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最后一家彩管企业的发展历程

全球最后一家彩管企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TGDC成立时,是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祝福的。在Evian上岸后,胡锦涛第一时间跟希拉克进行会谈。其实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彩管人。大家或会奇怪,为什么全世界最后一家彩管厂会在中国,而且是在中国的东莞?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显像管生产线,最好还有配套的彩玻和荫罩。尽管如此,困难仍是一一克服了,成功签了协议。

全球最后一家彩管企业的发展历程

杨向杰[1]

RCA-THOMSON彩管在华项目及销售独家代理

香港新骏有限公司主席

TGDC(Thomson Guangdong Display Co.,Ltd.汤姆逊广东显示器件公司)退市的时候,办了一个退市会(2017年6月14日),我参加了,还发表了讲话,当时百感交集。TGDC成立时,是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祝福的。2003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受邀到法国出席G8会议,他从瑞士坐船过日内瓦湖到了法国Evian,就是生产伊云水的那个地方。在Evian上岸后,胡锦涛第一时间跟希拉克进行会谈。会谈中希拉克提出,法国希望在一年中,跟中国做成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法国汤姆逊集团(Thomson SA)想跟中国惠州的TCL合资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生产彩色显像管电视(CRT-TV)的公司;第二项是汤姆逊计划收购中国东莞的国营福地彩管厂,跟汤姆逊在中国佛山的合资公司合并,打造成广东省最大的彩色显像管(CRT简称彩管)公司。

Thomson集团的广告(1919)

就在两国最高领导人谈完这件事后六个小时,我便接到汤姆逊集团的CEO达哈利(Charles Dehelly)的电话。他说:“总统说了,就是刚才的事情,你马上通知中国有关方面的官员。”所以我马上写信通知时任广东省长黄华华,还致电东莞市副市长周致纳,相信他们会知会主管TCL和汤姆逊彩电合并项目的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负责福地项目的东莞市委书记佟星。几天后,据说红头文件就下来了,通告了法国要求和中国合作的这两个项目。一个月后,法国汤姆逊就跟中国东莞市签了合同。2004年1月1日,法国汤姆逊成功收购东莞福地并与佛山厂合并,于是,TGDC诞生了。

现在,TGDC退市了,作为它的催生者之一,又见证了它的退市,如何能不百感交集?彩虹的马总、北松的范总说我是彩管业的“终结者”,但我只为能成为一个彩管人,并以一个本土香港人的身份对全国彩管业做出了点特殊贡献而感到光荣。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彩管人。因为在1988年我踏足彩管业的时候,我连什么叫彩管都不晓得。那我又为什么会进入这个行业呢?我觉得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大家或会奇怪,为什么全世界最后一家彩管厂会在中国,而且是在中国的东莞?为什么不在北京?为什么不在咸阳?为什么在东莞?为什么它的名字叫汤姆逊?为什么是TGDC?

一切要从1988年说起。那一年,我刚在香港创办了新骏公司(Seligent Ltd.),有一天,我收到佛山市计委副主任关永的一张手写便条,说佛山市要上三个大项目,都是要找外国二手生产线,想找我帮忙。我其实跟关永并不相熟,但跟佛山市政府的一些官员因合作搞旅游项目而稔熟,关永故而找上了我。关永说,由于佛山市缺乏资金,所以只能找二手的生产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显像管生产线,最好还有配套的彩玻和荫罩。我一看,傻了,这都是些啥?听都没听说过。怎么办?

千年古镇——佛山的祖庙

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他,但他很坚决地说:“我们一定要有呀,这个很重要,因为有了显像管才会有电视机行业,电视机只是轻工业,显像管才是高科技的重工业,所以我们佛山市电子工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做这个电视机的上游工业。”

那怎么办呢?我全球去找。然后忽然记起我认识的一位旅居法国的越南华侨郭文礼(K. Victor),觉得他或者可以帮忙。20世纪80年代中,祖籍顺德的我,跟佛山市府在顺德县(现在是佛山市的一个区)合组了一家公司——德华公司,我出任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1984年到1987年,被公司委派负责策划在巴黎塞纳-马恩省河边盖一幢酒店。这酒店还在,现叫粤海酒店,是中国在法国也是在欧洲的第一家中资酒店。当时协助我的一位法国项目总经理,就是郭文礼。印象中他人脉颇广,也很有办法,法语也说得很好,于是便把我要找显像管生产线的消息发给他,请他帮忙。

结果他通过所认识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 Estaing)的一位顾问,获知法国国营汤姆逊集团在法国中部里昂市的一家显像管工厂,有一条20英寸彩管生产线要放售。那时汤姆逊集团除了主要经营电子业务外,还控制了法国国家巴黎银行(BNP)20%的股份。汤姆逊里昂工厂的彩管生产线已运作了20多年,技术是来自合作方美国RCA公司的。工厂决定3月底便要停产了,因里昂的生产成本太贵,所以工厂要南迁到意大利。郭文礼告诉我,生产线是找到了,但如果想买便要快,因为第一,工厂跟苏联签了易货贸易协议,苏联人用天然气来换汤姆逊的显像管生产线,但法国人觉得不太好,因为不是现金交易。第二,是中国电子部有通知,可能4月份会陪同一家中国买家,拿着张很大的支票过来要买这条生产线。是哪位买家?就是东莞。

那时我与东莞没有任何接触,只跟佛山的人稔熟,况且又是受佛山之托,所以我马上把这一好一坏的消息通报给佛山计委。他们一听,也不跟东莞打招呼,就派计委副主任兼香港佛山发展公司总经理关永和我当时公司的合伙人陈劲,一起飞到里昂,刚赶及在里昂厂生产的最后一天去看生产线。他们两人其实也对彩管一窍不通,只不过一看,见还能运作,行,就决定要买。但法国人说不行,虽然苏联易货协议不如你们付现金的好,但还有一家,是中国电子部陪同过来的,会于4月13日到巴黎来谈判及签合同。

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Lyon)

这时离4月13日已没多少天了,我们必须马上行动。我们秘密邀请法国人到香港,4月5日,汤姆逊的代表应邀到香港跟我的新骏公司签了项目代理协议,4月6日我便带着汤姆逊的代表到佛山去,谈判了五天五夜,直至11日凌晨2点,在两位佛山市副市长的见证下,终于在佛山宾馆签了协议,作价2.28亿法郎,引进里昂厂的二手彩管生产线。那时候佛山其实对显像管也十分陌生,又不敢找电子部帮忙,为了翻译协议,到处找翻译人员,虽然连法语翻译都从广州请过来了,但他们连翻译那个shadow mask(荫罩)都不懂,译成“面具”。

尽管如此,困难仍是一一克服了,成功签了协议。谁知签了协议以后,才是“麻烦”的开始。佛山跟我们说,其实他们是没有中央批文的,佛山根本没有就彩管厂立项,广东省立项的是东莞。

那时东莞还没有成立彩管厂,只有个彩管厂筹备处。但他们有批文,有外汇,他们和电子部、广东省及东莞市的官员10多个人飞到巴黎去。汤姆逊的人4月11日凌晨跟佛山签了协议便马上飞回巴黎,4月13日会见东莞代表团,对他们说:“生产线没有了!卖了!”“卖给了谁?”“佛山!”

RCA-Thomson彩管技术设备进入中国的签约仪式(1988.4.11 02:00——佛山宾馆)。前左一:郭文礼(新骏主席);前中:H.Cremer(Thomson销售董事);前右:关永(佛山发展公司总经理);后右一:朱超龙(佛山电子集团总经理);后右二:黄志伟(佛山市经委主任);后右三:梁绍棠(佛山市副市长);后右四:钟光超(佛山市副市长);后左一:杨向杰(新骏公司总经理)

于是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国家计委和电子部都谴责佛山,随后佛山市的市长、经委主任、市电子集团公司领导,全部受罚。然后佛山计委跟我说:“没有批文,这套设备可能进不了中国,但订金两千万法郎已付给法方了,我们改运到泰国去行不行?”(泰国当时是外资投资热点,很多国家到那儿设厂)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中法双方签的协议是卖给佛山的,你要我运到泰国?”他说没办法呀,中央政府不批。我说中央不批也不能随便运到泰国呀,继续争取吧!结果争取了半年,终于由省政府出面做和事佬,惩罚了佛山市,向中央认错后,最后同意让佛山市以“来料加工项目”名义进口这批设备。因为是“来料加工”,所以整条生产线要化整为零,分成10多部分分批进口。由于是高科技设备,所以进口还需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批准[2]。而外汇问题,便通过佛山市计委作担保,由香港10家中外银行组成银团贷款解决。

就是因为有了这条生产线,佛山市就建立了一家国营的彩管公司,成为当年全市最大的企业。但在1988年的时候,20英寸显像管是旧的技术,所以佛山引进了汤姆逊的生产线后,整个中国都在说,有没有搞错?汤姆逊RCA公司的技术是旧的?其实彩管是美国RCA(Radio Corporation America)在1953年发明的,RCA是彩管彩电技术的老大和专利拥有者,他们的技术肯定是最好的,但当年的中国人普遍对欧美的技术没有概念,都只知道日本松下的乐声(Panasonic)和东芝(Toshiba)、日立(Hitachi)及索尼(Sony)是最好的。

国营佛山彩管厂建设中(1988)

无法被认同,怎么办?于是1991年我们跑到北京去,参加一个国际电子展览会,我们拿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卖得出去的东西过去展示——36英寸的16×9宽幕彩管,欧洲人搞出来的,当时全世界还没有其他人懂得做。我拿了这个“大家伙”去,就是要给政府和消费者看看,汤姆逊是有这个先进技术的。我们发了消息之后,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发生了:我告诉展览会的主办者——我的好朋友,一个香港人,雅式展览公司主席朱裕伦——说,我们现在搞这个东西,并第一次在中国展示。他立即表示支持,并在展览一开始时,便带了一个人过来。谁呀?正是时任电子部副部长、后来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曾部长一到了会场,便首先到我们的展摊,参观了Thomson的16×9彩管和彩电。然后我们谈了很久。

之后,很快曾部长就着电子部彩管办公室主任季国平来找我。我们在喜来登长城饭店见面,季主任说:“部长说汤姆逊还是有好东西的,中国准备造29英寸彩管,已经组了一个团到日本去了,现在想再组一个团到欧洲汤姆逊考察。”这个团由成都市朱市长当团长,季主任当副团长,其他还有上海永新的厂长周家春,成都红光的厂长李铁锤,还有大连的老王,还有国家计委的小黄(他后来当上了建设银行总行领导)。佛山彩管厂一个代表团亦在佛山市经委主任带领下,同时间前往意大利和法国。结果,欧洲之行中,谁都没在现场买汤姆逊的29英寸(4×3)彩管技术,因为他们早准备跟日本买了(至少上海已准备跟东芝买),来意大利看生产,到法国谈合作,其实只是志在货比两家而已。

杨向杰(左二)向由朱裕伦(右三)陪同前来参观的曾培炎副部长(右一)介绍汤姆逊的先进彩管(1991)

这时佛山的人就对我说:“北松正在搞29英寸,而其他彩管厂也准备上了,佛山光搞20英寸不行,不如你给我们引进美国的29英寸技术吧!”于是,甫自欧洲回国的佛山代表团,又风尘仆仆地跑到美国去,前往全球彩管诞生地宾夕法尼亚州兰开夏市(Lancaster PA)RCA彩管总部——RCA在1986年已被法国Thomson收购了——跟总裁Lorch先生见面。最终佛山用3380万美元把美国最畅销的29英寸普平(普通平面)大屏幕彩管技术引进了佛山。但可惜佛山只买了汤姆逊—RCA的29英寸软件和技术,不买新的生产线,这样要由20英寸旧线改为29英寸时,虽然也改得过来,但运作就有难度,结果是同一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20英寸彩管质量不算好,29英寸的质量也差强人意,两边质量都不达标,两个品种的效益都不显著。但这却是佛山政府自己的选择。

RCA彩管总部的所在城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夏市(Lancaster P.A.)

那边厢在东莞,之前因为佛山“抢”了汤姆逊里昂厂的二手生产线,让他们跑到法国扑个空,令这个由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批准的项目给推迟了。但中国电子部还是厉害的,他们一个副部长直接找上法国人,传达了重要讯息:“上次你们帮佛山,现在要帮东莞的忙。”于是,1991年,我带着法国人到东莞彩管厂筹建处找总工程师王念琴和刚从梧州市长任上调来当总经理不久的詹宗庆,还有当时管工业的东莞市副市长李汉松。我问:“我们到底能怎么帮忙?”他们说:“汤姆逊给我们福地报个新的生产线的价吧!”我说:“市长,你跟日本日立公司都谈了两年了,你现在要我报个价干吗呢?”他说:“部里一定要你报个价!”

到底什么葫芦卖什么药呢?左思右想下,我终于想通了,电子部的意思是:你上次犯了“错”,这次要做做好事,陪陪跑,报个价帮忙压日本人的价。我想通了后,马上请法国汤姆逊彩管部的总裁瓦罗(B.Varuat)报价。他也莫名其妙,说:“东莞方面已跟日本谈了那么久,还有电子部的副部长准备飞到日本去亲自谈判了,为何还叫我们报价?”我说你别管了,就闭上眼报个价算了。他问:“中了怎么办?”我说:“不会中的。”于是他就听我的话,以比正常低20%~30%的价格,报到东莞那边去了。

果然,东莞就拿着我们的正式报价,跑到日本去跟日立谈判。然后,刚从日本回来,李汉松市长便到香港请我和瓦罗吃饭,说要多谢我们,因为我们的报价,让他们在与日立谈判时省了两千万美元。所以东莞彩管厂的生产线采购我们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让他们省了一笔大钱,作为把东莞市搞得两年都没有彩管厂这个事情的一点补偿。

“开拓奋斗”——吴邦国视察国营东莞福地彩管厂时的题词(20世纪90年代)

之后,东莞国营彩管厂就建立了,命名福地(Fortune),前后共设有三条新的生产线:21英寸、25英寸和29英寸,日本日立的技术——其实是50年代末由美国RCA授权转让给日本人的。

1973年,中国政府本来是要去美国买RCA技术的,然后发生了“蜗牛事件”——当时中国派出代表团到美国想购买彩管技术,RCA和康宁玻璃(Corning Glass)一同接待中国代表团。RCA的接待人员中有一位酷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名叫赖维尔(John Neville),我之所以在此特别提到他,因为正是他后来于80年代批准把GE的CPT生产线卖给中国,使美国CPT技术进入中国,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992年,已成为Thomson副行政总裁的他,又批准把RCA当时最先进的29英寸CPT技术卖给佛山。1998年,已成为我精神导师的赖维尔,把我引荐给Thomson的主席Breton。赖维尔更是2002—2004年TCL-Thomson并购案和催生TGDC的“教父”。

回到1973年,康宁给中国代表团每人送了个小礼物——一只玻璃蜗牛,谁知变成了政治风波,江青说美国人是在讽刺中国人做事像蜗牛一样慢,据此认为不能跟美国人交易,于是叫停了。“四人帮”下台后,中国本来还是要到美国去的,但RCA给日立的专利期20年,1977年刚期满,可以转让给第三方了,而日本政府还提供如软贷款(Soft loan)等很多优惠,所以中国便直接跟日立买,用来建立中国第一家彩管厂——央企彩虹集团,那是时机问题。但我也认为日立的技术改良后比RCA还要好一点,可靠一点,所以东莞彩管厂用日立技术,提高了生产技术的可靠性,故能玩到最后,是有原因的。

蜗牛事件的“主角”——玻璃蜗牛(转引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至此,RCA-Thomson彩管进入中国的第一阶段,即从1988年到1992年的技术进入阶段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得进入第二阶段——品牌产品的引进,并成为畅销名牌部件。因为RCA-Thomson整体要进入中国,光是引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必须引进品牌产品——产自欧美的彩色显像管,尤其是29英寸及以上的特大屏幕显像管(very large size,简称VLS)。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RCA-Thomson彩管,从第一支到最后一支以RCA-Thomson的品牌在中国卖出的彩管,不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是由我创办的新骏公司的团队独家负责推广销售的,20多年来卖出的彩管共有7000余万支,价值数百亿元(从没有一分钱的坏账)。但这成绩得来不易,回想一开始时,我们便碰到一个难题:那时国内市场上卖的彩管都是14英寸、20英寸、21英寸,而法国、美国人给我的是28英寸、29英寸,还有34英寸、38英寸,我到处找中国买家都没有人要,怎么办?老外说:“你们卖不动彩管,不如替我们卖电视机去吧!”但电视机更难,因为尽管当时RCA彩电在美国市场销量排第一,Thomson在欧洲排第二,但那时候国内大屏幕彩电流行的都是日本的松下、索尼和东芝,荷兰的飞利浦(Philips)都卖不过日系,你汤姆逊的彩电怎么能卖得动?

RCA-Thomson彩电品牌系列

那时整个中国的特大屏幕彩电(29英寸及以上)市场,80%都是外国品牌,中国大的彩电企业品牌如TCL、创维、长虹和康佳等都卖不动,为什么?因为它们达不到特大屏幕的高标准和消费者心中的名牌效应。它们的电视机的彩管,主要是日本公司供应的,大多是进口,只在1992年开始,北京松下彩管(Beijing-Matsushita BMCC)才有在中国生产的29英寸彩管,供应给国内的近200家电视机厂,但不到30万支,僧多粥少。而且,你想一想,松下有自己的品牌电视机(Panasonic)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所以他们会以合理价格大量供应大屏幕彩管给中国彩电企业吗?北松是唯一中外持份相同的合资企业,还好一点。其他进口彩管的公司如东芝等更差,而索尼的彩管根本不卖,只给自己的彩电用。

我想通了这个问题后,就找汤姆逊的亚太区总裁说:“你到底想彩管在中国卖到第一,还是彩电卖到第一?”他说两样都想。我说没戏。他说其实他最想卖彩电,我说:“那更没戏,因为所有日本公司已跑在你前面,连荷兰的飞利浦也比法国汤姆逊和RCA品牌响得多,就连韩国人也跟上来了。”他问:“那彩管有没有机会?”我说:“有,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我才做,就是在中国你一台汤姆逊系列品牌[3]的彩电都不能卖。”他问:“为什么?美国第一、欧洲第二的彩电品牌都不进入中国市场,不是吃亏了吗?”我说:“你要牺牲整机,才能换来零件的成功。因为我的彩管要卖给TCL、长虹等中国品牌,我不想你的品牌彩电跟中国的品牌竞争,这一点是关键中的关键。”

深圳TCL大厦(2004年)

我其实是没有把握能说动他的,但这位当年主管中国事务的汤姆逊总裁居然同意了(可能也是为势所逼下的最佳选择)。有了这个承诺之后,就保证了不会有汤姆逊系列品牌彩电与中国品牌彩电的竞争,我和我的销售团队便可以在国内逐家彩电企业去谈,和它们结盟,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Thomson Inside”策略。什么是“Thomson Inside”策略呢?那就是如个人计算机PC的“Intel Inside”概念一样——英特尔(Intel)只做芯片,不做PC,但在每个由它供应芯片的高质PC上都标注“Intel Inside”,借此强调“Intel Inside”就是好的PC。我们沿用此概念,在中国市场创立标注“Thomson Inside”的彩电便是好彩电的策略。我这是试图将电子产品彩管,当作法国香水来卖。

我先去找TCL谈。他们在1992年根本没有生产彩电,生产都是交给香港长城电子公司在惠州的工厂。我跟他们两家说:“你可不可以试试造28英寸、29英寸彩电,部分外销欧洲美洲大洋洲,部分在国内销售,和日韩品牌对手竞争?”

他们反应非常积极,因为长城电子做的彩电本来都是出口的,他们内销只有一个品牌,便是和TCL合资的“TCL皇牌”。1992年,他们卖了大概近30万台29英寸在惠州制造的彩电,用的全是RCA-Thomson的彩管,部分出口,部分内销。我们两家一炮而红,“TCL皇牌”成为国产29英寸彩电之王,而Thomson在中国也成为“29英寸彩管大王”,创造了双赢的局面。汤姆逊29英寸及以上特大屏幕彩管(VLS),从零到市场冠军,而且是90年代的六连冠。从1992年到1998年,RCA-Thomson 29英寸以上大屏幕彩管,占的市场份额超过40%。以1997年为例,那一年,我们从欧美进口在中国卖掉的29英寸彩管共150万支,意大利有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29英寸的超平(超级平面屏幕super flat,简称SF)彩管进口中国(船运3周),美国也有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29英寸的普平(普通平面屏幕normal flat)彩管进口中国(船运4周),两条生产线共进来150万支,我们并且是全国第一个从美国引进了34英寸的普平(very high performance,简称VHP)彩管,从意大利引进34英寸超平彩管供中国品牌电视机企业使用。有了这一系列彩管,国产品牌大屏幕彩电便可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跟日韩的品牌电视竞争。我们还让四川长虹和江门高路华等使用RCA-Thomson 38英寸彩管,让国产品牌进入当年全球最高科技、最大屏幕的CRT-TV市场。

1997年我们在全国卖出150万支29英寸进口彩管,还有近50万支34英寸彩管。除了销售金额超过北松总产值外,数量上亦超过三星、LG、大宇三家韩国企业在华销售的总和。结果韩国人要找我算账,他们把我叫到香港中环中心三星的办事处,那里坐了三个韩国公司——三星、LG、大宇的代表。LG的代表一见到我,就把我拉过一边,说:“你别当汤姆逊的代理了,来当我们韩国人的代理吧,他们给你多少钱,我们给你更多。”我说:“如果我今天可以背叛这个法国公司,我明天也可以背叛你,你要我干吗?”我心想,其实跟韩国人还是难以合作的。合纵连横之术,从来都是远交近攻的。

20世纪90年代韩国三大彩管品牌

一计不得逞后,他们便不再转弯抹角,说:“你们RCA-Thomson的彩管销量绝不应比我们三家韩国公司加起来都多。”我说:“你们凭什么跟我算?我们是老大,是发明者,你彩管彩电的专利都是我们的,是美国RCA于1953年发明的,1986年被法国Thomson并购了。五六十年代美国人首先把技术转给日本,然后日本人又于八九十年代才把技术转给你们的,你们是三手技术。直到今天,你们的29英寸彩管,还未能在中国解决调偏的问题,还要客户报告是在中国北方卖,还是在中国南方卖,不然磁场不符,会出现技术障碍。”

在事实面前,韩国人哑口无言,最后无奈地说:“我们三家的销售总量必须比你们多。”我说:“那不行,除了在数量上要比你们多之外,我们还要每支管比你卖贵10美元,而不是比你们便宜10美元。我们销量五连冠,不是靠打价格仗赢来的,我们卖得多,也卖得贵,这才是王者风范。几年下来我们的品牌已获中国彩电厂家接受为特大屏幕CRT的第一彩管品牌,建立了‘Thomson Inside’的策略和同盟。韩国品牌的大屏幕彩电正在跟中国品牌的大屏幕彩电血战,RCA-Thomson的彩管要全力支持中国品牌和所有外国品牌竞争,所以,我们才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品牌彩电的可靠同盟军。而你们不是,你们是他们的对手。”(www.xing528.com)

结果,1992年时市占率只有20%的中国品牌29英寸以上大屏幕彩电,到1998年市占率已达到了80%了。6年时间,整个彩电市场的生态改变了,我们汤姆逊彩管与中国品牌彩电共赢。

除此以外,我最高兴的,就是在市场上第一回把韩国双雄——LG跟三星打败。在彩管业来说,彩虹,国营央企,是我们的龙头大哥,其他合资企业也是我们的兄弟;我在彩管业里,近30年来,唯一的对手或者“敌人”是韩国人——LG、大宇不算,主要是三星。2007年、2008年美国人对中国彩管发起“反倾销”调查,三星向美国司法部举报了中国彩管业协会所有成员,甚至把所有同业都害了,20多家企业,中国的、日本的、法国的、荷兰的,连LG都害了,说我们行业协会操纵价格是罪魁祸首。当然,因为三星自动举报并变成污点证人,所以它没事。虽然案件因缺乏证据,最后不了了之,但其间所有彩管企业都背负着官司包袱,在业务上畏缩不前,这便加速了彩管业的灭亡。

汤姆逊彩管在品牌引进完成后,便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资本引进的阶段。刚被国家任命当上汤姆逊集团的主席、后来当了法国财政部长的布雷顿(Thierry Breton),1997年底和1998年初两次到香港找我,说非常感谢我,因为本来法国国营汤姆逊集团亏得很厉害,眼看就要以一个法郎贱卖给韩国大宇的,但1997年我替他们卖了很多显像管到中国,令整个集团转亏为盈了。然后他问我觉得应否在中国做工厂?我说一定要,进口的事情不会长远的,最后一定要落地在中国才行。果不其然,很快,1998年下半年,中国所有走私彩管进口都陆续停了。但是那时候,汤姆逊和佛山已开始谈判注资,当时佛山决心很大,认为中外合资是唯一的出路。佛山彩管厂已经停产,等待转型。1999年7月1日,“汤姆逊—佛山彩管公司”(Thomson Foshan CPT Company)成立了,布雷顿亲到佛山,与省市领导一起主持成立典礼(布雷顿后来还被授予佛山荣誉市民称号)。法国汤姆逊自1988年引进技术设备后,1999年才引进资本控股佛山彩管厂,真正落地中国,成为中国土地上中外合资彩管企业中的最后一家。

布雷顿主席(左)与梁绍棠市长(右)庆祝汤姆逊佛山彩管公司成立(1999.佛山)

汤姆逊佛山首任董事长瓦罗(原汤姆逊彩管总裁)(右)、汤姆逊佛山副董事长冯青(原国营佛山彩管厂主席)(左)向推动此法中合资项目并负责销售公司所产彩管的新骏公司总经理杨向杰,赠送汤姆逊佛山彩管厂的照片,祝贺新骏公司佛山办事处开业(1999.佛山)

创立中法两国“总统项目”的TGDC团队成员。左:布雷顿(前汤姆逊主席,前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部长,佛山市名誉市民);中:杜鲁特(前汤姆逊COO、TGDC首任主席、前广东省外商协会副会长);右:特邀出席杜鲁特荣获法国国家勋章颁授典礼的TGDC创办人杨向杰(法国经济部—2015年4月)

合资合同签了后,还未成立企业,我便先带汤姆逊彩管的总裁拜会彩虹,我跟所有汤姆逊的人说,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尊重龙头大哥。彩虹是我们的龙头,它们是中央国企,永远不能跟它们对抗,跟它们对抗,我就不干,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中国最早及最大的彩管生产基地——彩虹集团总部(1978.咸阳)

第二个原则,是参加中国彩管业协会的问题。在“汤姆逊—佛山”成立之前,我不敢参加彩管业协会,因为我要躲起来,不能让人知道谁在操这个盘。当时协会秘书长杨国钧在报纸上开骂,骂汤姆逊是怎么搞的,进了那么多彩管,破坏了国产彩管的市场。我都不吭声。后来“汤姆逊—佛山”彩管厂成立后,问我要不要参加协会,我也对汤姆逊说:别参加。为什么?试想一下,我们只有一条生产线,去参加这个大家庭,去当老末,不是去找死吗?他们商议什么数量,参照什么价格,你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不要参加。佛山的人又问,那只当个观察员好不好?我说行。所以那个时候就找彩管业协会会长范文强和秘书长杨国钧,申请当个观察员,还不给老外去做代表出席会议,由我一人总代表去,这才能知道他们在会上谈什么,知道他们准备涨个什么价钱,我们才能涨得比他们更快。如果他们准备降价,我们就要降得更多。我是教给老外们中国的规矩,龙头大哥的话要听,彩管业同行的话不能全听,因为我们太小了,你发展要到一个程度才能参加。1999年下半年,我以观察员的身份第一次代表“汤姆逊—佛山”出席彩管业协会会议的时候,杨国钧秘书长专门走过来,要看看这个杨向杰是谁。后来,我俩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中国彩管业协会年会(2003海南博鳌)。后右六:范文强会长(北京松下);前左一:杨国钧秘书长(赛格日立);前右二:詹宗庆(东莞福地);前右三:马金泉(咸阳彩虹);前左二:观察员杨向杰(法国汤姆逊/汤姆逊佛山)

2004年1月,我们正式参加了,成了协会最晚加入的会员。汤姆逊正式收购合并东莞福地成功,并合佛山成立了TGDC公司后,我们用了东莞彩管厂的名额出席了,所以我们操盘法国汤姆逊进入中国,并没有自己再搞个新厂,没有增加市场产能激化竞争,我们只是用本来的资源整合后,变成彩管业协会的会员。

2004年1月汤姆逊成功收购合并东莞福地,是我们继1999年把法国资本引进佛山后的另一个很大的整合,改变了中国与世界彩管业的格局。其实这个收购战打得很惨烈,最初我们为什么要到东莞呢?原本汤姆逊搞了一条生产线注资在佛山之后,已经没精力再搞。但汤姆逊集团的主席布雷顿2002年到佛山官式参观访问时,广东省管工业的副省长游宁丰专程到佛山来,对布雷顿说:“我们东莞还有一个彩管厂,是国营的,我们觉得要‘国’退‘民’进,你们外资既然来了我们佛山,可不可以再接手我们东莞那个彩管厂呢?”最初布雷顿是反对的,真正赞成的只有我一个人。然后我就动员法国总部彩管的总裁呀、佛山厂那个波兰籍的厂长呀等等,一起到东莞看看。一看,我们便觉得是最好最完美的组合:佛山那时候造的是29英寸,正准备从美国进一条34英寸和38英寸的日立旧生产线,东莞则已有三条线——21英寸、25英寸和29英寸,三个品种是兼容的。那么两个基地,加起来可以有一千万的产能,在那个时候,这应该是最好的市场组合,从21英寸到38英寸都齐全了。

2004年7月1日,广东省游宁丰副省长、Thomson的CEO Charles Dehelly、新骏总经理杨向杰在深圳TCL大厦见证全球最大彩管彩电企业TTE的成立

但是两个城市怎么搞?曾经试过佛山国营厂经营困难,广东省政府要佛山到东莞去求合作,但东莞竟要他们一块钱把整个佛山厂让给他们,然后佛山又想“报复”,这个“双城记”真难搞!

但难搞还是得搞,我琢磨,最好跟政府商量,让法国汤姆逊收购福地,然后再跟佛山合资。这件事我共操作了两年时间,中间最大的变量是:本来是我们独家谈的,我获授权跟主管谈判的东莞周志纳副市长握了手,同意价位是4.5亿人民币,但后来由于汤姆逊彩管总裁觉得只有一家去谈这个事情,要我去压价压到四个亿。完蛋!马上市政府就变脸,公开投标,结果所有人都过来——央企彩虹、国营康佳、韩国三星、做彩电的创维、造彩玻的安阳玻璃都过来了,搞到一共六家。后来,还有获银行支持的MBO(Management Buy Out)也加入战团,于是,连法国汤姆逊在内,一共七家展开争夺战。那时候我们最大的对手是发迹和交税都在东莞的创维,创维董事长黄宏生很想要福地厂,他觉得一年能生产四五百万支彩管供他们自己生产电视机就可以了。

东莞市与Thomson签订并购福地彩管资产的意向书(2003)。后左六:周致纳(东莞市副市长);前左一:杜鲁特(Thomson彩管集团总裁);后左五:T.Hans(汤姆逊佛山总经理);后左二:杨向杰(新骏公司总经理)

出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只能跟“竞争对手”合纵连环、逐个击破。我跟彩虹的马总商量,也跟康佳的侯总商量。所以呢,没有马总、侯总的支持,我们是没法成功收购的。为什么他们会支持汤姆逊收购福地呢?因为康佳知道创维如拿了福地,有了上游产品,康佳在广东就会输得很惨。然后彩虹也非常支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维本来是他们的客户,但要是创维收购了福地,就意味着彩虹不单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客户,更在南方增加一个强劲的对手了。

最后,彩虹、康佳都站在我们这一边,康佳还主动和汤姆逊协调报价。三星搞了个小动作,我们两三下就把他们赶走了。对我们重要的客户创维,则用了很多时间和君子之争才解决问题,结果收购价在一年时间内从四亿多提到六七亿,才让省政府叫停了。后来还发生了中国彩电在美遭反倾销调查,法国汤姆逊被对手诬陷是幕后黑手的事件后,连老朋友长虹也站到反对合并的行列。后来谣言虽然澄清了,但光是在商务部都搞了两三个月,为此佛山的市长跟东莞的市长也跑了很多次北京。最后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都一一批准了。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前左三)、法国汤姆逊CEO达哈利(前左四)及汤姆逊彩管总裁、TGDC主席杜鲁特(前左一)出席汤姆逊广东显示器件公司(TGDC)成立大会(2004·广州花园酒店)

几番周折后,合并终于成功了,最后作价六亿六千八百万(这是我的最后一口报价)。2004年1月1日,TGDC公司诞生了。4月份,我们在广州花园酒店搞了很盛大的活动,庆祝这广东省最大的显像管公司,也是法国当时在华最大的合资企业成立。广东省的副省长、佛山和东莞市的书记、市长,电子部的官员、汤姆逊的CEO、法国驻穗领事都过来了。所以,TGDC的成立是受到中国、法国各级政府祝福和认可的,也是中法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项目。

我们最开心做了的事就是,整个福地在深圳A股的市值是一百个亿,然后我们把彩管资产的六亿六千八百万剥离出来,然后让市政府再将东莞的公路桥梁放进去,整个一百亿市值的公司又回到东莞市政府的手上,所以整个事情是很好的资本操作。省市府对消费性竞争行业实现了“国退民进”,让彩管行业交由外资控股,但路桥建设的基建项目又有了上市公司的地位,有利市场集资,这是双赢之局。

我们决定将合并的公司改名作汤姆逊广东显示器件公司(Thomson Guangdong Display Company-TGDC),总部在佛山,佛山市政府仍是股东,东莞市国有股则全面退出。但公司两个生产基地中,规模以东莞为大,而税则分两地交,符合两个市的利益,也符合广东省的利益。

最后一个阶段,是TGDC已经成立了,但是怎么保障汤姆逊在华的一千万支彩管的产能,把它造到最好、最后呢?有几个事情要做,而最重要的是进行整合。于是,2005年9月,汤姆逊把全球彩管的资产与印度Videocon(威迪奥控)公司整合,由印方控股,成为全球第二大彩管公司,仅次于LG和飞利浦2001年在中国香港整合成立的彩管公司(LPD),汤姆逊彩管总裁杜鲁特(Didier Trutt)专门飞到印度见辛格总理,因为这是印度2005年第二个最大的向外收购项目。就这样,TGDC又成了中印法三国合资的企业,直至三年后法资全面退出,TGDC才成为中印合资。但回看历史便知道,TGDC是受到中、法、印三个国家最高领导的祝福的,所以我们决心一定要把它搞到最好、最后。我也很荣幸参加了整个操作,这操作就是应法印两方的要求,我要和中国政府协商,把印度人在TGDC的股份变成90%以上,佛山市政府的股份减少到8%,并最终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

印度总理辛格(右)、Videocon主席V.N. Dhoot(中)、法国汤姆逊彩管集团总裁、TGDC主席杜鲁特(左)一起祝贺法印彩管合资成功(2005)

为什么最后选了Videocon呢?因为显像管行业已步入黄昏,想玩到最后,便要在上游方面得到保障——彩管上游的彩色玻壳(Colour picture glass)至为重要。在彩管电视的年代,一个彩管占了一个彩管电视70%的成本,而彩玻又占去了一个彩管30%的成本,投资一个彩玻厂,要1亿美元至3亿美元不等,是重工业。技术上,全球也只有几个企业做到。Videocon在印度只造彩玻和电视机,Videocon牌电视机自80年代末已在印度市场占第一位了,其彩玻在印度有100%的市场占有率,但却从不投资彩管。2005年,Videocon还准备投资一个400吨的玻壳厂,预计2007年投产,这是世界上最后一个3亿美元投资的彩玻厂,因此我们就知道有了Videocon作为控股股东,玻壳此后八年都没问题了。Videocon从来没有造过彩管,TGDC便是这家印度企业在中国唯一的彩管厂。所以看,中国最后一个彩管厂,玻壳从哪里来?百分之百从印度航运过来。其他彩管的上游零部件,譬如咸阳的线圈、烟台的荫罩,还有彩虹的磷粉——CRT生产不可或缺的化学品,全部由中国制造。要是没有他们支持,没有中国的彩管上下游厂家配合,我们也没有办法玩到最后。

中国部分彩管彩电品牌(20世纪90年代)

除了上游以外,还有一个下游的问题。在彩管业这最后五年,你做好的彩管供应给谁?组装了电视机,又卖给谁?全球最高峰时共有30多个彩管厂,除了非洲和大洋洲没有外,南、北美洲,东西欧,俄罗斯,亚洲的泰国、日本、韩国等地先后多达10多个,印度有4个,中国则有12个。为什么全球最后一个彩管厂会在东莞?所以这个现在也可以解密了,正是为了能解决下游的问题,也是市场的地域问题。头一两年还可运去南非、南美和中东,最后三年则只能去孟加拉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了。

全世界彩管厂分布图

21世纪第一个10年,当我们做这整合时,也没有水晶球,之所以决定要这样做是因为:一、知道彩管业走进最后的岁月,要活到最后,要把最好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对的地方。二、最后的生产和市场估计应在亚洲——不可能是在日本,但可能在中国和印度。三、具备上游下游和零部件配合,至为重要,因彩管电视业是组装的工业。据此构想,我们在2005年做了这个全球彩管业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的大整合。

而这个整合,我们估计会是彩管业最后的整合。果然,2008年,LCDTV已经超过CRT-TV的销售总额了。那是一个转折点,CRT很快就滑落。所以到2009年,位处中国的TGDC也要着手做整个结束的准备。首先,2009年先关佛山厂,因为它是做大屏幕CRT的,市场需求及生产的竞争力不如东莞。佛山厂的租约问题印度人配合得非常好,我们还有很长的租约,每年交两千万的租金。我想提早交回给政府来发展,印度人不想,他们想自己搞地产。后来我跟他们说,这块地是工业用地,外国企业是做不来的。结果大概在关厂还地的四至五年后,有一天,我到佛山去,黄维郭副市长找我吃早饭,说要感谢我。我问,谢什么?他说:“今天早上,钱到位了。”我问:“什么钱?”他说:“就是佛山工厂的地跟绿地公司合作搞房地产的第一笔钱到位了。”我问:“多少钱?”他说:“70个亿!”但佛山市府20年来投资在彩管厂总共才20多个亿啊!我惊叹:“这地竟卖了70个亿!20多年前当我参加去选地时,那儿还是一块农地!”他说:“不止呢!我们市府还占整个项目51%股份的发展权,估算卖楼收益还可以分账30个亿左右。”所以佛山市政府1988年至1999年,用20亿元搞彩管厂,法中合资后,也没增资一分钱,最后竟拿回超过100个亿,在东莞TGDC这彩管厂还有股份,还可在彩管行业玩到中国和全球的最后。最初,1988年,佛山市上彩管厂项目时,虽然被机电部和上级政府谴责,但现在坏学生变成了好班长,还有完美的结局。

佛山关厂后,北京松下、南京华飞等中国彩管厂家纷纷退市,2012年中国最大的彩管企业咸阳彩虹亦退市,全球共有30家CRT厂纷纷退市,最后只剩三家——三星、LG、TGDC东莞分厂。至2013年,深圳三星退市,2014年印度尼西亚LG退市,从2015年1月1日到2017年7月份,TGDC有两年半的时间是全球最后一间彩管厂。我们靠什么?除了提早作全球整合外,就是靠跟上游30多个生产厂家搞好配合,如彩虹的支持,我们在它停产前一次买过它两年的磷粉备用,没有这磷粉,便无法生产CRT。还有下游,要保证有稳定的彩电厂客户。

美国RCA发明的电视彩色显像管(CPT)解剖图(1953—2017)

所以我们在成为全球最后一间彩管厂的两三年前,已经准备了选择走到最后的合作伙伴。最后的上游在哪里,最后的下游是哪几家,这个要规划和培养,要大家合作的,所以我很感谢朝野公司的何总,他们是佛山的彩电企业,也是陪我们做到最后的彩电厂家,他们不光是将一些中国制造的彩管电视机出口到海外市场去,还把他们生产的机芯供应到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区。外国彩电厂除了用我们东莞的彩管外,还要用中国生产的机芯配套,没有中国机芯,也没有全球最后的CPT彩电。

中国最后一家彩管彩电机芯厂家——朝野科技(2017)

我们曾经估计最后的市场是中国跟印度,但我们错了,中国人超前消费,城市很快没有了CRT电视市场,连农村都不要、不买新的CRT-TV,而要LCD-TV了;也不光是印度,最后两年,印度尼西亚每年要一百万支我们的彩管,现在TGDC停产了,它很失落,还想要。然后就是孟加拉。我们也没有想到,有着74年历史的CRT家族中,能够生存到最后的一个品种是21英寸的超薄(Slim CRT)。10年前,我们以为能生存到最后的品种一定是14英寸的。所以很多事情我们是估算不到,但我们是根据这个大方向和路线去做准备的,得以成功。

我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第一,我们最初好像是不“听话”,因为“听话”便没有TGDC的前身佛山彩管厂,但最后我们最“听话”,广东省政府要求合并我们就搞合并,代价高点也要做。我们一定要跟着政府方向走,他们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到最后,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个事情。第二个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很高兴1953年人类历史上整个彩管的技术和产业从美国RCA诞生,然后在60年代传到日本给日立,也跑到欧洲汤姆逊那里去,然后又从汤姆逊跑到佛山去,RCA的29英寸技术又直接从美国跑到佛山去,连这里TGDC—东莞也是日立的技术,当然其实也是从RCA来的,日立是RCA彩管技术青出于蓝的大弟子。日立技术在中国第一个和最大的传人就是彩虹,所以福地有80个彩虹人,一开始,这些“开国功臣”都在,他们技术力量非常强。TGDC的技术传承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到国内咸阳再到东莞,而完美的句号也是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建立了整个行业的和谐共生生态:我们的玻壳是自己的,从印度过来,但其他上游所需零部件都是在中国采购的,如荫罩等,我们跟这些上游企业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下游除印度的Videocon品牌彩电采用自家的彩管外,我们也运到国外供给予他们的彩电企业,配合中国的彩电机芯组装彩电,他们也跟我们建立了良好伙伴关系。我们和所有上下游伙伴,共同走到最后。

TCL与Thomson签署全球彩电业务合并备忘录(2003广州白天鹅宾馆)。后中立者: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前左:TCL总裁李东生;前右:Thomson CEO达哈利

TCL与Thomson签署由中资控股的全球最大彩管彩电企业业务合并框架协议(2004法国总理府)。右二:TCL主席李东生;右三:Thomson CEO达哈利;右五:新骏公司总经理杨向杰

签署仪式后,李东生和杨向杰在法国总理府门外合照

或者这里我再补充一下,下游的准备其实极为重要。我们在2004年1月建立TGDC到2005年9月,由法资变印资控股期间,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让中国资本进入下游彩电企业。第一,就是2004年7月,中国TCL和法国汤姆逊把全球的CRT彩电业务合并,打造成全球第一间由中资控股、年产量达到2200万部,有欧美中三地市场的彩电巨企TCLThomson Electronic(简称TTE,后并入港交所上市的TCL多媒体)。从寻找合作伙伴到锁定TCL合作,从合同签订到股权置换,直到Thomson全面退出,前后经历五年,从2002年到2007年,都是由我全程具体操作,才最后达成的。而这家公司成立时,协议还规定了它每年生产的CRT彩电必须有不少于50%的彩管,要采用汤姆逊和RCA的彩管,年达一千万支,这对我们TGDC的销售有了很大的保证。第二,2005年,应央企华侨城集团的要求,法国汤姆逊收购了华侨城在康佳6%的股权(A股及B股),这不但令康佳集团国际化,协议还规定了康佳彩电三年内必须每年采购150万支TGDC彩管。这也令TGDC的销售有了另一保证,有了这两家中国龙头彩电企业的血缘关系和全力支持,为它走到最后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从1992年开始,我们的29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彩管销量在中国连续六年占第一位,这改变了什么?是中国的电视机品牌整个价值提高了。1992年,国内29英寸大屏幕彩电,80%是外国品牌,经过大家的努力,1998年中国的品牌就上去了,整个中国大及特大屏幕彩电市场,中国品牌占了80%。从1978年(彩虹成立的那一年)前,中国彩管彩电100%为进口,到2017年全球的彩管和彩电机芯100%是中国制造,这近40年的巨变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成就和贡献,当然不是我们一家的功劳,但我们很自豪能起了带动的作用。

中国的彩电厂家实际上是我们真正的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很高兴能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其实今天应该说,我1988年开始做这个行业,到2017年刚超过29年,彩虹1978年成立公司,到2017年TGDC停产,中国整个彩管彩电的历史是39年。如果从1968年中国彩管大会战开始算,到2017年,是49年了。从零归零,但世界彩管业经历光辉岁月,最后的荣耀也归于中国制造。有缘参与将中国的彩管业、世界彩管业做到最后,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这是我做彩管的历史的完美句号。很荣幸近30年来,我跟国内外彩管业上下游的朋友一起工作,共同奋斗,都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行业虽然结束,但友谊长存!

全球最后一家彩管厂——TGDC汤姆森广东显示件公司东莞分公司(2004-2017)

TGDC退市会兼中国彩管业协会最后一次会议(2017年6月14日,中国,东莞)。从右至左:范文强(原北松董事长、中国彩管业协会会长)、胡秋生(原TCL汤姆逊-TTE 执行主席)、 H. Sood (苏德,TGDC董事长)、季国平(原电子部彩管办公室主任)、马金泉(荣休彩虹集团董事长)、杨向杰(香港新骏公司主席)、王碧波(北京大学教授)

【注释】

[1]杨向杰(1950-),又名杨宇杰,笔名石中英,香港出生。祖父为皇仁书院毕业生,任广州十三行买办。外祖父何尔昌是香港东华东院创办人,所成立的何世昌药厂,产品风行东南亚数十载。杨向杰曾任编辑和教师,上世纪70年代笔耕不辍,其抒情散文与批判托洛茨基主义的文章广受关注,读者甚众。其后搁笔从商,先后任旅行社董事和酒店总经理,1988年创办新骏公司,适值中国进行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新骏成为法国Thomson公司在华的关键合作伙伴,对中国的电视机行业和电视广播数码化有特殊贡献,并策划Thomson与中国TCL集团业务合并,成功创立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杨向杰近年对学术与文化贡献卓著,积极赞助各种公益活动,创办“北川基金”和“金文泰爵士奖学金”,分别赞助受天灾影响的内地学生到香港交流和中国香港学生赴英国留学,并成立“火石文化”,任书刊、音乐剧、电影出品人。杨向杰于2012年被美国林肯大学颁授名誉教授衔,现为亚洲智识管理学院及香港社会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与佛山市荣誉市民。

[2]史载:“1948年由美国发起、1949年l1月正式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其法文名称‘Coordinating Conmaittee for Muhiliteral Exporl Controls’直译过来为‘多国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1994年解散。”参考自:董志凯:《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页6-7。

[3]七个品牌包括:RCA(美)、Thomson(法)、Telefunken(德)、Saba(德)、Normande(法)、Brandt(法)、Ferguson(英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