美国大豆协会、美国糖业联盟、全国食品加工协会、全国谷物出口协会、北美小麦出口协会等全美75家农业行业协会和公司联名向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拉里·坎波斯(Larry Combest)致信,表达美国农业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立场,敦促国会在这一“事关世界经济增长和开放的重要议题上投赞成票”。[91]出席听证会作证如2000年上半年,代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许多大公司派出代表在国会的听证会上陈词,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压,主张通过商业接触使中国发生变化。中国加入PNTR不仅给美国商界带来了实惠,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中国的商业活动是政府接触政策的一部分。[92]演讲方式如以制药业为代表的企业界还策划了以参众议员为对象的演讲会,甚至邀请美国在华企业的中方雇员到国会山进行现身说法的演讲。

上述针对国会整体的笼统性游说方式虽然不针对特定选区的具体议员,但它向国会议员展示了产业界在PNTR上的立场、诉求、民意基础和游说声势。既使国会议员受到了国际贸易方面的“教育”,又使它们感受到了来自产业界的强大压力

相对于针对国会整体或不特定议员群体的笼统性游说,针对选区议员的具体性游说往往更能产生效果。因为产业的经济地理是产业向国会投射影响力的基础,选区是产业向议员游说的基本地理单位。具体性游说主要体现为草根或基层游说。在围绕PNTR的游说竞争中,不管是工商产业界还是劳工组织,都紧紧抓住在选区开展草根或基层游说。一些大型的商业团体纷纷推出自己的草根游说计划,如美国商会推出了名为“支持对华贸易的根基”(Trade Roots China)的基层运动计划;商业圆桌会议发动了名为“做生意”(Go Trade)的基层运动,在全国19个州和88个选区开展“贸易教育”,帮助选民更好地了解PNTR带来的好处。产业界开展基层草根游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在选区进行媒体宣传:以美国商会和商业圆桌会议为核心的工商企业界拨款150万美元用作电视广告宣传,范围覆盖22个州、106个议员选区。[93]美国贸易紧急委员会在25个国会选区内进行电视宣传,电子工业联盟在10个选区内为高科技产业开展宣传工作。

第二是发布关于PNTR给具体选区带来收益的研究报告。在众议院投票前不久,商业圆桌会议发表了一份具有说服力的报告,详细分析了PNTR将给美国各州的特色产品的对华出口所带来的利益,见表3-4:

表3-4 美国各州得益于PNTR的通过对华出口的产品

资料来源:A Series of Reports Detailing the Positive Benefits of Trade with China of All 50 States,http://lobby.la.psu.edu/040_PNTR/Organizational_Statements/BRTable/Impact.htm.

第三是发动雇员给选区议员写信、打电话、发邮件。电子工业联盟发起“雇员写信运动”,由联盟组织提供准备好的书信格式和内容,动员员工给议员写信。[94]摩托罗拉发起“打电话运动”,在全国耗巨资鼓励公众拨打已由公司预先付了费的电话与选区议员联系。波音公司雇佣了1万名基层员工,要求他们给选区议员写信和打电话。

第四是组织员工到华盛顿拜访选区议员。国会投票前夕,英特尔公司在48小时内发动了5000名公司员工给国会议员写信进行游说。[95]波音公司的总裁孔迪特联系了1万多家零件制造商进行共同游说。这1万多家零件制造商遍布美国的420个选区。[96]美国商会在议员们所在的选区找到一些支持PNTR的人士,将他们送到华盛顿与选区议员见面,“以显示即使最小的公司也能出一份力”。[97]商会的成员还利用国会休会期间拜访回家乡休假的议员。

面对农工商界利益集团的强大游说,反对派联盟也不甘示弱。以劳联-产联为首的工会组织发起了美国贸易史上最大规模的游说活动。[98]劳联-产联的领导人抛开其他一切事务,全力以赴地和议员展开一对一谈话。劳工组织对国会议员也采取了笼统性游说和具体性游说。针对不特定议员的笼统性游说,如组织14000名劳联成员涌进国会大厦举行抗议活动,反对给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法案,并逐个到议员的办公室进行游说,声称这项协议将使美国失去多达80万个就业机会。[99]在针对选区的具体性草根游说方面,劳工团体动员会员向国会议员发出信件,并派出协调员分片包干,向各选区议员施加压力。劳联-产联针对32名尚未表态的议员组织了三万次电话攻势,平均每个议员接到近千个电话。[100]除了采取给当地议员写信、发邮件、寄明信片、打电话、拜访办公室、印制宣传手册等来反对给予中国PNTR地位的常规游说方式外,劳工组织还采取了一些别出心裁的游说手段,如派人把手机送到车间不停地让工人给议员打电话,组织花车队在十几个州造势。[101]

为了最大限度地影响国会议员的投票立场,支持和反对PNTR的产业利益集团都采取了结盟游说的手段。

一些大型的行业协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的产业联盟组织,如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商业圆桌会议、支持美中贸易联盟等。它们开展的游说活动本身就带有跨行业结盟的性质。结盟游说还体现在开展有组织的分工合作游说,力争劝说更多的议员投赞成票。工商界利益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关系网,选择自己的游说对象,分头做工作。例如,美中商会把66名议员作为目标;商业圆桌会议则选择了71名众议员;电子工业协会的目标是18名民主党人和15名共和党人。[102]支持PNTR的商界利益集团不仅自己内部结成了农工商产业联盟,还争取到政界、知识界、传媒界支持PNTR的人士对国会进行游说。在PNTR问题上,据不完全统计,公开表明支持对华PNTR的有3位前总统、4位前国务卿、4位前国防部长、3位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几乎所有的前驻华大使、42位现任州长、共和党参众两院的领袖人物、200位顶级的技术企业界领袖、100位知名经济学家等。[103]

与劳工界结盟的意识形态组织则从美国人优越的文化意识和强烈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出发反对给予中国PNTR。他们只强调美方所作出的让步,而忽视中国的妥协和承诺,还担心PNTR的通过会壮大中国的力量。保守派思想库加紧炮制“中国威胁论”。

产业扩展地理支持范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说服立场不坚定的议员明确表态支持PNTR,甚至将反对派议员争取过来以增加支持自己的议员数量。2000年4月5日,商业圆桌会议20多个主要成员的首席执行官到国会山与参众两院的两党领袖和态度尚未明确的议员会面,要求批准PNTR。美中商会也派出了30人的代表团赴国会山游说。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后,在国会山活动了5天。游说代表团30人分成6个组,以组为单位跟议员一个一个地对谈,每个小组一天大约可以见到8个议员,全团每天接触40~50名议员,5天下来,总共接触的议员在200人左右。[104]在对谈中,代表团成员通过讲述自己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的现身说法,来澄清一些议员对中国的误解,打消他们的疑虑,或驳斥他们的偏见,起到了转变议员态度的良好效果。

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的利益集团也全力投入,使西部各州持反对意见的众议员大多转变了态度。[105]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原先强烈反对PNTR,但是后来改变了立场,原因就在于他希望从高科技公司那里筹集竞选连任款项,这一转变被院外集团成员称为“重大的转折点”。得克萨斯州众议员、众议院督导汤姆·迪莱原本想将众议院的投票延期,但两个月后,众院发言人却宣布投票日定于5月22日,原因就在于波音公司执行总裁孔迪特和FMC主席伯特派代表于4月5日到达迪莱的办公室,坚持要共和党的领导人确定投票日期。共和党领袖、密西西比州参议员特伦特·洛特拒绝就PNTR进行表决,他要求参议员们首先就关键预算法案进行投票。此举激怒了工商界的院外游说集团,它们于7月份直截了当地警告负责共和党参议员竞选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如果不安排表决,它们将推迟提供竞选捐款,并同时警告了洛特本人,从而迫使洛特改变态度,于9月5日开始对该法案进行辩论。[106]

在这一场游说大战中,克林顿政府也倾注了大量精力配合商界游说。克林顿本人将PNTR作为自己离开白宫时留下的“最后政治遗产”。他反复强调,中美贸易协议是“4届政府13年艰苦谈判的成果”,呼吁国会给予中国PNTR。此项法案“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拒绝将会危及中美关系,产生严重的战略后果”。“中国的市场之大不可想象”,“如果国会错过这一机会,美国人将后悔20年”。在中国和欧盟就中国“入世”达成协议后,克林顿又说,如果国会否决该法案,美国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出口以及创造就业的机会,而把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让给欧洲和日本的竞争者。[107]克林顿还走访了中西部几个州的农村、工厂、社区,向选民宣传批准PNTR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好处。他还亲自给议员们打电话和写信,甚至将摇摆不定的议员请入白宫面对面地做工作。

综上,在围绕PNTR的游说大战中,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南部、西部和大湖区的高科技产业成了支持PNTR产业联盟的主力军,代表高科技产业巨头的“商业圆桌会议”在游说大战中发挥了首要组织者的作用。高科技产业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跨越全美绝大多数州和众议院大多数选区,并且这些支持PNTR的产业大多是州和选区的主要或支柱产业,不仅为州和选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税收,而且代表了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批准PNTR以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对于选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使参众两院议员在投票时不得不慎重考虑。支持PNTR的农工商产业利益集团在给国会议员提供竞选捐款、花巨资做政治广告、结盟游说等方面远非反对阵营所能比。反对PNTR的劳工组织和纺织业等少数产业的地理支持基础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地理分布范围显然比农工商产业联盟的分布范围小,而且其所在的东北部和东南部也存在着大量的支持PNTR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如汽车、电子、零售等),这降低了其地理分布的集中度,导致以劳联-产联为首的工会组织除了人多选票多以外再无其他优势。再从支持和反对PNTR的产业利益集团的外围同盟者来看,支持PNTR的农工商产业集团得到了美国政要、知识界、主流媒体的支持,特别是作为最大游说者的克林顿本人及其政府自1994年对华实施全面接触政策以来一直主张无条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克林顿政府为劝说国会议员投票支持PNTR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竭尽全力。而劳工组织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极少数受中美贸易冲击的制造商的外围同盟者,如人权、宗教、环保等组织,在影响国会投票方面既无金钱,也无选票方面的优势,其从意识形态、道义方面提出的反对理由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也显得不合时宜。最后,两大阵营的游说大战影响国会山PNTR投票结果是: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以237票赞成、197票反对通过了PNTR议案(参见图3-6)。

参议院则以83票赞成、15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PNTR审议,结束了20多年来美国国会对中国贸易关系地位进行年审的做法。

图3-6 2000年众议院PNTR表决的选区分布

资料来源:Wendy J.Schiller,Geographic Coalition Formation in Trade,Enviromental,and Energy Politics,Presented at the 2002 Annual Meetings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April 25-28,2002,p.18.

【注释】

[1]王勇:《试论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以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为例》,《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2]邵育群:《后PNTR时代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美国国会因素》,《国际观察》2004年第3期。

[3]王勇:《试论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以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为例》,《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4]来自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转引自Nicholas R.Lardy,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Washington,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4.

[5]Alfred K.Ho,China's Reforms and Reformers,Santa Barbara,CA:Praeger Publishers,2004,p.137.

[6]顾美红:《论美国利益集团在美对华决策中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4页。

[7]王勇:《试论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以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为例》,《美国研究》1998第2期。

[8]Robert G.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8,p.61.

[9]Robert G.Sutl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pp.35-42.

[10]信强:《“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美国国会外交行为模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11]刘瑾:《中美贸易结构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2]Available at http://www.commerce.gov/.

[13]韩伟:《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当代世界》2011年第4期。

[14]Market Clippings,US Crops-Where Are They Grown?http://www1.agric.gov.ab.ca/$department/deptdocs.nsf/all/sis5219.

[15]李勤昌:《农产品贸易保护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37页。

[16]彭诩:《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以对外贸易政策为例(1970—2000)》,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3页。

[17][美]罗伯特·A.斯卡拉宾诺著,郝平等译:《美国与亚洲 斯卡拉宾诺北京大学演讲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8]原祖杰:《对美国平民运动的再思考》,《美国研究》2009年第4期。

[19]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February 22,1975,p.381.

[20][英]维尔著,王合、陈国清等译:《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2页。

[21]猪口孝等著,傅永禄等译:《利益集团》,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22][美]施密特等著,梅然译:《美国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页。

[23]张兆兴:《美国利益集团与中国最惠国待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4]David Orden,“Agricultural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July 1994,p.67.

[25]张兆兴:《美国利益集团与中国最惠国待遇(1990—200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6]Jim Mann,“U.S.Firms Lobbying Hard to Save China Trade Benefits”,Times,July 15,1991,http://articles.latimes.com/1991-07-15/news/mn-1638_1_china-s-trade-status/2.

[27]“The Case for China's MFN Status”,China Business Review,Vol.19,No.4,1992,pp.14-16.

[28]Robert G.Sutter,U.S.Policy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pp.57-58.

[29]U.S.Department of 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U.S.Foreign Trade Highlights,1991.

[30]“Sentiment Grows in Congress to Reject MFN for China”,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Vol.49,No.17,April 27,1991,p.1044.

[31]Jim Mann,“U.S.Firms Lobbying Hard to Save China Trade Benefits”,Times,July 15,1991.

[32]Bush Cites Most-Favored Nation(MFN)Status As Catalyst for Change in China,http://library.cqpress.com/cqalmanac/document.php?id=cqal91-846-25204-1109063 article from CQ Almanac 1991.

[33]“President's Message”,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pp.1459-1460.

[34]“Letter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Baker to Speaker of the House Foley”,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Vol.31,June 14,1991,pp.1459-1460.

[35]The House and Senate votes are reviewed i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July 27,1991,pp.2053-2056.

[36]Jim Mann,“U.S.Firms Lobbying Hard to Save China Trade Benefits”,Times,July 15,1991.

[37]Two Bills Limiting Trade with China Vetoed,CQ Almanac 1992,http://library.cqpress.com/cqalmanac/document.php?id=cqal92-1107541.

[38]“The Case for China's MFN Status”,China Business Review,Vol.19,No.4,July-August,1992,p.14.(www.xing528.com)

[39]刘春香:《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7期。

[40]Ross DeVol,North America's High Tech Economy:The Geography of Knowledge-Based Industries,http://www.newgeography.com/content/00822-north-america% E2% 80% 99s-high-tech-economy-the-geographyknowledge-based-industries.06/02/2009.

[41]该组织里既有不少在本土从事传统制造的中小型会员公司,也有一些从事高科技生产的大型跨国公司。

[42]美中商会成立于1973年,有300名成员,包括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石油企业、防务企业、制药、三大汽车公司、金融机构、零售业、高科技公司等。

[43]Robert G.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8,p.56.

[44]Kent Calder,Pacific Defense-Arms,Energy,and America's Future in Asia,New York:William Morris and Company,Incorporated,1996,p.157.

[45]“China Fever Strikes Again”,Business Week,March 29,1993.

[46]Donna K.H.Walters,Firms Unshaken by U.S.Terms for China:Trade:Country's most favored nation status is now linked to human rights,but companies say their role is not that of lobbyist,Times,June 7,1993,http://articles.latimes.com/1993-06-07/business/fi-563_1_human-rights/2.

[47]James Mann,“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rom Nixon to Clinton”,Vintage,February 15,2000.

[48]“Will China Remain a Most-Favored Dictatorship?”Business Week,July 29,1991,p.38.

[49]James Mann,“U.S.Firms Lobby for China Trade Benefits”,Los Angeles Times,July 15,1991,A15.

[50]Edward A.Gargan,“Gaug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purning China”,The New York Times,March 21,1994,http://www.nytimes.com/1994/03/21/business/gauging-the-consequences-of-spurning-china.html.

[51]James Mann,“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rom Nixon to Clinton”,Vintage,February 15,2000.

[52]王勇:《最惠国待遇的回合——1989—1997: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53]Amy Kaslow,“President Urges Renewal of China's Top Trade Status”,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May 28,1993.http://www.csmonitor.com/1993/0528/28012.html.

[54]Robert G.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8,p.60.

[55]Facts on File,Worlds News Digest With Index,Vol.54,No.2781,17 March,1994.

[56]Robert Dreyfuss,“The New China Lobby”,December 19,2001,https://prospect.org/article/new-china-lobby.

[57]Robert G.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8,p.102.

[58]周世俭:《中美经贸关系五年来的回顾与展望》,《国际贸易》1994年第9期。

[59]Donald L.Barlett,James B.Steele,“Most Favored Lobby:China Gets What is Wants the Old-Fationed Way-Trade Lobbying”,Washington Monthly,Dec.,1996.

[60]Jodi Endi and Josh Goldstein,“China MFN Contributions”,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Vol.19,May 1997,p.2.

[61]Robert G.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p.291.

[62]Charlene L.Fu,“Business Lobbying Hard for Unconditional MFN”,World Tibet Network News,May 25,1993.

[63]Jim Hoagland,“Latest Trade Darling”,Washington Post,1994-03-24.

[64]S.Awanohara,“Breathing Space:Clinton Delays on Conditions to China's MFN Renewal”,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13,1993.

[65]Kenneth Timmerman,“Loral Exams”,The American Spectator,July 1998,pp.1-7.

[66]Richard Bernstein and Ross Munro,The New China Lobby,The Domestic Source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Insights and Evidence,Oxford:Row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9,p.82.

[67]Business Coalition for U.S.-China Trade,“Letter to the Honorable Bill Clinton”,in James R.Lilley,Beyond MFN:Trade with China and American Interests,Aei Pr,1994,p.155.

[68]Jerry Jasinowsk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as quoted in Elaine Sciolino,“Clinton and China:How Promise Self-Destructed”,New York Times,p.A8.http://www.nytimes.com/1994/05/29/world/clinton-and-china-how-promise-self-destructed.html.

[69]David S.Cloud,“As China Deadline Approaches,Many See No Win on MFN”,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Vol.52,No.17,April 30,1994,p.1056.

[70]Jude Howell,Foreign Trade Reform and Rel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he China Handbook,Chicago: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1997,pp.172-181.

[71]Peter Behr,“U.S.Business Waged Year-long Lobbying Effort”,The Washington Post,May 27,1994.

[72]Bernstein and Munro,85.

[73]例如,1994年2月,洛德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时说道:“在人权问题上……中国的行动很有限,离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很远。”See Lord in 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U.S.-China Trade Relations,103rd Cong.,2nd sess.,1994,76.

[74]在1994年游说活动中,支持撤销对华MFN或对MFN附加条件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少数受到对华贸易冲击的美国产业(亦即纺织业和知识产权工业)、人权团体、偏保守的组织等。这些利益团体在早期的辩论中对公众、议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由于缺乏资金实力和组织上的凝聚力,它们的影响很快消失。重要的是,即使这些利益集团都关注中国国内政策,但由于它们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导致了它们不同的对华政策偏好,而这严重地损害了其游说的力量和效果。See Robert Sutter,U.S.Policy toward China,pp.54-56.

[75]孙哲、刘建华:《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

[76]“The New China Lobby”,http://www.prospect.org/web/page.ww?section=root&name=View Print&articleId=4860.

[77]成立于1973年,有300名成员,包括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石油企业、防务企业、制药、三大汽车公司、金融机构、零售业、高科技公司及其他。

[78]孙哲、刘建华:《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

[79]“Business Coalition Position Paper:Stabilizing and Improving U.S.-China Trade Relations”,Business Coalition for U.S.-China Trade,February 1,1996.

[80]孙哲、刘建华:《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

[81]John Stauber and Sheldon Rampton,“Mandarins and Moguls Unite for China's Most-Favored Nation Initiative”,PR Watch,Vol.4,No.1,First Quarter 1997,http://www.prwatch.org/prwissues/1997Q1/mfn.html.

[82]当然,各进出口产业的游说手段并不仅限于草根游说和结盟游说。实际上,产业巨头亲到国会山面见国会领袖、聘请华盛顿著名公关公司的说客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议员游说,或公司斥巨资做政治广告等政治动员方式在MFN和PNTR游说中也是常见的,从广义上讲也属于产业建立和扩大地理政治支持的方式,但这些游说方式与产业地理不构成直接的关联。

[83]孙哲、刘建华:《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6期。

[84]Wendy J.Schiller,Geographic Coalition Formation in Trade,Enviromental,and Energy Politics,Presented at the 2002 Annual Meetings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April 25-28,2002,p.17.

[85]当然,1997年支持和反对无条件给予中国MFN的竞争同样激烈。工商界与克林顿政府的配合才使这一年国会对MFN的审查涉险过关。See E.J.Dionne,“Getting Tough with China”,Washington Post,June 2,1997.

[86]吕其昌、张焱宇:《对华PNTR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6期。

[87]孙大雄:《从PNTR案看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蒋裕国:《中国“入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9期。

[88]Press Releases Released,“The Business Roundtable Launches New Round of Grassroots Activities&Advertising to Ensure Victory in China PNTR Campaign”,May 16,2000,http://lobby.la.psu.edu/040-PNTR/OrganizationatStatement s/BRTable/Round.htm.

[89]“Advertisement”,New York Times,May 12,2000.

[90]Available at http://www.opensecrets.org/alerts/v5/alertv5_47.asp.

[91]“Agriculture Coalition for US-China Trade Better to Rep.Larry Combest”,January 6,2000,http://www.uschina.org/public/wto/usbspntr/combest.html.

[92]戴蕾、陈为:《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利益集团因素——以克林顿政府时期最惠国待遇问题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3期。

[93]王珍:《集团政治与中美关系——PNTR中的利益集团因素》,《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94]“A Trade Portal Puzzle”,Wireless Week,May 29,2000.

[95]Lizette Alvarez,“The China Trade Wrangle:The Silicon Lobby High-Tech Companies Making Their First Push in Congress on a Trade Bill”,New York Times,2000-05-18.

[96]Keith Bradsher,“Rallying Round the China Bill,Hungrily”,New York Times,2000-05-21.

[97]“Recess Lobbying Prompts Little Movement on China PNTR”,Congress Daily,April 28,2000.

[98]金灿荣:《PNTR及相关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99]谷诚:《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利益集团因素》,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00]金灿荣:《PNTR及相关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101]刘克谦、刘克锦:《美国艰难的选择:PNTR的台前幕后》,《北方经济》2000年第7期。

[102]Washington Post,March 21,2000.

[103]齐东锋:《美国利益集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开放导报》2006年第3期。

[104]刘克谦、刘克锦:《美国艰难的选择:PNTR的台前幕后》,《北方经济》2000年第7期。

[105]吕其昌、张焱宇:《对华PNTR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6期。

[106]齐东锋:《美国利益集团对美中贸易摩擦的影响》,《开放导报》2006年第3期。

[107]邹根宝:《试论中美最惠国待遇和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