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社会组织在处理所面对的每一项微观而具体的危机事件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但与其他事物一样,公共关系危机有自己发生、发展的过程,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也应遵循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程序如下。
(一)启动预案,成立组织
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后,要迅速判断危机事件的级别,并启动相应的危机应急预案,成立由组织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危机处理小组,并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和危机公共关系的目标、具体行动计划,明确危机处理小组的责任,协调、管理危机公共关系流程,开展有效的内外部沟通。
(二)深入现场,弄清事实
危机处理小组要深入现场,开展调查,弄清公共关系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有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评估危机形势,调查涉及哪些组织和人员,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三)迅速处理,安抚公众
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后,要按照危机处理小组的部署和规划,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确认危机事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及时沟通,表达组织的关心,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公众、缓和对抗很关键,因为一般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不断做解释工作,而这恰恰是危机处理的大忌,即便有千条理由,此时也应该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取得他们的谅解,这样才有可能顺利化解危机。
(四)联络媒体,主导舆论
危机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一人作为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组织的真实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盲目猜疑和流言的产生。同时,“新闻发言人”要主动与媒体联络,特别是与首先报道的记者联络,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www.xing528.com)
★案例
2011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旋涡之中。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双汇公司于3月16日停产整顿。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加剧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和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瘦肉精”事件,使中国肉制品行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事件发生后,双汇产品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了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销量在全国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尽管双汇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共关系活动,应对舆论的态度和积极性比起当年的三鹿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更为主动地进行了一些与公众沟通的动作,但很显然,社会的舆论普遍没有得到缓解。
双汇作为全国肉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在事件发生后多次表现出的更多是对企业本身的关照和重视,强调事件对双汇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失,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却很少提及,只是用“困扰”来解释事件的影响。这一态度并未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情感,这绝对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大忌。
危机事件后,双汇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向公众公布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履行企业本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企业一个负责任、关注消费者权益和健康的正面形象,通过能彰显企业责任的实际行动去重新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的确,只有以诚意应对危机,以尊重进行公共关系活动,受损的品牌才可能得到修复,对于遭遇危机的双汇来说,尊重消费者才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活动。
(资料来源:http://www.wendangxiazai.com/b-e27db487d4d8d15abe234e83-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