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昭英:见证中国无线电电子学的奠基之路

孟昭英:见证中国无线电电子学的奠基之路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昭英,实验物理学家、电子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在微波电子学、波谱学、阴极电子学诸领域的科学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以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系、基础课部物理教研室教授。孟昭英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曾于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孟昭英几十年来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孟昭英:见证中国无线电电子学的奠基之路

孟昭英(1906—1995),实验物理学家、电子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执教大学60余年,在人才培养、实验室与教材建设上建树甚多。在微波电子学、波谱学、阴极电子学诸领域的科学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孟昭英1924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28年毕业于该校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后两年靠工读自给。大学毕业后,在燕京大学担任助教,并读研究生,193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任燕京大学物理系讲师。1933年去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学习,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教授,兼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3年自清华大学休假,又赴美国,到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44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馆(雷达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53年改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教授兼系主任。1957年以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系、基础课部物理教研室教授。

孟昭英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曾于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出版和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还兼任九三学社科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www.xing528.com)

孟昭英几十年来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1956年参加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1956年间,曾作为中国科学院考察团成员赴苏联、捷克、东德等国进行科学考察。1980年1月又曾担任我国科协代表团副团长,随团赴美,参加了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同年10月还参与了我国与美国科学院进行文化交流计划的商订事宜。为发展中美文化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孟昭英的主要科学著述和学术论文有:《利用巴克豪森——库尔茨效应产生l厘米的电磁波》,此文是他的博士论文,曾在美国电气工程学会洛杉矶分会报告过,其成果是当时发生连续波的最短者。《三极管的直线性板极调幅》,发表在“PIRE”,1942年。此法比一般方法能得到更好的直线无畸变的调制,并具有其他一些优点。当时受到“RCA”研究室等单位的重视。《波导中阻抗的精密测量方法》,曾获得美国专利权。《四极管的直线性调幅》,1956年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五极管阻容耦合的最佳设计》,1956年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氧的毫米波吸收光谱》,1947年发表于《物理学评论》,此为微波波谱学最早的工作之一。《氧化物阴极温度的量测》,1962年发表于《电子学会论文汇刊》。专著有《阴极电子学》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