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季国平(季)
杨向杰(杨)
金敏华访问(下称:金)
陈汝佳整理
时间:2017年6月12日 地点: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广彩城酒店
金:我们开始,季主任,因为今天是全球彩管行业的一个谢幕嘛,所以我首先想问问你,这个彩管行业过去在中国它经历过辉煌,然后起起落落,它的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彩电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留下了什么东西?
季:我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首先就这个概念圈定一下,这个概念是在中国有八大彩管厂,八大彩管厂看起来是把我们天津三星跟深圳的麦克两家圈定是一个厂,实际上是两个厂,就八大彩管。所以加上天津彩管厂,加上佛山彩管厂就十个,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索尼后来进入上海,它是做单枪三束技术的管子,跟人家不一样,是第十一个厂。
第十二个厂是中华映管,台湾的中华映管,在福建马尾搞了一个项目工程,它工程申报叫CPT,也叫彩色显像管,但实际上它做的叫CDT,是彩色显示管,它显示管做了一个高分辨率,这不一样,所以用途也不一样,因此这个加起来就是比较完整的十二个厂。
所以八大彩管厂也不对,十个彩管厂也不对,在中国真正我们作为国家来说是十二个厂,实际就把世界上各种彩管的技术都引入到中国来了,都能找到相对应产品。
那么彩管行业这一页应该到今天理论上已翻过去了,可能你们这两天还是彩管厂彩管公司的老总啊、董事长啊,在这个彩管制造企业上工作了10多年、20多年,会有很多经验想法要好好总结。但我是工作在政府管理层面上,所以我讲的是面上的想法,这样讲可能更有序,更有侧重。
彩管这个层面上的话题,其实昨天我也讲了,实际上我们彩管产业虽然是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它还是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有价值的遗产很多,它为我们彩色显示器件铺好了路,打好了基础。如果说没有这个良好的基础,今天的彩色显示器,如LCD、LED、OLED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当然我们时代不一样了,30年前跟30年后不一样。
金:技术不一样了。
季:不单这个,市场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国内来说主要是电子工业里面有两大块,一块是彩色电视机,一块是彩色显像管,这两个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今天的彩色电视机的生产的话,老百姓家里哪有彩色电视,哪有那么清晰的影像?但是没有彩色显像管的发展,彩色电视机就是无米之炊,彩管是彩电的关键零部件,所以这两个产业是共同发展的。
当然说到真正的基础呢,彩色电视机也有很深的基础,但是它与彩色显像管相对比,彩管它的技术难度更大,真正掌握彩色显像管的这个技术的国家也就没几个,而当年我们国内有彩色电视机100多条生产线,后来经过这么几年轮回,慢慢就淘汰了,现在也就剩下不多的工厂还在继续生产。
应该说彩色显像管的生产提供了彩色显像管,给彩色电视机厂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电视赚钱大部分靠彩管,如果没有国内生产的彩管的话,从国外去买彩管,电视机的成本就很高,价格就没那么有优势,彩电厂也不可能得到这么好的效益。
金:竞争力也受到影响。我们回到最开始,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会选择投入那么多资金、精力来搞彩管,而且是国家宏观计划?
季:电子工业产品门类很多,但是说彩管彩色电视机它跟老百姓跟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而且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老百姓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国内的彩电厂就开始引进生产线,我们批准一共引进113条生产线。
金:113?彩管生产线?
季:不是,是彩电。我说113条是彩电生产线。彩电生产主要是依靠买彩管,刚开始买国外的彩管进口来做,来维持产品制造。
那么彩色电视机长期依赖进口彩管,政府部门深知不是长远之计,彩管价格没法控制,如果等你彩电生产一形成规模了以后,他彩管提价,一提价以后电视机你做还是不做?价格卖得低你做不起,价格卖得高老百姓接受不了,那么彩电行业就是必须要有国产彩管支持。当时国家就研究了很长时间,决定把彩管作为突破,作突破口,政府就开始酝酿这个事儿。
从1978年谋划,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真正形成项目也就是1982年才开始建设,1984年、1985年才开始建成第一条彩管生产线。我个人觉得彩管发展应该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起步阶段,就指的是1980年到1990年,这个起步阶段,其中主要是第一时间我们建成了一个彩虹集团,第一个国产彩管企业。当时由国家纪委,发改委,当时的电子部,一起谋划了这个事。
应该说第一个厂建成是很成功的,我们信息产业部曾经派了一个副部长亲自抓这个项目,还派了一个局长,亲自过去当厂长来抓这个事儿,看得出部里是相当重视这件事。彩虹的投产应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它产能太小,还不够,所以我们相继后续规划,陆续建了四个厂,其中第一个是彩虹,就是彩虹集团,当时叫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
后来就有北京松下,它跟松下合资,上海永新跟香港合资,南京华飞跟飞利浦合资,建成后生产彩管。这几个厂布点基本上是1987年、1988年开始,彩虹是1984年就建成了,它们其他是1988年、1989年大概建成,能初步生产是1989年,所以它们四个属于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我们1991年到2000年是最辉煌的阶段,四大彩管厂相继建成,这四个彩管厂建成扩大了产能,另外后面又建了八个厂,共计十二个厂,达到最辉煌的时期。那么这些工厂应该说通过技术的引进、合资及自主开发,就是把所有的产品从14英寸到29英寸、34英寸全部覆盖,最后中国变成一个彩管生产大国、彩管生产强国,产能与品种实现全球第一位。
第三个阶段大概是2001年到2010年,基本属于一个慢慢地衰落,变成夕阳产业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也坚持了很久,但是还是被市场慢慢淘汰,最后彩色显示器就是TFT产业,主流就是LCD,技术慢慢成熟,市场也慢慢成熟。
金:从你刚才说三个阶段,其实我很想了解一下,一开始比如第一阶段你说的四个厂,显然是深思熟虑的,从地点上,北京、上海、南京。
季:大城市。
金:在大城市有什么优势?
季:人才及技术力量方面,经济基础方面等等。
金:比较密集的地方是吧?
季:资金力量,技术好等几个方面的优势。
金:就是后来到了第二阶段,也是最辉煌的那十年,它这些布点,当然肯定是国家发改委跟电子部的这种宏观上的计划?
季:后来主要是电子部。
金:有没有地方政府,比如是否有这种能动性的发挥及其他因素啊?
季: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坦率地说,当时国家布点,很多人就分析认为,你给哪个省建了个彩管厂,就是给这个省送钱了,为什么呢?它赚钱啊,效益好啊,那么各个地方政府都有信心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本来就这样,都想发展,慢慢就形成这种局面。
还有一个是区域经济,你看深圳发展得比较好,要坚决发展,另外广东彩管会牵扯到当时国家在这里定下来的战略规划。还有佛山彩管是抢先,政府考虑自己利益,它抢先上了个彩管生产线,也没错,各地只要有能力,都抢着做。
其他像麦克的工厂经营不善,靠三星来收购,包括收购以后它天津这个大城市也要生产,所以天津仪表跟他们也合资,这些都有。福建马尾现在是福建的前线,整个经济发展也挺快,有需求。当地人与台湾人他们都说闽南话,比较方便,就在那边建了一个,这样中华映管也来了。(笑)
这个彩管虽然是一个产业,但是惊动了我们中央的领导了,包括电子部的历任领导都关心做这个事,当时彩管是最热闹的一个工程,比起彩电,比任何彩电项目都热闹得多。因为当时从开始的时候它是一个计划经济的社会,不像现在市场经济,放开了,当时国家还有个计划控制的权力。
金:有个宏观调控。
季:还牵扯到我们这个发展,怎么来,都要一步步走。还有好多配套,因为你彩管要配套,有很多事情,还是要国家及政府部门有周详的计划及规划。
金:刚才我们讲到十二个厂,你也讲到了十二个厂不同的特点,当时从宏观的角度,彩管业它到底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多大的一个范围啊?
季:从全国来讲它带动作用还是很大,毕竟影响大,它本身产值啊、销售额也大,企业是连动对应的,而且真正带动一个后端的彩电业发展,这两个产业发展跟老百姓有关。电子工业就是靠彩管赚钱,彩管带动彩电赚钱。
地方政府从上而下的影响也很大,为什么各个省市重点工程,其中永新啊、松下啊都在各个省市都排在第一号工程,那可想而知各省市政府下的功夫多大啊。
金:回过头来说这个遗产的问题,就是彩管行业的发展它到底对中国今天显示器产业的发展留下了什么经验?或者说有什么我们可以反思。
季:这个很多,主要因为我们对市场影响,产品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我们彩管来讲,先有黑白显像管,到彩色显像管,有彩色显像管下一步做什么呢?大家就都看不清楚,这时候液晶面板就开始来了。
那么面板产业它实际上基于参考彩色显像管的基础,没这个基础它发展不到今天。比如彩色显像管比较大,比较重,比较厚,所以我们现在慢慢发展轻的、薄的、时尚的,现在的液晶电视,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彩色的原理啊,技术的人才啊,大量的管理者人才啊,都是要靠这个积累,彩管业就是一种积累嘛。另外就是我们彩管大的工程的建设,它对我们整个队伍都是考验,管理人员都是考验。那么现在都成功了,锻炼考验了一大批这方面人才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有配套的产业,你一个工程,比如你做彩管所需要的玻壳等原材料都是国外引进的,那肯定是这个产业好景不长。为什么我们能够成功发展,主要靠我们当时步履比较清楚,电子部的领导很清楚——必须配套产业化。
我们也得搞配套,玻壳、荫罩、荧光粉,从我们彩虹集团,从中国第一个工厂开始,就考虑到必须有配套,一个工厂里面有好几个分厂,有电子枪分厂、荫罩分厂、有玻壳分厂,还有我们的荧光粉分厂,这几大部件全都引进,作为它的分厂,分厂就对总装厂是一个支持,全方位配套。
金:像这种随时整合的例子是不是在全世界都很少?
季:比较少,比如说彩色显像管、彩色电视,就是这种整合,有这样的,像三星啊、松下了,都是这么做的。但其他彩管厂实际上也有各干各的市场采购,那种互相配套。
金:从你个人的经历上来说,你刚才分了三个时期,有没有几个时间节点,对这个彩管行业的发展非常关键的,或者说是有关,或者说对它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季:应该1978年是个节点,1978年因为正好是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开放,就提出要搞规划、谋划,谋划就想到了彩管,但真正地动手建,就是我们全国召集了很多专家,请的全国专家,这样的话从1982年开始,到1984、1985年建成,这是一个节点,大概1978年与1982年。
1988年也是个节点,1988年因为是觉得光有彩虹厂是不行的,上海、北京啊都要做,那怎么办呢?就重新规划,上海、北京,包括南京都是在1988年规划上定的事。
季:这是一个事儿,第二我们当时布局还牵扯到一个,彩管有了,那么彩虹集团是彩管内部配套,它东西不卖,其他彩管厂不能配套。那怎么办呢?我其他彩管厂首先有玻壳,要有荫罩,所以最后定下来安阳建第一个玻壳厂,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安阳有天然气。
杨:安阳是什么时候建玻壳厂的?
季:1985年开始,也是到1989年吧。
杨:是属于电子部的计划还是地方的计划?
季:地方,各个省市要争这个事。
杨:我们听说是那个时候选点。
季:河南省内。
季:河南省发展也很重要,河南是中原大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慢。但是后来建设很困难,像我作为彩管办主任,一个主管领导,我去50多次啊,每次都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啊,要配套啊,跟中介谈啊,跟上海永新谈啊,记得玻壳厂建设以后,成堆的玻壳放在工地上没人要,为什么呢?产品质量不合格。
因为东西生产出来后让人家试用,试用合格了以后再谈采购,当时永新就不用它的产品,就是质量老出问题,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后来得不断整改……
日本松下是我的老师,永新是我真正的朋友,永新第一批下订单,买它的玻壳了,因为永新看到了,玻壳如果老是不国产化,都从国外买的话,这工厂维持不了多久,必须配合安玻,给它下订单,支持它改进,不断改进起来。永新用了以后慢慢松下才用,松下永远是最严格的老师。(笑)
金:这种故事就特别好,就是你做了这么多年,一直是政府对这个彩管业的统筹、规划、指导。
季: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很多人,我部里的领导,部里有大首长,等等,但是我是具体干事的人。
杨:你是管理层面的,很重要,彩管办主任。
金:你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情跟人,就是在这个行业里,你现在回过头来去想。
季:当时我们这边,有个领导在我们部里当副部长,他是我们副部长,叫张学东,他是很厉害的一个人,而且对彩管产业的发展是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当时是电子部的第二把手,管这个事,基于电子部,他也是在管这个事儿,他工作要求很严格。
包括彩管工程,大的工程,一年要开好几次会,他亲自参与,坐镇指挥。他都这么样身先士卒,所以我们底下的人一定要跟着他往前走。他很坚决,而且有要求计划目标,如彩管设备国产化,必须达到百分之多少,都有具体比例,很厉害。彩管本来就是全套引进,而他要求有国产化计划,而且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能生产的计划……
我们后来彩管能成功就是国内的设备的国产化,包括材料的国产化,零部件,这个很重要,他推动着我们这个产业,是完成了一个上游产业链的一个产业,否则的话是无米之炊,没有基础,而且每次会议都会一再强调。很多人有的时候对他有意见,但他从不妥协,的确他是很可敬的一个老领导。
回过头来想,如果没有政府领导支持的话,当时工作很难开展,当时的副总理等领导都很关心我们的彩管业的发展。你想想我们历任的电子部的领导,包括曾培炎、张学东,包括胡启立,都是亲自来抓这个事情,包括后来张今强、曲维之等等,历任的老部长都是行业的大功臣,彩管行业的大功臣。
还有一点,彩管在全国各地都是大工程,当地省市领导都出来,我有幸跟了多任部长共事,十几个部长,跟过十几个部长共事,走访了全国各地,包括我自己去,我跟老首长们一起去,清楚也知道领导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我们具体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做,怎样配合等等,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及帮助。
金:这个30年不是三个阶段吗?30多年,正好中国由比较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变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你觉得这十二个彩管厂中有哪些具体的经营者,你觉得他在转变中比较出色的,或者说他把自己的这个产业经营得比较风生水起呢?
季:其中一个做得最好的还是彩虹集团,彩虹集团当时的总经理叫张文义,张文义后来成为电子部副部长,他也是因为这个彩管起家,经营得很好,方方面面工作做得比较好,他的工作能力为大家所敬佩,1996、1997年当副部长,所以是一个成功的人物。
其他还有一些不错的人物,像马金泉,后来接棒张文义以后也做了很多贡献,包括松下范文强,还有上海永新的周家春等,他们都是有名的人物,他们做得相当好。还有几个著名的人物,做得比较好的,华飞也做得比较好,很多很多好的……
他们的共同点应该说是能贯彻领会上级的意图,第二是要经营这个企业,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怎么做。企业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当时价格在计划经济的时候,价格是国家定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没有政府出面,把价格制定下来,他赚不了那么多钱。当时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要搞彩管,要建设,要投资,国家也没有很大投资,就靠地方政府借款,向银行借款。
借款以后他要还款所以他销售的价格略提高一点,高了一点他利润就多了,很快就把这个钱就还了,也有资金流了,企业进入良性循环。(www.xing528.com)
季:你看那个彩管二十几亿元的,十几亿元的投资,完了以后两年左右能还回来,就是赚了钱能还回来投资。有利润后再扩大经营及科研技术开发。
金:你说二十几亿是一条线?一条彩管生产线?
季:对的,整个行业我们最高峰的时候大概达到了3000万支彩管的年生产能力,当年我们做2800万支显像管一年,大概从彩管来说能有500亿元到600亿元的销售额,但是我们玻壳啊、荫罩全部算上,大概800亿元。就是2800万支彩管,我们做了800亿元的销售额,最好的是80亿元的利润,这个数字很重要。
那么不只是彩管,彩管能赚那么多,玻壳也赚钱,荫罩也赚钱,荧光粉赚钱,电子枪还有其他的配套都赚钱,否则怎么形成产业链呢?你一个产业能不能成功,首先我彩管要成功,我自己要赚钱,当然我要彩色电视机也赚钱,如果彩管赚钱,彩色电视机亏钱,彩管也做不长。
其次彩管赚钱,玻壳也要赚钱,如果是彩管赚钱,玻壳不赚钱,那玻壳厂不做了,彩管也做不了。它是个产业链的问题,这个里头有的时候政府就要起协调作用,我们彩管办每年就要开会去协调,除了一个配套的方面以外,包括价格方面,价格太高的时候我们再放一放啊,调整一下。
有时候你站在彩管的角度觉得好像价格提高对我不利,但是站在玻壳、荫罩的立场,你产业要生存发展的话,必须要这么做。
金:这个到后期也是这样吗?
季:后期,每年都开会,我们每年开,一年都没有停。(笑)
金:比如现在这个东莞汤姆森工厂还在做彩管,那你们还协调吗?就是现在的这个,唯一做彩管的汤姆森。
季:早就没有了,2010年以后基本上没有了,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2005年我们专门做TFT计划了,TFT我们投资更大,比彩管投资更大,要花费的时间更多,工作更复杂。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我们创新,创新是我们过去一个立国之本,我觉得创新还是很重要的,彩管产业能够坚持那么久,很主要的原因是不断创新,不是我引进一个产品,我就一吃到底了,这中间还要做新的产品,比如彩管从普平到超平到平面直角的管子,还有25寸的平面直角等等,29寸也是平面直角,都有很多新的产品,这个都是靠自己开发,彩管厂要根据市场需求应变,不断创新,迎接市场的挑战。
你不想创新,墨守成规的话,早就垮了,垮得更早。我们30年能够屹立不倒,对产业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么大个产业,一般来说很多产业几年或十几年就消失了,我们彩管能够做30年,非常了不起,值得好好总结。
金:你自己回想这30年的发展的时候,你没有想到过一些点,你觉得如果说当年那样做可能更好,或者说这个产业发展会更好呢?有没有?
季:遗憾总是有的,比如你深圳的项目搞好相对容易,对深圳来说它的这个发展只是个点,但对其他地方不一样,可能是大亮点,这个与价值竞争有很大关系,本身就是因为中国这么多的省,各省都有积极性,在桌面上我们政策大家一样的,不能够厚此薄彼,要体会到这个产业的重要性,大家一视同仁一起来共同努力做好这件事情。
季:咸阳是很成功的,理论上咸阳退市的话,它也应该最后。为什么呢?彩虹有配套,你不配套的话它就做不下去,咸阳它自己内部配套,包括自行研发了14种彩管,人家做的很多年,人家坚持,而且价格便宜,便宜就有优势。但是我们国内的价格里面有个价格战,彩管的死亡跟价格战有关系。
金:是彩管的价格战还是彩电的价格战?
季:彩管价格战,例如彩电厂说我价格也比较困难,一个21寸彩管卖980块钱,实际上我们国内的配套上去以后,彩管厂这个管子能赚300块钱。彩电厂说:不行,要打破980,那么好,那要多少钱呢?他说一点点给你降,他一层一层剥,最后剥到了400块,彩管厂无利润可图或亏本了。
你往下降,降什么时候是个头?今年降到800,明年降到700、600、500、400,最后怎么办?结果都不想做了。所以它这个降价对彩电有贡献,但是在整个彩管行业发展是不利的,它最后结果必然导致了整个彩管行业的崩盘。
金: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拔苗助长啊?
季:不是拔苗助长。对企业更多是一种伤害。
杨:降价直接影响了彩管的产品质量,低成本原材料的品质没法得到保证。
季:提到配套要求,尤其日本人选择原材料都是很严格的,那么这里面也有好多区域问题,彩色显像管我们后来也总结了,彩色显像管不能是一个封闭的产业,必须也和上游、下游产业相关。
所以这个东西我们掌握好度,经济上我们掌握好度,不是价格卖得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卖得越低越好,要掌握好度,我质量要求高,那是好,但是也要关注它所成长的过程。
金:昨天饭桌上,我不知道是您还是谁提到,中国的市场的这种过于快速轮替,造成了彩管业有点让人难过的结局。
季:这是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的心态,是中国人逐渐富起来了,在股票市场,其他的房产的市场获利以后,收入增加以后,都有钱了,中国人对这种手机啊、电视机啊这种要求是过分了,现在我们手机比国外资本家大老板要求都高多了,我们全是智能手机,一般人都用智能手机,普通手机都看不上。
实际上电视机也这样,很多美国的旅馆还是用CRT电视,中国早就把它甩了,中国还有一些私人企业,做电脑的,电脑以前是CDT显示。但是这个还没换,寿命还可以用很多年。但TFT来了以后说,TFT比CRT辐射小,所以都淘汰,所以就不好的东西全扔掉,重新花大价钱买,TFT与CRT相比,实际上工作效率差不多,所以这有点过度消费,过早地消费。
金:昨天那个范总(范文强)说他让自己家小孩看电视,是只让他看彩管电视,因为不会伤眼睛。(笑)
季:CRT电视色彩是好一点。TFT的闪烁还都很厉害。有的消费者也是提前消费,超前消费,实际上我们认为,在彩管行业如果当时一直是计划经济,就不是今天的局面,彩管会延长,至少延长10年,为什么呢?政府可以来协调这个事情,以后让市场自己去说话,市场就说我要TFT,我不买CRT。(笑)
那么这样对于一个产业来讲,必须引起重视,现在我国还引进TFT技术,我国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必须深思慎重研究,使得这个产业健康逐步发展、逐步成长。好多事情因素很多并相互制约,现在很多产业就是浪费,先走得太快,后面上得太慢。
但现在是已经完全TFT赚钱统治,没办法,市场主导。
杨:记得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国产彩管市场是零。
季:是的,1978年还没有。
杨:好了,最高峰是不是到2001年、2002年左右吧,最高峰我们能够达到生产量是多少呢?
季:3000万支左右,一年。
杨:总的3000万支左右,然后像3000万支占到世界总量多少比例?
季:世界总量我们占了应该是30%~40%。
季:40%,我们第一,全球比例来说。
杨:20年,从0到30%多,是世界的奇迹啊,是怎么能够做到?是不是因为中国实行双轨制政策,就是既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经济,加上政府的介入支持,是不是有这个情况发生?
季:计划经济到1990年后慢慢就退了。1994年、1995年开始,后面就是市场经济。但是如果是没有计划经济的话,那你有可能不是十二个彩管厂了,很可能是成了五十个彩管了,有可能泛滥成灾了。
杨:后来就是市场经济力量大了经济好转后,还有地方,地方政府的,还想投资彩管呢。
金:后来有一点失控了吧?
季:像佛山彩管它抢跑,但企业出来以后政府最后总得保护吧,一开始是犯规,还是保护,还是承认它,你想能怎么办呢,它也是国有资产啊……
杨:另外我觉得在中国彩管公司里头有几个问题,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流派的彩管技术在中国集中地活下来,世界彩管史上不同种类技术的彩管只有一个地方能共存,就是在中国,而且全部是发生在20年以内,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
季:的确如此,第一,最早期是四大彩管厂,比较规范,比较正规的,那么逐渐就是人家看到这些厂有钱赚了,我这个地方比如广东,有电视机厂,没有彩色显像管,老依靠买人家的,还要长途运输运过来等原因造成发展障碍,所以它就得要做彩管。彩管就这么产生的。广东福地成立也是因为广东整个区域比较大,珠三角彩电生产能力大,光一个不够嘛,所以我要来上彩管是这么来的。
完了以后玻壳厂也一样,中康玻壳厂引进了康宁技术,也是基本上不行,领导亲自来开会支持,最后还是三星因为有彩管工厂,要配套搞玻壳,所以三星康宁就收购中康,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最后三星实现了自我配套……
金:汤姆逊是季国平主任引进来的吗?
季:不是我,是杨总(杨向杰)引进来的。
杨:当时起源是因为我跟季主任他们一起去法国,访问时去了汤姆逊。
季:汤姆逊当时它的技术核心是落后的,所以佛山引进汤姆逊后也是很困难的,而且后来要做29寸,又第二次合作买了新的技术,买了技术设备再改造,但也很困难,也不行。福地与佛山这两家就是比较辛苦,做得比较辛苦,所以企业领导总挨批评,好像就是没做好。(笑)但其他地方彩管企业做好了都评模范先进了。
金:当时企业经营好,交税多政府就表扬你。
季:那时赚钱多啊,交税肯定也多。
金:对。
季:都当你是宝贝。
杨:刚才咱们季主任说最初佛山那个二手生产线是落后的,是真的,而且美国的东西水土不服,来这里也不行。有个情况,就是其实这个彩管的发展史上,第一个彩管是美国人发明的,后来的技术发展最大是在日本,这也是一个事实。
季:美国人搞成一个新技术,发明了,发明了以后他不能把这个产品做成产业化,因为产业化实际上是个什么呢?民用品,不用高精尖,民用品能大量生产,规模生产,所以能市场化,这个美国做不好。现在看来欧洲产品都是同样有这个问题。
杨:日本做得最好。
季:的确日本做得最好,后来韩国啊,我国台湾地区也大规模生产,中国大陆的也属于后面的大规模生产。
杨: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好多东西都是美国人发明,比如彩管工厂,产品制造的56个工序,清清楚楚放在那儿,但是美国人做得不是最好的。你看汤姆森彩管厂,我们基本上是用的日本日立的技术。
季主任,你觉得世界最后一个彩管厂在中国,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个偶然?为什么在广东的东莞?为什么还是日立的技术?
还有最后一个彩管工厂的股东,是印度人加佛山政府,地点是在东莞,技术是日本的,市场呢是在整个南亚跟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啊等等。这个跟历史的发展,64年世界彩管制造历史发展,与中国35年彩管制造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你有什么看法?
季:我座谈也讲到,因为像飞利浦,像汤姆森,他们做的产品本身也不差,它比较适应欧洲市场,它在欧洲市场做得挺好。但是进了中国市场以后它完全融入中国市场、日本先进技术,就匹配,就与之相适应。
那么汤姆森在佛山的事情也一样,汤姆森本身的技术也是很好的,但是汤姆森卖的是旧线,那跟人家买的新线比的话,他当然生产和各方面都比不过。所以佛山还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引入日本的技术、韩国的技术比较适应中国的大规模生产。
那么从刚才讲到的,我们这个彩管,为什么最后一个工厂在佛山在东莞汤姆森,因为它有比较完整的日立的技术,工艺各方面还是比较好,路线还是很正确的。中国彩管慢慢就都淘汰了,其中原因也有它本身的配套成本与企业体制。
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中国彩管的历史,你说从生产第一个开始就是1982年,到现在2017年。
金:30多年。
杨:35年,整个世界彩管史是从第一个彩管生产开始,1953年到2017年。
金:64年。
杨:就是64年,中国彩管业在整个世界彩管业,你觉得它的分量有多少,而且它的地位是怎么样?就是据你的分析来说,最辉煌的时期一直到尾声阶段,10年以前,基本上还是属于在世界的电视及显示产品中占重要的地位。
到2001年以后或更后的时候,市场都在走下坡,我们还在坚持,一直到2010年。所以你说的2010年到2017年的话,我们完全不算,为什么呢?基于中国没有了彩管市场。
季:2010年以后,你能够生存,你就生存,我也不会反对,你有市场你也可以做,你配套东西你买人家的,直接付钱就完了。但是我不能说你这个做法很对,政府就要支持你。现在我只能说企业能坚持到今天,真不容易……
杨:彩管办(电子工业部下设的彩管办公室)的政府编制到哪一年啊?
季:基本上到2004年、2005年,2005年基本上就差不多,后面事情少了。后来我们每年开会协调,明年计划怎么样?做几条线?做什么产品?我们协调一下,做相应的配套,我们都是在做协调的工作……但实质可操作性不多,后来更多转向于LCD液晶工作及TFT计划工程相关的事情……
杨:非常感谢,季司长。时间关系到这。
季:好,谢谢。希望我们共同的彩管情结一直延续。
(访问完)
左一为金敏华;左二为季国平;左三为杨向杰
(以上内容,为嘉宾访谈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