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者与信息掌控:职业特征与影响力

传播者与信息掌控:职业特征与影响力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播者对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同时也受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制约,所以传播者研究也被称为控制研究。大众传播者具有职业化、组织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在加工制作信息的过程中,传播者承担“把关人”的职责。由于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所以传播者掌握传播内容和传播时间的选择权。

传播者与信息掌控:职业特征与影响力

(一)传播者的定义

在传播过程中,凭借生理或机械手段向对象发出信息的一方,即为传播者。

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或组织。对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如主持人、编辑、记者、广告文案作者、广告设计者等,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如报社、电视台、出版社、网站等。

传播者对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同时也受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制约,所以传播者研究也被称为控制研究。控制研究的重点是研究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对传播媒体的外在控制及影响,同时还要研究传播者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传播的内在控制。

(二)传播者的类别

1.根据传播对象的性质划分

依据传播对象的性质,传播者可分为人际传播者、组织传播者和大众传播者。

人际传播者无须具备专业传播技能,也没有组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散和杂的特点。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其中组织的外部传播,目的是树立本组织的良好形象,是组织的公共关系传播行为。

大众传播者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为职业的个体,如编辑、记者、主持人、录音师等;二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社会传播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网站等。大众传播者具有职业化、组织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

2.根据传播者职业性划分

根据传播者是否具有职业性,传播者可分为专职传播者和普通传播者。专职传播者具有专业传播技能,以传播为职业。编辑、记者、播音员、教师等都是专职的传播者。普通传播者是非职业化的传播者。

(三)传播者的任务

传播者依据某种目的,遵循信息传播规律,从事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履行其基本任务。

1.收集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多样性,是广义信息,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反映而存在。传播者必须把广义信息变为被人反映和认识的狭义信息,才能使人感受它和利用它。传播者的任务就是把广义信息变成狭义信息(讯息)。收集信息是传播者第一位的任务。

传播者收集信息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收集信息,另一种是无意识的收集信息。传播者有意收集信息的动力来自传播者的生理、心理需要、受众的社会需要与媒体的需要。比如作家音乐家下基层体验生活、采风是有意识的收集信息。有时候传播者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或无意识地接触到信息,这时他会从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地进行收集信息的活动。对职业传播者而言,他们应该具有在无意识之中保持随时反应的能力,以便抓住有价值的信息。

2.筛选和加工制作信息(信息符号化)

传播者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取舍,还要对信息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加工,把信息符号化。

在加工制作信息的过程中,传播者承担“把关人”的职责。“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他认为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理解。

由于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所以传播者掌握传播内容和传播时间的选择权。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把关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用各种方式融入所选择的信息中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大众媒体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实际上已经是被“过滤”了的东西。

3.及时发送信息(www.xing528.com)

传播者对加工制作好的信息(讯息),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发送出去。信息一旦生成,要把信息及时发送出去,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越及时的信息越有价值,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或者价值较小。

4.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传播行为发生以后,传播者必须了解受众对传播的反应,了解传播的效果,以便调整后续的传播行为。

(四)影响把关的因素

传播者不是在真空环境中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的,把关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信息传播的把关过程受复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1.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决定着传播制度,决定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和媒体的所有制形式,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效果,推动或制约着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

2.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媒体与社会群体和受众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包括言论、出版自由与权利问题、媒体所有制问题,也包括传播者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问题。传播制度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制度。

3.传播者个人因素

把关更多地表现为传播者的个人行为。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如个人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语言特征、表达方式都会对把关产生影响。

4.媒体因素

媒体的组织结构、媒体自身的特征、媒体所受到的压力都影响着信息的把关。媒体组织的规模、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制约着信息选择的内容、形式和价值取向。

5.信息自身的因素

信息价值、信息特征、信息公开造成的压力等因素对信息的把关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本身是否具有传播价值,是否具有重要性、接近性和实效性经常成为把关的依据。

6.受众因素

把关人必须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受众的反馈等因素。传播者可以通过受众市场调查了解受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7.技术因素

信息传播始终与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密不可分。新技术的运用经常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内容的极大拓展。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息量都极大地提高。

8.广告主

广告主试图影响和控制大众媒体,实现其话语权,使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把关方面做出有利于广告主利益的选择,从而达到传播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使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朝着有利于自己产品销售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